華為發佈會上發佈的方舟編譯器國內別的手機廠商研究出來了麼?

獨自旅行的青小蛙


1,編譯器是把軟件源代碼編譯成可執行的程序的工具,各種應用開發可以用不同的編程語言開發實現,比如JAVA,C,C++等,再通過IOS編譯器編譯成可在Iphone上運行的程序,通過安卓編譯器編譯成可在安卓手機上運行的程序。一般IOS和安卓的源代碼是不樣的,需要單獨開發。方舟編譯器編譯的是安卓版本的應用程序的源代碼,生成的程序可以在安卓系統上運行且比安卓編譯器生成的程序更流暢。本質上,這個編譯器沒有對安卓本身做任何改變,而是改變了應用程序的形態。

2,阿里雲OS實際上是安卓的一個分支,優化了安卓操作系統的一些性能,這也是谷歌非常反感的,所以有GSM協議,禁止廠商推出自己的安卓版本導致安卓系統碎片化。碎片化帶來的嚴重後果是應用程序在不同版本的安卓上可能不兼容了,只能在某些安卓版本上運行而在有些版本上不能運行,這樣會給應用程序開發帶來額外的工作量,非常不可取。

3,各個大的廠家有自己基於安卓的定製界面,比如華為的EMUI,小米的MIUI,魅族的Flyme,這個沒有對安卓底層做修改,而是在操作界面上做了一些定製,把圖標做得有自己特色的風格,把一些菜單的邏輯做了一些個性化定製,但是本質上還是安卓的底層系統,運行的效率和流暢度幾乎沒有差距。

4,華為的GPU Turbo,CPU Turbo涉及到了安卓底層的一些接口優化,但是也沒有改變安卓系統本身,而是優化了安卓系統跟CPU與GPU一些調度邏輯,提升了效率。

5,Turbo,各種廠家的UI,包括編譯器,都沒有動安卓系統本身,但是都是在想辦法解決安卓系統的效率與流暢性的問題,拉近與IOS體驗的差距。目前為止僅有華為推出了編譯器,且已經開源,其它廠家暫時沒有看到動作,後續是不是願意跟進,以及有沒有實力跟進,有沒有動力跟進,可以拭目以待。有個說法,世界上有能力對安卓系統底層動手術的工程師大概有300個,100個在谷歌,100個在華為,另外100個在其它各個組織。

6,華為為什麼要推出方舟編譯器,一方面提升安卓手機的體驗,提升與蘋果手機競爭時的產品競爭力,為整個安卓生態做貢獻。另一方面,大膽推測,經過方舟編譯器編譯的應用程序,應該是可以運行在華為自研的操作系統上的,且在華為自研操作系統上有比在安卓系統上更流暢更好的體驗,這樣,當足夠多的應用程序完成了方舟編譯器的編譯之後,華為順勢推出自研操作系統,也就有足夠強大的應用生態支撐華為自研操作系統的流行了。

7,華為推出自研操作系統在技術上沒有難度,目前形成的IOS與安卓兩強的局面,主要還是因為生態(即移動應用程序數量和支持度)的原因,微軟的Windows phone主要也是敗在這個方面,目前移動應用大概400萬+種,任何源代碼級別的修改帶來的工作量的增加都可能造成移動應用支持不夠,方舟編譯器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華為自研操作系統能形成健康可持續的生態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大。

8,谷歌不會坐等安卓份額的喪失,去年說計劃在歐洲開始收費變現了。華為方舟編譯器的發佈可能會導致安卓收費的延遲甚至是取消。判斷有兩種可能,敵不動我不動,谷歌不收費或者美國不制裁,華為就不推出自研操作系統。谷歌一旦有傷害安卓手機廠商的舉動,真到了那個時候,大膽預測,華為就會順勢推出自研操作系統並宣佈永久免費甚至開源。到時候華為手機操作系統的生態就開始進入正式拓展階段,能不能成,也需要時間去檢驗。


Mofi2018


阿里雲麼 阿里雲OS 不也是基於安卓換了編譯器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