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女”王晶晶勝訴。面對校園霸凌,家長和孩子這樣做。

最近,一個叫王晶晶的女孩上了熱搜。她把欺凌她的同學蔣某告上了法庭,並勝訴。

法院作出判決,認定被告人蔣某捏造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判處拘役三個月。

至此,王晶晶結束了長達十年被欺凌的不幸。蔣某也得到了法律的懲罰。

但是,傷害就此結束了嗎?

並沒有!王晶晶說:“我今天在他一個人身上討回來些許,不過我的人生不能重來了。”

“神女”王晶晶勝訴。面對校園霸凌,家長和孩子這樣做。

被校園霸凌傷害十年的王晶晶

王晶晶事件,只是校園霸凌現象的一個縮影。許多“王晶晶”仍然活在被同學欺侮的陰影之中。

然而,很多家長仍不以為然,覺得這只是個例。本來嘛,孩子那麼小,在學校裡有點衝突,無非也就是同學間的小打小鬧而已。

殊不知,你以為他們只是天真、不諳世事,其實他們是在以惡取樂,還絲毫不以為恥。

家長們不會想到,“我就是看你不順眼”這類小孩子間的單純惡意,有多麼可怕。許多孩子會因此留下難以消除的心理陰影,對人生都將會有著不可挽回的惡劣影響。

誠然,很多校園霸凌事件都只是從小打小鬧開始。但為什麼會發展成惡性事件呢?

因為孩子們毫無顧忌、不計後果?錯!

這是因為作為父母的我們,並沒能予以足夠地重視。即沒有及時介入,更缺乏正確的引導。

“神女”王晶晶勝訴。面對校園霸凌,家長和孩子這樣做。

讓我們深刻認識校園霸凌的“惡意”,是東野圭吾最大的善意

關於校園霸凌的惡劣,這本東野圭吾的《惡意》也有深刻剖析,讀罷之後,足以引起人們的重視和反思。

東野圭吾以詮釋人性見長。《新京報》曾評價他:“東野圭吾以最簡單質樸的語言不斷訴說人性的隱惡與自贖,是其作品最迷人且匠心獨具的部分。”

《惡意》一書中當然也體現著“隱惡”,其中一種講的就是校園霸凌。

01 當孩子面對校園霸凌,家長該怎麼做

書中的警官加賀恭一郎,早期的職業是中學教師。他曾對一個被欺負的孩子格外照顧。不僅單獨教授他劍道,還命令他主動改善與壞孩子們的關係。

就這樣,這個孩子在畢業前再沒有被欺負,也慢慢變得開朗起來。加賀自以為是地覺得自己幫一個孩子改善了人生。

可事實上,壞孩子們從沒放棄欺負這個孩子的打算,只是礙於加賀對他的關照,才遲遲沒有行動。

就在畢業之時,這幫孩子變本加厲地報復了他。最終這個孩子在絕望中進行了反抗。他帶著“以命換命”的想法,犯下了故意傷害罪。

這之後,加賀恭一郎再也沒有見到過這個孩子。這個孩子的家人轉告他:“他最不想見到的人就是你。”

加賀恭一郎心懷愧疚,轉行做了警察,並視此事為人生中最大的恥辱。

為何會有這樣的結果呢?因為加賀恭一郎太過自大了。他沒找到真正幫助孩子的辦法。

一味去保護孩子,卻沒有教會他處理問題的方法。只能使孩子越來越懦弱,完全依賴師長。

況且,這種單獨關照,更容易讓孩子產生“我不行”的想法。也更容易激起壞孩子們的敵意。

“神女”王晶晶勝訴。面對校園霸凌,家長和孩子這樣做。

當我們得知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我們怎麼辦?

那麼,當得知孩子遭受校園霸凌時,我們要怎麼做才對呢?

第一、以肢體暴力為主的傷害,我們遠離

加賀恭一郎強勢介入孩子們的關係之中並不明智。成年人的人際關係處理方式,並不適用於孩子。書中提到,這個年齡的孩子,欺負人只有兩種可能:一是把欺負別人作為歷練,想證明自己在成年後,能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處於優勢地位;二是因為害怕單純只是為了避免自己成為被欺負的對象。

書中的兇手野野口修,也曾是個屈服於校園霸凌的少年。他的父母曾想過給他轉校,其實,這才是非常明智的決定。可惜,未能成行,才有了之後的悲劇。

當孩子遭遇霸凌時,他最直觀的反應就是:逃離。不去上學,是孩子能想到的最有效的逃離方式。

哪怕霸凌事件已經過去,壞孩子有所收斂。可同學之間的孤立很可能仍舊存在。

如果孩子不想讀書或是要求轉學,家長最好積極地給孩子換個環境。尊重孩子的決定,很可能就是在挽救他的人生。

“神女”王晶晶勝訴。面對校園霸凌,家長和孩子這樣做。

傾聽,是給予孩子最好的療愈

第二、以網絡暴力為主的傷害,我們傾聽

許多人都奉行“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寬容是美德”這類說辭。所以,家長們往往勸誡孩子對加害者報以寬容的態度。

畢竟,在大人看來,這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孩子的世界很小,大人眼中的“小事”,對他們來說都是天大的事。要求他們“重建友誼”,是強人所難。

何況,孩子們的性格迥異。不是每一個受到傷害的孩子,都能像王晶晶一樣,面對糟心事,還能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逆風生長成優雅的女性。

更多的孩子即便轉學到了新的環境,也很難迅速擺脫網絡欺凌的陰霾。所以要引導孩子把情緒發洩出來。

傾訴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這能讓受到傷害的幼小心靈排盡“汙穢”,有一種“讓一切都過去”的儀式感。

02 當孩子面臨校園霸凌,他們該怎麼做

不過,校園霸凌既然已經發生。不管家長做什麼都只算是“亡羊補牢”。我們要正視的是,當孩子遭受霸凌時,我們並不在他們身邊。我們最好能未雨綢繆,教會孩子如何自保。具體該怎麼做呢?

“神女”王晶晶勝訴。面對校園霸凌,家長和孩子這樣做。

孩子遭遇校園霸凌,常常在家長的視線之外

第一、不要讓孩子有過於強烈的反抗

《惡意》中寫到,暢銷書作家日高邦彥,將自己讀書時遭受的校園霸凌寫進了他的小說。

其中提到他遭受過無數次危及生命的暴力傷害:被人剝光衣服,全身捆上透明膠帶,扔在體育館的角落;從窗下走過,會突然被當頭淋下鹽酸;時常遭受拳打腳踢、惡毒辱罵、刻意排擠……這些暴力侵害,給他的身心造成了很大傷害。

在當時,日高邦彥是遭受霸凌最多的孩子。只因他“太驕傲”、不管怎麼被欺負都不肯屈服。

正是他不肯對壞孩子低頭,導致受到的傷害不斷升級。

因為缺乏罪惡感、責任感,青少年的施虐往往比成年人更加殘忍。

小說裡的人物可以平安長大,但在現實生活中,校園霸凌至死的例子卻並不罕見。

所以,我們需要讓孩子明白。懂得迂迴並不是懦弱,保護自己才是重中之重。能夠全身而退,及時向家人、老師,甚至警察尋求幫助,才是聰明的做法。

第二、告訴孩子絕對不要因害怕而屈從

《惡意》的主人公野野口修,在少年時就因害怕而屈從,成了壞孩子的跟班。

他為了自保,對壞孩子的首領說了不少日高邦彥的壞話。可以說,日高邦彥被欺負的那麼慘,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除此之外,他還把自己承受的霸凌,加之於更弱的弱者身上。壞孩子首領奪去了一個女孩的童貞,而幫忙的那個手下,就是野野口修。

即使不是直接施暴者,也一樣是把弱者推進深淵的兇手。與此同時,也會把自己拖進深淵。

“神女”王晶晶勝訴。面對校園霸凌,家長和孩子這樣做。

欺負易遙的唐小米,也是校園霸凌的受害者

無獨有偶。在電影《悲傷逆流成河》中,唐小米作為霸凌受害者,時常被另一群女孩拳打腳踢,甚至吐痰灌奶。

為了擺脫噩夢,她選擇成為了霸凌者,將痛苦全部轉嫁給更弱小的易遙。易遙只能用死亡來控訴殘忍的校園霸凌,跳進河裡告別這個充滿惡意的世界。

雖然影片中的易遙最終被救上岸,過上了平靜的生活。但在現實生活中,那些因校園霸凌而 輕生的孩子們,又有幾個能這麼幸運呢?

野野口修和唐小米都選擇了屈從,受到欺辱的委屈轉化成對更弱者深深的惡意。

這惡意如同傳染病一樣,將傷害進一步擴散。

所以,我們要告訴孩子,將傷害轉嫁並不能使傷害停止

03 怎麼才能讓校園霸凌停止?

答案只有一個,讓自己的孩子不成為霸凌者。這需要家長們共同努力:

第一、霸凌是因為“不安全感”

《惡意》一書中,我們可以看出野野口修和父母的關係不是很好。

沒有融洽的親子關係,很容易讓孩子喪失最基本的安全感。因此,當野野口修被欺負之後,他很快轉化成了霸凌者,轉而去欺負別人。

這種扭曲的成就感,會讓他感到安全。

每個孩子在心理成長過程中,都需要父母的幫助。比如,他會因友情受到困擾:“爸爸/媽媽,我把TA當做最好的朋友,可是我今天發現,TA對某某更好。”

遺憾地是,許多家長會這樣回答:“那你要想想,為什麼人家不跟你好了?”

當你這樣回答時,孩子的心靈會受到深深地傷害。因為你沒有想過,孩子希望從你這裡得到撫慰。

再比如,二寶出生後,家裡的老大是不是經常被要求:“你要讓著弟弟/妹妹!”

當你提出這樣的要求時,有沒有想過,老大會不會覺得自己失去了父母的愛?

類似的“不安全感”,會促使孩子們以另外一種方式讓自己心安。為了重新找回自信,他們就會去欺負人。

“神女”王晶晶勝訴。面對校園霸凌,家長和孩子這樣做。

不管家裡有幾個孩子,都不要忽略其中任何一個

第二、身教先行

《惡意》中,野野口修對日高邦彥的態度並不友好,因為他母親不喜歡日高邦彥。不管日高邦彥怎麼幫助他,他都不願親近對方。

而野野口修不想去讀書,也與他媽媽對地域和學校的偏見有很大關係。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會有意無意模仿別人,並從中找到自己的行為模式。父母是子女最早接觸到的行為對象,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受父母影響的結果。

不少父母卻總不以為然,經常當著孩子面批評和嘲笑他人。更有甚者,還會惡意揣測、評論。

要知道,父母的言行,會左右孩子的世界觀。謹言慎行,才能教導出懂禮正直的孩子。

期待孩子能平和公正的看待一切,就得從根本上避免“我就是看你不順眼”之類的事情發生。

第三、懂得遊戲規則

據調查結果顯示,校園霸凌多是以大欺小。高年級孩子欺負低年級孩子,高壯者欺負瘦弱者。

“神女”王晶晶勝訴。面對校園霸凌,家長和孩子這樣做。

在學校中,霸凌者總是又高又大

在《惡意》中,壞孩子頭目,就是班級中最高壯的一個。身體上的巨大優勢,讓他在欺負日高邦彥時,手段殘忍地不像是一個孩子。

成年人都知道“仗勢欺人”不是啥好詞。那就別縱容孩子有如此的作為。父母要讓孩子明白邊界在哪。孩子應該儘早明白玩笑和犯罪的根本區別。警告他們越界的後果,才是對最深沉的父母之愛。

總之,父母應當是保護孩子的最後堡壘。孩子應避免成為受害者,更不能成為施暴者。一旦孩子遭遇校園霸凌,幫他找回自信的最佳人選,只有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