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是可以通過讀書出人頭地的?

瀋海疆


不知道樓主所說的出人頭地指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出人頭地? 我的理解出人頭地就是相對於不讀書來說,生活有很大的改變,讀書和不讀書相差很多,生活相差很多。 這就是我所理解的出人頭地。

給出一個概念,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是指高等教育在學人數與適齡人口之比。適齡人口是指18歲-22歲年齡段的人口數。可以認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就是當年考上大學的學生總數和全國適合上大學的學生總數之比。舉例:1982年全國出生2100萬左右,等這批人到2001年考大學,大學錄取數:260萬左右,所以2001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12.38%,具體歷年的的看下圖:

我是80年代那批人,家是河北農村,整個一個鄉 的在一所學校,我們我們一屆大概有小100號人,但最終考大學的我知道的也就兩個人,我是其中的一個。剩下大部分同學讀的是職教中心。或者是讀完初中就不再讀書了,最終能夠通過考大學走出農村也就2個人吧。

以我的估算,在2000年左右,農村在同齡中出大學生的大概是2%,2000年左右大學生的毛入學率是13%左右,考慮到那時農村人口遠遠低於城鎮人口,可以看出城市在同齡中出大學生的概率是遠遠高於農村的,我猜測城市在同齡中出大學生的概率接近40%左右。也就意味著差不多2個城市家庭中差不多就會有一家的孩子會考上大學。

現在情況有點好轉,因為大家都重視上學了,以及國家加大對高等教育的投入,高等院校擴招,

現在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大概50%,這個在城市子女大學的比例應該還是是比較高的。因為城市和縣城更加重視教育,那麼他們的子女大概率的都會上大學的,廣大農村子女上大學的概率還是比較低的。

對絕大部分人來說,讀書還是出人頭地的唯一途徑,不管現在大家怎麼批評現有的高考制度,不可否認,對普通人來說,高考永遠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也是唯一一次和所有人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公平競爭競爭命運的機會。


老彭談教育


雖然自己談不上出人頭地,但是的確是通過讀書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我是80後,出生於北方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小時候,家裡住的是石頭房子,每天奔跑於大山上,自由自在,無憂無慮。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明白了,自己想看看大山外面的世界。


這個時候,父親的一句話給了我更加堅定的信心:“如果不還好學習,將來只能面朝黃土背朝天。”從那時候開始,我就明白了,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只有通過讀書。所以,自己一路努力,直到大學畢業。雖然談不上出人頭地,但是如果不讀書,自己的命運也就是淪陷於大山裡,永遠也走不出來。


我們村裡同歲的孩子一共七個,3個女孩子,4個男孩子,三個女孩都上了大學,現在都留在了大山外面。4個男孩子,只有一個通過參軍也留在了外面,而剩下的那3個男孩子,都是初中都沒有畢業,就放棄了學業,現在還留在大山裡,還是在我們出生的小山村裡,從來也沒有離開。


讀書,是一個人改變命運的唯一條件。只有紮紮實實讀書,才會改變命運,做到出人頭地!


餘爭的世界


這個問題問的好象對讀書能出人頭地持懷疑態度,古往今來通過讀書出人頭地太多了,舉不勝舉。

先說說那些60後70後的人,昔日同窗,幾十年後相聚,那些事業有成,不都是當年在班裡努力學習、起早到半夜不辭辛苦,堅持讀書而成就夢想的人。而那些不求上進、原地踏步的人,只能成為普通的工人、農民和打工餬口者。

在回到當下,人才輩出,就業是千人挑一。如果想出人頭地靠什麼?靠你的知識能比別人做的更好,靠你的知識能創新,做出跟別人不一樣的東西。在我的身邊有不少同學,讀書越多,學歷越高,在人生路上做的越成功。

有的人可能認為富二代、官二代的人,不讀書也能出人頭地,這種情況你只看到了眼前,如果這些二代人沒有努力學習自強和樹立獨立的處事能力,只是“坐吃”和“啃老”,也許他自己都吃不到老,就已經敗光了所有。

無論是貧窮的百姓,還是家底豐厚的二代,要想出人頭地,真正改變自己的人生,就必須先讀好書,掌握好能力,不被時代淘汰出局,你才能在遇風雨、困難時,立於人生不敗之地。

最後再提示一下,人在讀書的時候,必須好好讀書,知識改變命運,你同意這個說法嗎?歡迎留言討論,謝謝關注支持。


千年古縣將相故里


社會的形態越來越趨於橄欖球型,特別貧窮和特別富有分別佔據兩端。中間絕大多數都是中產小康階級。

上學讀書這條路上,很大一部分人會踏實按照既定學習和職業發展路線成為中間部分,少數會成為特別富有和貧窮階級,其中原因人為和天賜都有吧,大家懂

不走讀書這條路,在國家剛改革開放,各行各業均粗放式發展階段,只要踏實、勤奮、敢闖。成為富人的概率還是比較大的,但是目前發展逐步健全,傳統行業幾近飽和,知識和文化逐漸豐盈,不走先走學習這條路就去隻身闖蕩社會。難度已越來越大。

年輕就該多學習,這也是人生道路上最難忘的時光,磨刀不誤砍柴工,學好本領再出發


人生百態心靜浮沉


讀再多的書,學再多的知識,尤其是專業知識,一定要去實踐相結合!否則就是紙上談兵,一樣沒有用武之地!

通過讀書想出人頭地不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除非全國統一“考狀元”。

古代的科舉制度就很好,無論平民百姓,還是富豪地主都可以參加考試,只要你有文化知識,只要你出類拔萃通過考試,國家就會重用你。

大宋包拯包青天就是來自民間的百姓,包拯任龍圖閣大學士,府尹,丞相之職,他把一生所學都奉獻給了國家和人民,鞠躬盡瘁為國出力,辦事清正廉潔,斷案鐵面無私,深受百姓們的愛戴!

現如今也有不少默默無聞的的科學家,他們辛勤的工作都為國家建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春天來了7270


關於這個問題中"出人頭地"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識,可以理解為"高人一等"、"出類拔萃"、也可理解為能力強等等。讀書是獲得知識能力的手段,人們在讀書的過程中開擴視野、豐富知識、掌握了生存本領,自然而然會為家庭、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社會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離不開知識豐富的人才。有個別人認為不讀書也能出人頭地,特別是改革開放初期,一些人上學時成績不好,但卻在農村首先成了萬元戶、致富帶頭人等,讓人產生誤解,認為學習無用。這些只是個例,不代表大趨勢,相反,這些人若有豐富的知識,也許事業會更大,走的路更遠。總之,人的成長、社會發展離不開知識的學習。


莒南縣筵賓中學厲建森


讀書是為了明理。

出人頭地的原意是指高人一等。形容德才超眾或成就突出。品德和才能正是通過學習得來的。

你說的出人頭地指的什麼呢?如果說是功名利祿,也是有很多例子的。

還是舉正能量的例子吧。子路少年時從事各種勞作來維持家庭生活,常吃野菜充飢。師從孔子學習,後來出任官職。最終成為孔門十哲之一。

春秋時期,還是貴族的天下,子路通過學習,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漢唐大力開辦官學,但門閥的勢力還是很大的。五代十國之亂,徹底摧毀了門閥制度。宋代開始,讀書出仕是底層人民的一大出路。雖說很難,也存在弊端。但還有比這更好的法子嗎?



家福17140145


怎麼樣才能算作出人頭地呢?有錢?有權?還是受他人敬仰呢?在本人看來,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佼佼者,但讀書確是我們通往目標的最佳途徑。不拼父母,沒有背景的情況下,讀書這條路依然是你的不二之選。

不一定每個人都能夠以讀書出人頭地,但至少有了知識的儲備,你可以找到一份不至於為了生計發愁的工作。不管到什麼時代,讀書,學習,知識的運用始終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最大動力。誠然,有的人讀書不多,文化不高,照樣可以當老闆,做有錢人。但是讀書和有錢之間沒有必然聯繫,出人頭地也不是光靠讀書來完成的。



趙勇6336


出人頭地可以理解為在某一領域或行業出類拔萃,高人一籌。現在的行業很多,要出人頭地沒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做鋪墊是做不到出人頭地的,雖然說讀書很多不是萬能的,但不讀書想出人頭地是萬萬不能的,所以奉勸那些不努力讀書學習的人,想出人頭地無異於夢想天開,還是腳踏實地的做,認認真真地學吧!!!


鄉村教師廖老師


在單位(上海)上班,老闆是臺灣人,他向我們坦言:都說人要有本事,我兒子沒本事,即便從美國留學回來,還是無所事事,但,老爸有本錢,兒子有事做,隨便開個公司給兒子做做。這就是對本事的理解和認定。所以,這是個拼爹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