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好多做父母的都過於溺愛自己的孩子?沒想過孩子的以後嗎?

華章先生


有人說中國孩子是被人喂大的,而外國孩子則是餓大的。很多媽媽抱怨自己的孩子上了幼兒園還不能好好吃飯,歸根結底,還是自己慣出來的。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跟不愛做家務的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比後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中國的寶寶們上了小學依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這種保姆式的一切代辦型家長,最終只會毀了孩子。溺愛孩子已經成為中國家庭很普遍的現象,究其原因,有好幾個方面的因素。


現在家庭大多數都是一個孩子或者兩個孩子,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於一個家庭而言,一兩個孩子的需求很容易滿足,要什麼就買什麼。但是孩子的慾望是無休無止的,家長滿足孩子的越來越多,孩子就慢慢地被慣出來了。


父母都是很愛自己孩子的,見不得孩子受到一點委屈,看到別的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孩子沒有,就算沒有太多錢,也會省吃儉用給孩子買的,這是人的天性使然。就拿走自己來說,孩子那麼可愛,我又那麼愛他,不論他提出什麼要求,都會盡量滿足他,愛到了失去理性的地步,一時忘記了對他這麼好其實是害了他。以前看新聞,有個大學生出身農村家庭,生活條件並不是很好,但是同學都有蘋果手機,她就問父母要錢買蘋果手機,父母為了攢錢,年邁的身軀去工地搬磚,攢夠了錢給女兒買了一部蘋果手機,但凡女兒有一點兒心疼父母,絕不會這樣做,這對於孩子今後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古人的智慧還是非常需要我們現代人借鑑的,既然愛他,就要為他長遠的發展考慮。嘗試著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在鍛鍊與探索中成長,而不要大包大攬,什麼都替孩子做了。看到孩子作業不會寫,畫畫 畫不好時,有些家長一著急,就自己替孩子給寫了、給畫了。 要知道,不讓孩子犯錯的同時,也讓孩子失去了成長的機會。如果孩子探索的過程一再被打斷,父母無時不刻在孩子旁邊指指點點,那麼孩子永遠無法自己掌握學習。

不準做這個,不準做那個……這是好多媽媽的口頭禪。 但有時候,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比一件乾淨的衣服重要得多。衣服髒了可以洗,但是禁錮了孩子的好奇心就再也無法挽回了。

跌倒了自己爬起來,人生哪能一帆風順?每一次跌倒、每一次犯錯都是孩子成長的機會。讓他從中反思自己為什麼會摔倒、讓他學會如何自己站起來。 總是幫孩子找藉口,讓他把責任推卸給別人,他又如何成才呢?


愛他,就要學會放手,溫室裡長不出參天大樹,孩子終要自己學會面對一切!


Anne210803729


現如今大多數父母身邊只有一個孩子,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加上夫妻二人,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孩子一個人身上,不嬌氣才怪!

但是有的溺愛,是明顯的寵,而有些溺愛是無形中的!父母的溺愛,不過是在孩子身上補償自己小時候的遺憾而已!

舉個例子來說,我有一個朋友,因為喜歡髮卡,小時候家庭條件不允許,現在自己有了女兒了,只有女兒想要的東西,她統統都會買回家,她只是不想讓自己的遺憾出現在孩子身上!

還有,我承認我有時候也比較溺愛孩子,因為我有兩個寶寶,我要努力掙錢給他們更好的生活,所以他們平時都不是我帶,我把他們交給奶奶帶,所以我在家的時候,他們想要什麼我也會盡量滿足!

在一個就是隔代溺愛,像我家的奶奶,和姥姥,他們都是,看不得孩子哭,鬧,只要孩子一叫,要的東西準到!這都是我們平常看的見的溺愛!

那我們看不見的呢,比如我們羨慕別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小,而且還比自己的孩子會得多,如我有個表姐的孩子都上一年級了,還要大人餵飯,導致家長不喂就不吃,在學校都吃不飽,而且這個表姐還總是打罵孩子,埋怨孩子為什麼自己不會吃飯,殊不知孩子的這些習慣都是自己慣出來的,如果你在他小的時候是教他自己吃飯,而不是喂呢?那麼情況肯定都不一樣了!

還有,怕孩子失敗,就幫他擺平成長路上的所有障礙,可是就是因為這樣的教育方式,孩子永遠不會嘗試到失敗,那又怎麼一點點長大呢?有一天他經歷了失敗,是不是就會一蹶不振?

父母自認為這些都是愛孩子的表現,希望孩子快樂成長,他們沒有想過孩子在這樣的愛下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他們只是用著自己的方式去愛孩子,這也並沒有錯!

但是做家長的也要明白,孩子的事情,不到關鍵時候不要出頭,可以進行旁觀和引導,這就是對孩子成長的最大幫助,對於一顆樹的成長,我們只負責澆水,施肥,而不是把它連根拔起來,那樣只會害了這棵小樹!

作為父母,可以用愛來裹挾孩子,但同時也該讓他們自有成長。這才是做家長的本質,才是教育的本質!




晨然媽媽育兒


我覺得有些是不經意的,要知道愛子為之計深遠!切勿過分溺愛,害了孩子坑了自己。事事為之代勞型母親需要注意,容易培養出過分依賴型孩子,在孩子不同的年齡,不同的階段,就要讓他試著,自己去學一些這個年齡該會的東西,比如吃飯穿衣洗漱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孩子獨立,培養孩子自己面對一些小問題,這樣將來他才能走的遠在遇到困難時才不會脆弱不堪。樣樣能買型父親也需要注意,雖說童年只有一次但是不該買的不能買,不要樣樣滿足孩子的要求,別事事滿足,讓孩子形成自私自利,好攀比,不懂感恩,不懂珍惜的性格。一定要把握好分寸,規矩要有,鍛鍊要有,嚴格要求他在每一個階段能做到的事情儘量自己做,別總依賴別人,要告訴他自己學著做。事事忍讓型父母要注意,別把孩子培養成魔王,要讓孩子學會友愛,感恩,懂得考慮別人的感受,這樣他走上社會才能更受歡迎更能融洽的進入集體。今日的努力成就孩子以後的幸福人生讓我們一起加油!


小圓圈繪本


社會中關於小孩教育問題已經討論了不知多少年了,從來沒有達成過共識。不過這種局面在慢慢的改變,那就是小孩不能過於溺愛,要讓小孩子從小吃苦,吃苦的程度就要看各自的家庭了。

自從計劃生育實施以來,每家基本上都是一個小孩,家裡人都把小孩當寶一樣,不能摔到,不能碰到,精心的呵護著。

父母從小的生活環境相對現在來說是沒辦法比的,作為父母都希望給子女子女最好的條件,讓他們不要受自己以前受的罪,但是反過來想下,就是因為之前受苦,才讓自己有向前衝的動力。

以前的家裡都好幾個孩子,象前面說的現在家庭基本都是獨生子女。父母那輩兄弟姊妹多,從小從爹孃那裡得到的愛不是那麼多,加上生活艱難,大多都要過著苦日子,所以父母有了孩子之後,就不會讓孩子再受當年的苦,用盡全部愛去彌補當年自己缺失的愛。 第二:補償他們對孩子陪伴時間太少的愧疚 現在很多父母工作都是比較忙的,陪伴孩子的時間少之又少,他們也知道孩子很孤單,但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只能拼命掙錢,為了彌補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的愧疚,父母一般會盡最大限度去滿足孩子的要求。 第三:補償因為父母犯下的錯而導致孩子不幸的內疚 最常見的父母犯下的錯就是父母雙方離婚,離異對於孩子來說,意味著童年將被這兩個字所籠罩,被人指責被人嘲笑,得忍受許多常人無法忍受的苦楚。父母離異後也會感到對自己的孩子非常不好,所以只能用盡自己的力量去彌補給孩子帶來的傷害,企圖抹淡孩子心中的苦痛。


游泳917


沒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好,許多溺愛孩子的父母也沒意識到自己愛孩子的方式有問題,我相信如果有人願意指出他們的錯誤,絕大多數家長會心存感激,如醍醐灌頂。

我是比較喜歡指出家長問題的人,因為只有這樣我才會心安:我說了你們不做,那就是你們自己的事;我看到問題不指出來,那就是我的事。

我說話不喜歡拐彎抹角,但絕大多數家長都可以樂意接受,極少數除外。有不少家長表示:沒人告訴我這樣做不對啊,我孩子的老師從來不說這些的!

為何做父母的會過於溺愛自己的孩子?

一般有三種原因,一是不懂得怎樣愛孩子;一種是以為孩子還小,長大自然好;還有一種是自己小時候生活比較苦,就捨不得讓自己的孩子受苦。

當父母的都沒有多少經驗,也不知道怎樣的養育方式可以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他們會更多考慮眼前孩子快不快樂,或者自以為是地臆想著孩子的未來。

我們不得不承認,最近幾年家長的思想觀念已經改變不少了,絕大多數家長已經意識到了溺愛孩子的弊端,包括一些祖輩,也許這與當前發生的一起起青少年極端案例有關。

也許家長們會主動通過這一個個案例去分析這些孩子的養育問題,引發自己思考,主動改變養育方式,如果有人進行引導,他們肯定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媽咪老師認為:家長需要引導,我們的學校如果更加重視家校溝通,更加重視家長學校的作用,溺愛問題一定會越來越少。


媽咪老師


《對孩子,你還會這樣嗎?》

一一對孩子的溺愛,習來以久,特別是現代家庭,孩子特別少。並且是獨生子女較多,一般又只生育一個孩子,這種弱愛的現象更為突顯。


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行為的放縱

從孩子降生開始,有些老人過於疼愛孩子,不讓哭一聲叫一聲,捧在手裡抱在懷裡,年輕人爭不過任他去。

等孩子大些了,大人依舊幫洗臉穿衣,繫鞋帶等等,孩子自以為應該的,即使想做有的人會說不行做不好,打壓孩子的行為,使孩子養成了依賴性。甚至有些孩子吃飯玩兒,剩飯也不管束,認為大點兒或上幼兒園就好了,把責任寄於他人或將來。


(2)語言思維的隨性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從大人或影視作品學來的語言或行為,雖然覺得不對,但覺得可愛有趣,任他當做遊戲或笑話,縱容著小孩子,從沒想過習慣會成自然,使孩子學得了許多語言、思維的毛病。像做事拖拉等到明天,頂嘴等。

(3)傳統禮儀和觀念教育缺失

缺少傳授禮儀方面的知識和傳統觀念的教育,以為孩子小,進入學校都會學到,並且有部分人採用放養模式,一切隨孩子,認為是不束縛天性,孩子會活潑可愛。



(4)不注重耐力及抗壓能力的培養

孩子學些有益的東西耐不住性子了,主動讓孩子放棄或不鼓勵去學;受了點兒委曲就心疼或誇大其詞,使孩子形成了見硬就回,不能說,不受屈兒的心理。


種種放任和隨性,等孩子性格形成了,出現嚴重的叛逆心理再去管束,才知道有點兒晚了。

家庭是個小圈子,在家裡一切可隨你任你,而走進學校走進社會,沒人寬容忍讓你的言行舉指。

所以孩子成長成什麼樣,是家長們自己打造出來的,不要單純怪罪學校怎樣,社會怎樣。

試想一顆好種子和一顆劣種子,種在同等條件的土地裡,哪個會有更好的收穫呢?

友友們來說說,你還會從小放縱自己的孩子麼?


遙遠的樹127


現代社會,獨生子女家庭居多,每對父母都是“第一次”做家長,對自己身上掉下來的這塊肉自然是要含在嘴裡,捧在手心的來疼愛,特別是看著孩子一天天地在長大,給自己帶了諸多快樂和幸福時,感覺為他(她)做什麼都是值得的,哪怕是天上的月亮和星星也恨不得要摘下來送給他(她),久而久之,就成了溺愛。但自古以來,“慈母多敗兒”!我個人認為疼愛孩子也是要講求原則,講究藝術的。往往溺愛孩子的父母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溺愛”,而是認為理所當然的應該這樣,當局者迷嘛。所以要做合格的父母,還是得不斷地修煉自己的情商,提高自己的格局,才能站得高看得遠,然後在培養孩子的路上得心應手。


致藝親子育兒


以前寫過一篇這方面的文章,部分節選如下:

《父母似風娃是虹;父母如雲娃成龍!》

風為何?無形無相,微時舒怡、烈時兇猛,無定性、沒長心,隨心所欲、不可捉摸!

云為何?可見不可及,厚積可遮陽、薄散籠塵間,形雖可破、意卻長存、短時有缺、稍久即補,自成一體!

虹為何?雨消失後那一瞬的絢麗!

龍為何?逆流而上的鯉一躍翱翔九天!

所以該明白了吧?

風樣的父母只能育出虹般的娃!

父母如果似風,情緒善變、性格不定,衝勁十足但恆心難濟,想法雖多卻操作盲目!

那麼在孩子眼中會成何種形象?

四個字:不可捉摸!

那孩子會被培養成什麼樣?

八個字:刺激之後,曇花一現!

絕非危言聳聽,父母永遠是孩子人生最初和記憶最深的榜樣,那麼有樣學樣不談,只談影響:

風樣的父母最大的特徵就是“善變、盲目和沒有終點,或者說隨意終點”!

那孩子還能學會明確的目標感和努力拼搏、堅持到底的恆心嗎?

當然不可能,因為沒人教!

因此成功自無從談起,於是越拼越短,直至化作悶鼓,一錘聽一聲,畢竟他已忘了自主力和主動性,只知聽風是雨、見鞭提臀……

而且最可悲的是“風還在一直教虹,無形無相、隨心所欲!” 那麼,這樣的孩子最終也會成風,消失掉自身那短暫的絢麗,變得心意最大、無畏是非、只顧自己、毫無羈絆,於是把父母也拋諸腦後,只留下肆意!


數學老師愛講故事


你好,大都父母都是這樣的。只從眼前考慮問題,沒有從將來的角度看。因為覺得孩子小,不捨得讓孩子吃苦,做事。什麼都全包攬。久而久之孩子就成了啥都不會,因為家長沒有給孩子鍛鍊的機會。也不教會孩子生活技能,當然長大了就容易成為家長嘴裡的不孝順的人。自己都不能自立,那怎麼去擔起撫養你的責任。其實這都是家長錯誤的愛造成的。

要是從將來的角度考慮問題,就不會這樣做。客觀按孩子的每個成長階段,安排適合孩子做的家務活和學些生活技能,這樣不僅有利於孩子的自立,給其適應生活和成長的機會。捨得用孩子才是最好的愛。孩子在不斷的學習中豐滿羽翼,等你老了他才能自由飛翔,有能力賺錢養活自己,和贍養老人。

要想孩子將來成為獨立,有擔當的人,就得從小捨得用孩子,帶著孩子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不要捨不得孩子,因為社會不會像你那樣憐愛他。不能獨立和沒有能力的人,早晚是要被社會淘汰的。為了讓孩子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還是不要溺愛孩子,有種愛就是教會孩子成長,捨得孩子吃苦!先苦後甜是人生,先甜後苦是人生倒置。個人建議,謝謝!


95766335054


這種溺愛是當今社會的普遍現象,很多父母覺得自己小時候過得太苦,現在生活好了,不能再讓孩子受苦。正是懷著這種想法,父母們盡其所能地從各方面滿足孩子的需求,包括一些不必要的甚至是無理的要求,代替孩子完成一些理應由他們自己完成的事,盡力把孩子的生活道路鋪得平平順順的,似乎這樣就能保證孩子幸福健康地成長。但是事實上,父母的這種教育觀念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危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