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工作之餘練字四年,從臨蘭亭始,純自學,大家有哪些指點嗎?

洪zh


自學蘭亭,臨學四年,寫成這樣,存在兩個問題:

一是方法不對,未從筆法練起。二是抄寫文字,不學蘭亭書體。結果成了自說自話,無法與王羲之對話,還是在寫自己的字,別說神韻了,字形都不對。如果再這樣寫下去,只會越寫越差。

如“蘭”、"和”、“少”三字和原帖對比,差別太大,這就不是練書法,是抄了四年蘭亭文章,練練自己字體。

建議注意筆法,按古人執筆和筆法來練,用米字格把握字形,儘量寫像。

為什麼要按筆法練字?筆法對了才能使書寫昇華為書法。如果筆法不對,寫不出筆畫的力度和動態,即寫不出錐畫沙感覺,字寫得再好看也只是實用俗體。

為什麼要寫像字形?字形是古代書家的筆法揮灑完成體,要學古人筆法,惟一的方法就是按字形用筆還原古人書寫運腕軌跡,這是真正的筆法學習秘訣,誰悟誰成。這才是真正的學書大法,供參考。








王乃棟說書畫


看了你的作品,我感覺有點《蘭亭序》的味道,但還遠遠不夠。它是天下第一行書,技法很豐富,是王羲之感情抒發與行書技法的完美統一。初學書法就練蘭亭序是有難度的,王羲之駕馭毛筆的能力很高,其中頓挫、輕重、枯澀、欹側、順逆鋒、開合、收放等技法運行自如。

所以,建議你練習篆書或隸書,先練習中鋒運筆,學習書法是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練上一段隸書或篆書後,熟悉了頓挫、中鋒運筆、逆鋒等技法,最好學習《聖教序》,是王羲之集字,先把單個字練好,認真讀帖,仔細觀察,精準臨帖,努力背臨每一個字,這是要下一番苦功的。

有了這些基礎再學習《蘭亭序》就容易多了,除過精臨每個字外,加強文化修養是必不可少的,要學習書法理論,學習書法美學,加強古文研究與學習,還要認真學習中國書法史等,提高了自身素質、開闊了眼界,學習書法才會事半功倍的。以上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一定堅持下去,學書的道路會越走越遠,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的。


知名看淡


題主業餘時間堅持練習王羲之《蘭亭序》4年時間,純靠自學能夠寫成這樣已經非常好了,純自學不是寫好寫壞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能夠堅持下去,作者有毅力,對於書法的理解能力也非常好,從這三幅作品可以看出,題主用筆順暢,字體的結構和章法掌握的還都可以,有了一定的書法功底。


不過問題還是有的,最大的問題其實還不是某一筆沒有寫好,某一個結構沒有處理好,最大的問題是學習書法的方向和方法的問題。


第一個是學習方向的問題,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其實並不適合初學,這是一幅高級的書法作品,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但他並不是一個適合初學入門的字帖,尤其是對於一個自學者,它的難度太大,一般人真的很難理解,學習起來一是比較吃力,另外如果學不到為還容易形成很多不好的書法習慣。

比如,學習王羲之《蘭亭序》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處理它裡面無處不在的纖絲連帶,很多書法學習者處理的非常複雜,想要寫出來功力又達不到,基本上算是描畫出來的,以至於將來換了其它的書體,也容易犯這種畫字的毛病。


書法入門學習要以平和的作品為主,比較性情、藝術感較強的作品一般不適合初學,比如學習繪畫,很少有人一開始就去學習梵高的《向日葵》吧,大都是從畫立方體、寫生開始,《蘭亭序》如此、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蘇東坡《黃州寒食帖》也是如此。

初學行書,可以選擇比較穩定的作品如王羲之行書《集字聖教序》,或者也可以選擇元代書法家趙子昂的行書,等練習熟練以後,再去接觸《蘭亭序》有了一定的書法功底和理解能力,學起來會更加簡單,但是即便是如此,王羲之的《蘭亭序》也不適合長期作為主帖練習,只適合作為技法訓練的參考,輔助性的練習,不然很容易練出習氣。這是學習的方向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學習書法的方法問題,以題主現在的情況,有了一定的書法功底,想要繼續進步,可以考慮找一位書法老師了,靠自學是很難達到一定高度的,書法的一些技法雖然並不難,但是要靠自己去領悟那無疑是隔了一座山,有了老師的指導真的可以事半功倍,很多時候你一年時間都弄不明白的問題,老師的一句話就給解決了,老師在學習書法上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這是給題主的兩點建議吧,希望進步。


你覺得題主的行書寫的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