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考研,會遇到的那些難點!

在職研究生納入統考後,難度雖然略有提高,但報考人數逐年上漲,提起在職考研,經歷過的每個人都有一把辛酸淚:與工作單位的協調、工作時間和複習時間的合理規劃、家庭成員的意見等等。在職考研,你又會遇到哪些難點,今天咱們聊聊那些考研路上的痛。

一、環境閉塞,有效信息獲取難度大

在職考研,會遇到的那些難點!

在職考研一般都是工作一段時間後決定考研,難以融入到考研群體中,信息不能共享的情況下,就只能單靠自己去收集。考研信息冗雜,蒐集到對自己有用的信息,本身就是個耗時耗力的過程。

1.提前蒐集信息:

針對這點,在職考研的小夥伴可以選擇早早做好前期準備,收集信息,整合資料等等,不要佔用正式複習時間。備考宜早不宜晚,可以適當拉長戰線,累積一定的時間,來完成每個階段的複習任務。

2.相信網絡的力量

不知道從哪瞭解考研信息,這就需要藉助網絡的力量了,在複習準備的過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的優勢,比如上網下載試題,在線測試,等等。

對於上班族來說,微信微博肯定經常用,可以隨時關注上面的考研信息,避免漏掉重要時間節點。另外,研招網、中國教育在線、院校研究院、貼吧論壇等這些渠道通通利用起來。

3.尋找在職的研伴:

考研不是一場孤軍作戰的戰鬥,找一個同路人走起來會更加從容,對在職考研人而言尤其如此。在職考研人在生活中找到考研夥伴不是很容易,大家可以在網上或是聊天群裡找一些同為在職考研的人,一起分享資料和信息,也可以互相鼓勵和支持。

二、工作+學習,心理壓力大!

在職考研,會遇到的那些難點!

邊工作邊考研,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個不小的挑戰,每年都有大量在職生因為焦躁、壓力而中途離場。學習時間碎片化,複習進度特別容易被工作上的事情所打斷,再想“重新啟動”就會很難。

1.協調考研與工作:

一般來說,大多數單位都不願意自己的員工考研。因為在單位看來:在職人員考研一方面會影響工作,另一方面會造成單位人才流失。因此,在職考研人員在複習期間一定要保持低調,不要張揚。

根據成功者的經驗,在職考研者處理這個問題最理性的做法是:工作的時候盡心盡力,複習的時候全力以赴。這樣雖然很累,但是兩不耽誤。認認真真地工作,既不影響工作也會為考研的後續問題帶來一路綠燈:全力以赴複習,不管是否考上,都問心無愧。

2.制定清晰的規劃表:

可以制定清晰且可行性高的規劃,方便把握複習節奏和進度。每個月、每一週、每一天要學哪些內容,達到怎麼的水平,都要明確地規劃出來,並及時地進行總結和調整。

三、時間緊迫,容易放棄

在職考研,會遇到的那些難點!

在職生白天工作,只有晚上和休息時間才能複習,但是考試難度並不比應屆生簡單太多,因此雖然每屆報名人數眾多,但真正堅持到底的在職考生卻並不多,超過一半的考生都沒有完成一輪複習就上了考場,大部分人的考研變成了碰運氣。

1.堅定決心不動搖:

每年報名考試的人很多,但是中途放棄的人也有很多,考研是一段很艱難的旅程,我們都明白,困難會接踵而至,所有擔心的問題其實歸根結底,還是自己決心不夠堅定,如果是抱著無比堅定的信念,相信任何困難都是難不倒你的,至於沒時間,那完全就是藉口了。

魯迅先生曾經說“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意擠,總還是有的”。可見,只要你願意,總還是有時間的。

2.分階段學習:

建議把全年複習分為四個階段:6月前,是奠定基礎的主要階段,對知識的脈絡要有初步瞭解;7、8月,強化階段,把每科考點過1-2遍,掌握考試規律;9、10月,提高階段,通過做真題,把每科重要考點和難點熟練掌握;11、12月,衝刺階段,大量做模擬試卷,通過實戰查缺補漏,提升應試策略。大家要分階段做好時間規劃表。

3.利用好零碎時間:

平時乘車、工作空閒的時間可以用在需要背誦的內容或者科目上,不需要太強的理解,只需要反覆、機械的熟悉、背誦。例如乘車時就可以背單詞,背句子。

此外下載些複習資料、課程的視頻也是很好的,適合在路上聽,記不住內容,反覆聽也會產生印象。

四、糾結報考什麼專業

很多在職考生對於就讀研究生課程的目的不是很明確,不清楚碩士學位對於自己職業生涯的意義,因此在選擇報考方向上也是人云亦云的隨便選一個熱門MBA。但實際上,MBA可能對於自己的工作幫助並不大,除了MBA外,其他管理類研究生也是具有很高的含金量。

1.從職業出發選專業:

在職研究生在選擇專業前,應該先看這個專業和自身的工作是否相關,因為選擇考研的上班族大部分都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工作,所以在選擇專業的時候應從自己的實際出發,準確地定位。

要優先選擇對自己工作有幫助的專業。其次就是你的興趣專業,如果你對某個專業很感興趣,想要去學習,那麼這個專業就也是你優先選擇的專業。考生選擇專業的時候一定詳細瞭解往年的錄取分數和錄取比例,以及畢業學員情況,結合自身考慮專業。

除此之外,考生在選擇專業前,還要看一下自己選的專業是不是學院的主要專業之一,師資及配件設施怎樣,科研水平如何等外在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