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一字跌停 20亿市值被“黑洞”吸走!事件又有新进展

视觉中国一字跌停 20亿市值被“黑洞”吸走!事件又有新进展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次,视觉中国真的摊上大事了。

4月12日,在黑洞照片版权事件持续发酵,以及天量解禁双重冲击下,视觉中国一字跌停,近53万手封单牢牢封死跌停。截至收盘,视觉中国股价报25.20元/股,全天市值蒸发近20亿元。

实际上,从昨日开始,不仅是媒体,包括监管机构,也纷纷转向了对视觉中国的关注。天津网信办连夜依法约谈视觉中国网站负责人,责令彻底整改;国家版权局发文,要求各图片公司,合法合理维权,不得滥用权利。另外,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官方媒体集体发声,黑洞照片版权所有者欧洲南方天文台也对此事进行了回应。

一字跌停 20亿市值化为乌有

毫无悬念,视觉中国今日一字跌停,总市值瞬间蒸发近20亿元。


视觉中国一字跌停 20亿市值被“黑洞”吸走!事件又有新进展


而在11日,A股全线下跌的背景下,视觉中国股价却逆势坚挺,尾盘甚至出现了放量拉升,不少资金跟风买入,今日直接被闷杀。

不过,与这部分资金相比,更加感到郁闷的,或许是5年前参与视觉中国定增的十位股东。

根据计划,视觉中国4月12日将有3.88亿股限售股上市流通,约合解禁市值103.30亿元,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55.39%。此次解禁的股份,正是5年前视觉中国借壳远东股份定向增发的股份,当时定增发行价为5.28元/股,若按昨日收盘价计算,较定增价格已有超过400%的收益。

此次解禁涉及的股东有十位,分别是吴春红、廖道训、吴玉瑞、柴继军、姜海林、陈智华、袁闯、李学凌、高玮、梁世平,且这十位为一致行动人,为视觉中国实控人。

而随着今日该股的跌停,这十位股东解禁市值合计缩水10.86亿元,平均每位股东损失超1亿元。

监管部门出手 央媒集体发声

如果不是这一次黑洞照片版权风波,视觉中国可能不会知道,自己如此遭人讨厌。在昨日被共青团中央以及一大批公司怒怼之后,天津市网信办连夜约谈视觉中国网站负责人,责令该网站立即停止违法违规行为,全面彻底整改。


视觉中国一字跌停 20亿市值被“黑洞”吸走!事件又有新进展


今日凌晨,视觉中国再发致歉信,称接受广大网民和媒体的监督批评,全面配合监管部门彻底积极整改。


视觉中国一字跌停 20亿市值被“黑洞”吸走!事件又有新进展


同时,今日早间,视觉中国发布公告称,天津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约谈公司网站负责人,责令公司网站全面彻底整改并在此期间暂时关闭网站。公司尚不能准确预计整改完成并恢复服务的时间,网站恢复服务的具体时间,将另行通知。


视觉中国一字跌停 20亿市值被“黑洞”吸走!事件又有新进展


尽管视觉中国做出了关站整改的决定,但舆论的风波并未就此结束。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官方媒体集体发声,指责视觉中国“碰瓷式维权”行为。

新华锐评表示,保护版权是社会共识,但不能为了利益滥用版权,以版权之名,图利益之实。对于此事,仅靠当事一方的自我反省是不够的,有关部门还要介入做进一步调查,给公众一个交代。

人民日报官微则指出,“视觉中国”下线国旗、国徽等不合规图片并致歉。怎样的图片能收费?探讨来得猝不及防却颇有意义。当版权保护成共识,没有人否认摄影作品有著作权。问题在于,著作权是否真成立?平台有没有净化版权池?商业模式是否经得起推敲?避免版权保护陷入“黑洞”,与提倡版权付费一样重要。


视觉中国一字跌停 20亿市值被“黑洞”吸走!事件又有新进展


央视网对此事的评论则更为直接。央视网认为,尊重著作权,不意味要“尊重”视觉中国的经营方式;吐槽视觉中国,也不能损害来之不易的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共识。视觉中国的主要问题在于:一、以保护之名实施著作权侵权,掠他人之美,冒充著作权人实施欺骗、讹诈,比如,黑洞照片的著作权人已经开放版权,视觉中国却假模假式对外收费,事实上视觉中国将大量海外开放版权的照片“占为己有”;二、视觉中国搞碰瓷式的维权,动辄进行高价索赔,动辄要求签订包年合同,搞得媒体、自媒体战战兢兢,不敢配图。

不得不说,央视网真正说出了很多媒体,包括自媒体的心声。这次视觉中国被口诛笔伐,成为过街老鼠被人人喊打,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天下苦视觉中国久矣。公司不道德的商业模式,令众人生厌。

有行业人士披露,为了搞钱,视觉中国专门研发了一套“鹰眼”系统,而在实际操作中,公司存在“钓鱼维权”的问题,这是被众多企业质疑的地方,却恰恰是公司核心业务。其商业模式简单来说,就是“维权获客、维权创收”。


视觉中国一字跌停 20亿市值被“黑洞”吸走!事件又有新进展


当然,合理维权没有错,而且是应该得到肯定的。不过,视觉中国“维权意识”极强,也是外界质疑和吐槽的地方。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2009年至今,视觉中国及其关联公司以“侵犯著作权”、“名誉权纠纷”、“侵犯作品复制权纠纷”、“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等为由发起诉讼案件高达12000多件。被诉企业中不乏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还有腾讯、微博等互联网企业。

视觉中国成为众矢之的,是不是验证了一句古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视觉中国关站整改 多家公司受牵连

如果你以为这次的风波,仅仅只是视觉中国一家公司的问题,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几乎已经波及到整个图片版权领域。

继视觉中国关站整改之后,4月12日早间,另外两家同类型图片平台全景网络和东方IC也相继传出网站无法打开的消息。

不过,截至发稿,东方IC已能打开。全景网依然显示正在对本网站进行升级维护。据全景网络客服称,网站正在技术维护,已经购买图片的用户暂时无法正常下载,预计今天之内可以恢复。

国内三大图片网站齐刷刷的关闭,主要原因或在于国家版权局出手了。

今日国家版权局发文称,各图片公司要健全版权管理机制,规范版权运营,合法合理维权,不得滥用权利。国家版权局将把图片版权保护纳入即将开展的“剑网2019”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图片市场版权秩序。

有意思的是,全景网因为公司名称与图片平台全景网络,公司名称上相似度较高,今日一度被误伤。

对此,全景网发布声明称,全景网是专注于资本市场路演互动服务的一站式专业平台,与从事图片销售的新三板挂牌企业——全景网络(834877)及其运营网站全景视觉不存在任何股权及关联关系,特此澄清,敬请知悉!

值得一提的是,早间来自每日经济新闻的消息表示,欧洲南方天文台(ESO)称,视觉中国的这种版权主张不合法,ESO从未,也不能将他们的图片版权转让给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且视觉中国从未就黑洞图片联系过ESO。

而在昨日,视觉中国坚称,黑洞照片著作权属于欧洲南方天文台,视觉中国通过法新社获取了图片授权。但仅限于编辑使用,如果需要商用,则必须联系欧洲南方天文台。

欧洲南方天文台的回应,又是一次无情的打脸。

不过,视觉中国很快对此有了回应。据新京报报道称,视觉中国表示,确实并未直接联系欧洲南方天文台,是通过法新社拿到的编辑类使用授权,并不是每张照片都需要直接联系到作者,“我不可能每张照片都自己去搜集啊,这是我们的正常运营情况”。

这样也行?不得不说,对于视觉中国部分图片版权的真实性,可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