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處處埋忠骨

連綿的青山到了這兒突然矮了一截兒。繞了個弧形的彎,山變得舒緩起來。

群山之中,這座有10個籃球場大小的烈士陵園非常顯眼,尤其是那座足有三層樓高的烈士紀念碑,成了附近的新地標。

12座烈士墓,在紀念碑後一字排開,靜靜矗立在山前的谷地上。

山裡的早晨有些清冷,陸軍某工程維護團某哨所哨長、下士劉博卻滿頭大汗。他半跪在一個墓碑前,手裡攥著一條嶄新的軍綠色毛巾,小心地擦拭著鐫刻在墓碑上的字:“王玉成,二十二歲”。

這裡,長眠著63年前為建設國防工程犧牲的12名工程兵。

春天風大,一天不擦,碑上就著灰。

劉博今年也是22歲,當兵第5年。兩年前,他來到這個大山深處的哨所。墓地就在哨所近旁,抬腳就到。那時,這些烈士墓還掩映在樹叢和野草中,不仔細找,很難發現。

每一任老哨長離開時,都會把新哨長領來,給烈士們掃墓。

每隔兩三天,劉博都會過來擦擦墓碑,夏天還要把墓前荒地上的野草割掉。

那年一天,剛上任的團政委謝軍檢查哨所時,無意間轉到了這裡。

看著墓地旁瘋長的野草和風化、殘缺的烈士墓碑,謝軍說:“這麼多年,我們做得很不夠。”

這叢雜草長在了烈士墳頭,也長在了謝軍心裡:“前輩們安葬在部隊,部隊就是他們的家。”

不久,修建烈士陵園的事就上了團黨委常委會。

多出來的這個工程會不會影響團隊正在進行的大項任務?經費從哪出?施工會不會有安全隱患?

一系列問題擺到常委們的面前。

“難度再大,沒有前輩們當年建設國防工程的難度大。”在上級黨委的支持下,團黨委通過了陵園的建設方案:重新修建烈士墓,擴建陵園規模,新建紀念碑,讓英雄前輩感受到我們當代工程兵的敬意。

最初,團裡也曾想過把修陵園的工程承包出去。可是,地方施工隊一看施工位置偏僻,材料不好進場,費時費工,報價又低,沒一家願意接。

這樣的任務,恐怕只有工程兵才肯幹,才會幹。

就像當年建設國防工程,沒有一處不在深山老林,沒有一處能產生經濟效益,也沒有一處不曾留下工程兵的汗水和鮮血。

站在烈士奮戰過的地方,守護烈士堅守過的深山,觸摸烈士長眠的土地,親手為前輩們修建陵園,成了大山中這群工程兵共同的目標。

這是對前輩的告慰,也是對團隊施工技術的一次挑戰。

開工41天后,一片昔日雜草叢生的荒地變成了透水磚鋪就的陵園廣場。

官兵們親手建成的紀念碑高聳在廣場中央。紀念碑後的谷地上,長眠的烈士成了大山的一部分,工程兵們付出的汗水也成了大山的一部分。

青山处处埋忠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