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发展 文化产业释放强大生命力——贵阳市文化产业发展巡礼

融合发展 文化产业释放强大生命力——贵阳市文化产业发展巡礼

文化注入旅游,让传统景区获得“蝶变”的力量,展现出更为丰富的内涵与底蕴;

发展文化创意,让工业遗产在创意的洗礼中重获新生,将厚重的岁月与变幻的时空碰撞出前锐先锋的文化火花;

文化牵手科技,以科技的力量催生出文化产业新业态,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贵阳,这座年轻而充满活力的西部现代都市,在大力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因源源不断注入“文化”的力量,激活了越来越旺盛的产业生命力,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多元创新、融合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贵阳路径”。

融合发展 文化产业释放强大生命力——贵阳市文化产业发展巡礼

天河潭景区。 视觉中国/供图

贵阳市文化产业基本情况

近年来,贵阳市文化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17年,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41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一,占比3.97%,较2016年提升0.38个百分点,占比排名全省第二,全市有3个区、市、县超过全面小康文化建设指标4%的标准。全市共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7883家,其中,“四上”企业数量148家,“规下”文化企业4567家,个体经营户3168家。全市共有文化产业从业人员75826人,其中,企业从业人员62954人,个体户从业人员12872人。

目前,全市有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1家(贵阳高新区),国家数字内容产业园1家,国家级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区1家(贵阳市花溪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30家(以行政区划为统计依据),占全省基地总数的36.14%;有“十三五”省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12个,总投资额299.92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阳市委市政府通过定补、奖励、贴息等方式,着力创新市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使用方式;加大原创剧目补助、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园区扶持等方面的投入力度,着力提高市级文产资金的效率效益,累计扶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100余个,投入资金近亿元。

在2018年贵州省文化产业“十佳”评比中,贵阳市成绩显著:荷塘月色张超、黔粹行付国艳入选贵州省文化产业“十佳人物”;贵阳交响乐团、贵州永吉印务有限股份公司入选贵州省文化产业“十佳企业”;孔学堂、黔宝金店入选贵州省文化产业“十佳品牌”。

融合发展 文化产业释放强大生命力——贵阳市文化产业发展巡礼

二〇一九年贵阳孔学堂“春节文化庙会”,吸引了近十万游客在此欢度“文化年”。

A.深度融合

文化让旅游产业井喷式增长

2016年3月,贵阳市提出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努力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城市的目标。在推进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中,巨大的产业活力被激发出来。

老牌景区实现“蝶变”

在真山真水间,捧一卷好书,品一杯咖啡,赏一幅苗家绣品,逛几家休闲品牌店……

这里是实现了“蝶变”的贵阳天河潭景区,从过去只有淳朴自然的真山真水,到如今自然与文化、现代与古朴、时尚与传统交融,这个贵阳老牌旅游景区已然发生了美丽的“蝶变”。

融山、水、洞、潭、瀑布、天生桥、峡谷等自然景观为一体,有着“贵州山水浓缩盆景”美称的天河潭景区,如今因为增加了具有民族风情的太阳广场、贵阳故事街、滨水休闲区而变得格外动人……

贵州天河潭旅游有限责任公司企划部赵福银告诉记者,景区未改造之前,因主题不鲜明、游线不畅、配套不足、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导致游客接待量增长滞缓,景区发展受到限制。

“围绕文化创意,延伸景区故事,助力全域旅游。” 2016年3月,天河潭景区开始改造施工。一期重点改造基础设施、打造太阳广场、滨水休闲区、贵阳故事街、五色花海等项目;二期三期打造民族风情街、精品酒店、民俗活动演艺中心等。如今天河潭景区已成为贵阳首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美食购物、商务会议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

在太阳广场,由篝火的“篝”字演变而来的祭台,装饰着牛角、羊头等代表苗、羌、侗族文化的纹饰,向游客展示着贵州文化的多彩。

在“贵阳故事街”,一条石板街道串联着市井文化区、院落文化区和府邸文化区。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檐一壁,都透着贵阳的历史文化底蕴。把游客带回贵阳的旧日时光, 市井文化区再现了“大十字、喷水池”的老店铺和民居,贵阳丝娃娃、肠旺面、花溪牛肉粉、青岩卤猪脚等特色名小吃遍布其间。

在院落文化区,贵阳民国时期“唐家顶子,高家谷子,华家银子”三大家族的老宅得以重现,“缩小版”的王家烈公馆、毛公馆也在此呈现。

围湖而建的滨水休闲区打造的是夜间项目,大型水秀、环湖活动、各色美食、主题酒店,构成了精彩的夜生活。

此外,奥特莱斯购物中心项目已落户民族风情街,计划今年5月份开业。

与天河潭景区相似,素有“高原明珠”之称的花溪公园,经过投资近4亿元的提升改造,这个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的公园,也焕发出新的魅力。改造后的公园,其将军门、麟秀门,均按明清时期的风格恢复原貌,而对原有文化遗迹构建的巴金陈列室、何应钦旧居、戴安澜将军衣冠冢等小型纪念馆、博物馆等,将承载起更多的人文内涵。

花溪区文产办负责人张海军表示,花溪区全力提升景区品质,投入350亿元对青岩古镇、天河潭、十里河滩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花溪公园等景区,实施综合提升改造,该区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融合发展 文化产业释放强大生命力——贵阳市文化产业发展巡礼

板桥文化艺术村内的老厂房焕发新颜。

新景区注入文化之魂

巨大的日晷,记录着从史前开始的贵州足迹……镶嵌在红枫湖和百花湖山水之间的清镇市“时光贵州”小镇,以明朝“调北征南”的屯堡文化为重要节点,以民国时期老贵阳为底色,讲述了贵州600多年的文化故事。

小镇入口处的时光广场,伫立着一个巨大的日晷,记录着贵州的时光痕迹。从三叠纪时期到秦汉夜郎国,到宋朝始名、明朝建省,再到遵义会议召开。日晷的每一条刻痕都标志着贵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节点。而在小镇外的仿古城墙上,三叠纪时期的鱼龙、海百合化石、贵州龙化石,彰显着贵州历史的深厚绵长。

步行在小镇的街巷里,各种仿古的实体建筑,配合文字、图片的史实资料,活态的现场展示,把贵州的军屯、商屯、官屯、民屯文化逐一诠释。时光贵州亮相以来,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受到众多游客欢迎,已成功入选贵州100个特色旅游文化园区。

位于修文县的中国阳明文化园,也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了热门景点。园区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文县阳明洞为核心景区。作为文旅结合项目,中国阳明文化园不仅着力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发展,还积极传播“王学”,以高端文化产品引导文化消费,打造海内外游客向往的“王学圣地”。

此外,园区还以阳明文化为主题,以文化游憩产业为依托打造了驿站综合区、主题小镇、文化休闲住区、养生度假区、阳明文化核心区、文化产业住区六大功能区,使游客在这里能真正体验到集文化展示、旅游服务、商贸商务、休闲养生、生态居住于一体的高品质旅游。

以旅游为引擎动力,以文化为灵魂核心,将文化与旅游融合打造。近年来,我市先后建成了时光贵州、乡愁贵州、蓬莱仙界、泉城五韵、花画小镇、中国阳明文化园等有灵魂、有内涵的文化旅游项目,促进了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升级。

融合发展 文化产业释放强大生命力——贵阳市文化产业发展巡礼

茅台文化创新体验中心。

创造性转化 孔学堂成为旅游的文化高地

挥毫迎春、传统年俗、“那年的家”主题展、登高祈福、拜贤学礼……己亥年春节期间,贵阳孔学堂举行的“春节文化庙会”,共吸引了近10万游客在孔学堂欢度“文化年”。从2014年起,孔学堂春节文化庙会已连续举办了6届,成为了贵阳春节新年俗。

2012年9月建成的孔学堂建筑群由五百米中轴线贯穿,讫于万仞宫墙,经棂星门,过泮水之桥,拾阶渐上,至大成广场、大成门、大成殿,止于杏坛。有奎文阁、乡贤祠、六艺馆居其左,又有研究院、大讲堂、廻廊之廓居其右。在众多市民游客心中,如今的贵阳孔学堂“不仅仅是一座仿古建筑,更是值得常常前往游玩、体验、研学的城市文化地标、精神殿堂。”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春节过后,贵州省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庆武带来题为《千年增广 万载贤文》的文化讲座,同往常周末一样,吸引了不少观众,到现场感知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

到孔学堂聆听文化公益讲座已经成为花溪河畔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自其开放以来,先后邀请了楼宇烈、陈来、安乐哲、成中英等国内外知名专家举办讲座670多场,累计听众达26余万人。

传统节日,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凝结,更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贵阳孔学堂每年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和节气为脉络,举办“我们的节日”“我们的节气”等民俗文化周活动,通过讲述节日、节气由来,挖掘和展现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让参观学习的人们对中华民族古老的价值观念、生活习惯有了直观的认知与理解。

“筑城四礼”已是孔学堂知名文化活动品牌,声誉远播海内外。每年“五四”青年节、秋季开学、七夕节、“九九”重阳节,孔学堂举行的“成人礼”“开笔礼”“中华传统婚礼”“敬老礼”活动,使少年儿童开蒙、启智,青年人知感恩、懂责任、敢担当,使夫妻恩爱互敬、家庭和睦,使孝老爱亲、尊师重教的美德,蔚然成风。

2015年3月,孔学堂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称号。截至目前,前来参观、访问、学习、体验的游客和市民共计200万人。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副主任周之江说,孔学堂通过系列文化活动,不是为了“复古”,而是为了“复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在当代、魅力倍添,更让群众通过了解、参与,大大提升文化自信。

融合发展 文化产业释放强大生命力——贵阳市文化产业发展巡礼

新光里文化创意产业园里的贵阳松溪美术馆。

B.文化创意

工业遗产焕发新生机

废旧轮胎变成了可爱的卡通小黄人,废弃的油桶变成了树荫下造型新颖的椅子,园区道路两旁的废旧机床穿上了色彩鲜艳的外衣……

书画展厅、刺绣博物馆、非遗传承人的手工作坊……一个个文化场所亮点频闪,让人目不暇接。工业遗产、传统技艺、现代艺术,在这里汇集。这里就是贵阳的板桥艺术村。

板桥艺术村,位于花溪田园大道,由贵州华工工具注塑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管理。板桥艺术村的建立,依托在闲置的30000平方米红砖厂房,以及500亩自有场地之上。

2015年,该项目正式启动建设。园区充分发挥老厂区环境优美、建筑古朴、充满工业文明时代感等优势,着力打造充满“艺术、创新、特色”的艺术村。

步行在艺术村中,随处都能看见年代的痕迹,蕴含着令人割舍不断的对于时间和故乡的惆怅,而老厂区里的每一栋红砖厂房似乎都拥有一段沉静的老故事。走进一栋栋老厂房,看到的却是一个个创意工作室、学术基地、时尚店铺,这样冲突却又默契的视觉感受,让前来参观的人们感受到惊喜。历史与现实、工业与艺术在这里完美的契合,不仅唤起创作者艺术生命的自我生长,更让板桥艺术村成为了贵阳市民享受艺术熏陶的精神家园。

目前,已入驻板桥艺术村的艺术家工作室、非遗传承人的工作坊,以及相关企业已经近百家。人们在艺术村可以体验到花道、茶道、香道的魅力,可以参与舞蹈、音乐、美术、书法的学习,还可以感受摄影、视频制作、动漫制作、微电影拍摄、VR等“现代科技文艺”的气息。艺术村内的酒店、宾馆也已逐步投入使用。板桥艺术村已成为一个集艺术品创作展示销售、旅游、娱乐、餐饮、休闲、住宿为一体的艺术乐园。

步行于红砖、老墙、旧铁门间,85号信箱博物馆、贵阳市委初级党校旧址陈列馆、贵阳松溪美术馆……浓浓的历史与时代扑面而来,这就是新光里文化创意产业园,其位于乌当区繁华核心地带,占地2万余平方米。园区是由乌当区政府重点打造的基于工业遗存保护的文创主题时尚生活购物公园,体现着时代的前进、生活的剧变、城市的发展轨迹以及贵阳人不断在传承的文化和精神。

这里远不是只让人“穿越”时光,还将传承和创新有机地融为一体。园内数十棵参天古树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树阵广场,商业空间也由此绕树而建。创新式厂房LOFT、焕变多彩艺术空间,多元化文创业态,创意办公、休闲商务、时尚设计、文化艺术服务、特色餐饮等,可谓应有尽有。湿地公园与树阵广场无缝对接,休闲、游憩、购物随意切换。园内设置的艺术文化主题区、文化公社主题区、慢活休闲主题区,让人真正感受到“人文+生态+商业”的多元化立体式购物体验。

位于多彩贵州城黔文化交流中心湖畔的1958文化创意园,同样保留了贵阳龙洞堡生物制药厂1958年建造时的原始厂房,是贵阳另外一座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老厂,改造成贵州后工业时代文化休闲旅游地。在这里,格式画廊、艺术工作室、休闲吧、主题餐饮一字排开,激发着游客的共鸣和文化归宿感。另外,园区里不定期地举办音乐节、艺术展览等文化活动,以及随处可见的行为艺术、真人雕塑、近景剧、街头艺术、装置艺术、角落乐器演奏等,更以现代文艺的方式,激活了旧厂区的生命活力。

融合发展 文化产业释放强大生命力——贵阳市文化产业发展巡礼

星空影城宽22米、高12米的巨幕影厅亮相。

C.与科技握手

让文化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舞蹈、声、光、电……在贵阳国家高新区创客公园举行的“2018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第三届贵州现代舞周,给观众营造了科技、艺术的梦幻空间,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盛宴。

围绕“光·未来”这一主题,来自国内的一线舞团展演、现代舞“大师班”、科技+艺术“无人”当代艺术展、数字文产(国际)峰会等大数据文化系列活动,将艺术节舞蹈周打造得精彩纷呈、亮点频闪,展现了文化与科技握手、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未来方向。

按照《贵阳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规划(2013-2020年)》,到2020年,文化产业将成为高新区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年增长35%的增速计算,计划到 “十三五”末期争取实现年总产值达到300亿元的指标。

文化牵手科技,2013年12月就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贵阳国家高新区,近年来进一步大力实施文化创新战略,以高新技术、信息、智力、媒介为运营资本,强化科技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重点培育文化旅游、移动互联网、动漫游戏、数字出版、新媒体等文化产业新业态;通过实施高端要素驱动、重大项目带动、龙头企业培育、特色品牌提升及专业园区支撑“五大行动计划”,计划建设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文化科技产业发展的先导区、示范区,努力成为国际化文化科技产业基地。

如今,高新区以白金大道为文化科技创新轴,大力发展了数字影音娱乐、新兴网络媒体、现代创意设计、智慧旅游休闲、文化装备制造等五大重点文化产业,重点培育了一批优秀的文化科技企业。

贵阳日报传媒集团、贵州出版集团、多彩贵州网等多家文化企业总部,聚集于贵阳国家高新区,正成为引领高新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力量。

贵阳日报传媒集团以建设文化产业园为契机,构建媒体融合产业载体,形成报业、新媒体、文化、旅游四元支撑的产业格局,通过深耕传媒文化的品牌传播,创新“文化、旅游”的实体运营,以“智”开拓市场,以“慧”联动产业,践行新时代文化企业转型发展的道路。

贵州出版集团通过贵州文化出版产业园,实现传统印刷和物流等业态升级换代,搭建动漫创意制作的文化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全省文化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依托国家数字内容产业园、大数据国家工程实验室等载体,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以数字内容技术的贵阳浙金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直接为全国各地的大数据文化企业提供网络娱乐产品。

贵州大家文创科技有限公司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以“非遗”布类为切入点,收集贵州布艺数据,建立贵州布艺数据库,打造了中国第一个手工类的公平贸易平台,实现大数据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

贵州现代舞周、大数据文化旅游节、中国西部众创园创客嘉年华、创客“思享”会、创客沙龙、无人机编队飞行表演等大数据文化活动,打造了一场又一场的科技文化盛宴;而贵州大数据文化旅游示范基地、贵州智慧旅游平台、贵州省无人机实训基地、贵州民俗文化美食城……成为大数据创客公园科技旅游地图上的文化精品旅游目的地,吸引着八方来客。

在未来几年的时间,贵阳高新区将通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引进国内领军文化科技企业等,促进形成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动力源,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通过重点发展数字影音娱乐、新兴网络传媒、现代创意设计、智慧旅游休闲和文化装备制造五个产业领域,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团、骨干企业,创建一批重点行业的文化品牌,建设一批空间布局合理、产业聚集度高、核心竞争力强的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

融合发展 文化产业释放强大生命力——贵阳市文化产业发展巡礼

茅台文化创新体验中心举行的市集活动现场。

亮点点击

茅台文化创新体验中心:

融合“茅台文化”的文创发展之路

“好嗨哟”……

动手制作蜡染、欣赏弗格微缩模型、攀岩探洞、品月母鸡汤、上一堂香道培训课,还有来自本土的贵A·BigBand爵士大乐队的精彩演出……这是不久前在茅台文化创新体验中心举行的“MT——矩阵五号市集”,集吃喝玩乐游购娱为一体,主办方更赋予了原创、设计、艺术、文化、交流等内涵,让前来赶集的市民们无不玩得不亦乐乎。

总投资约2.1亿元的茅台文化创新体验中心,坐落于贵阳高新区联合广场。拥有1万余平方米的主体建筑及近7000平方米的花园和户外休闲区,中心于2018年年底正式对外开放。

茅台文化创新体验中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茅台文创孵化园。

记者看到,作为一所集文化、艺术、科技、创意于一体的互动体验式文化场馆,馆内设置了“茅台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茅台文化展馆”“茅台文创孵化园” “茅台主题文化餐厅”,旨在通过陈列、品鉴、餐饮、艺术展览、互动阅读等多种形式,拓展文化应用,打造酒文化体验中心。

记者在该文创孵化园看到,以茅台Logo设计创作的几款手机壳文创产品已经面世,款式新颖、独特,吸引眼球。

茅台文化创新体验中心项目执行总裁宋源介绍,通过不断挖掘茅台背后的人文精神,做好茅台的文化传播,让更多市民零距离感受酒文化、茅台文化。

打造茅台文化创新体验中心的团队管理者,是8名创业者,都曾是茅台酒经销商。如今,他们已发展成一支拥有200余人的联合管理团队。

“我们是一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文化创新的团队。”说到创业初衷,体验中心项目执行总裁宋源介绍,为引导大众百姓关注酒文化,他们抱团组建了集策划、创意、宣传、销售为一体的宣传推广队伍。在贵阳高新区产业项目政策支持下,茅台文化创新体验中心在省会贵阳应运而生。

从落户之日起,该体验中心吸纳了涵盖平面设计、空间设计、视频、互联网、建筑装饰等多领域专业队伍,用联合办公模式,长期服务于茅台文化的同时,多元化满足各类文化企业文创、策划、宣传、建设需求,真正走出了一条围绕“茅台文化”的融合发展之路。

星空影城形象店:

引领贵阳电影新浪潮

浩瀚宇宙、海啸、科幻空间,观众在巨幕影厅内,体验着大电影《流浪地球》带来视觉听觉的高端观影效果。这是刚刚投入使用、位于观山湖区大唐——东原财富广场的星空影城形象店。

作为我省规模最大的智能化影城,该形象店拥有巨幕、标准、VIP 等8个影厅,影城面积2500余平方米。

值得关注的是,其宽22米、高12米的巨幕影厅内,采用了国际最先进的6P高亮度激光放映技术,并配套杜比全景声64声道音频技术,让观众有着梦幻一般的观影体验。星空影城不仅将为观众提供舒适、便捷、人性化的观影环境,还融合了独特的贵州元素与娱乐体验于一体,引领着贵阳电影行业发展新浪潮。

据了解,贵阳市数字电影院建设改造从2008年开始,最初只有银座、世纪星光、南明三家,此后每年以3至5家的数量增长。2015年8月,贵阳市实现县级数字电影院全覆盖。至2018年底,已有国内国际知名品牌院线、影投公司万达、星美、横店、沃美、卢米埃、大地、华夏、明星时代等入驻贵阳。

目前,全市共有数字影院38家,248块银幕,34411个座位,2018年全市电影票房累计完成3.8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9%。

同时,我市扎实推进电影“五进”工程(即进农村、进社区和广场、进学校、进工矿企业、进重大工程建设工地)。从2013年开始,我市将社区、行政村全部纳入电影公益放映工程,2018年全市完成电影公益放映13321场,超任务1993场,观影人数超过84万人次,实现了农村行政村、社区放映全覆盖。

近年来,贵阳艾美华星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先后投资拍摄的《嗨起打他个鬼子》《留守儿童》《我来过》《爱是永恒》《布依女人》等多部大电影,在全国发行放映。其中投放在公益电影平台上的《嗨起打他个鬼子》,被订购了26万多场次,位列全国前三。

审校:杨丰源

签发:张 可

更多新闻

1.《王的盛宴——见证〈史记〉中的大西南》正在展出 走进贵博看展览 领略西南古文化

2.骄傲,我的贵阳!经济增速连续6年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

3.贵阳货车帮CEO罗鹏走上代表通道,讲了一个故事,引得满堂彩

4.贵阳市长两天三次上央视,这次还是新闻联播

5.17个立法项目列入市人大常委会今年立法计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