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陳光:牡丹情

随笔|陈光:牡丹情

點擊上方藍字 ↑前衛文學↑ 即可關注我們

又是一年芳草綠,又是一個清明節,可惜沒有“雨紛紛”。久居鬧市,只見車水馬龍,不見“欲斷魂的路上行人”。

接著就是“穀雨”了。穀雨時節看牡丹,不知菏澤今年的牡丹生長得怎麼樣。畢竟一個冬天才下了幾場小雨雪,人難受,估計花也好不到哪裡去。年輕時曾在“牡丹之鄉”工作過十幾年,年年與牡丹打交道,冥冥之中,便與這名花有了千絲萬縷的心靈約定。每到春天,自然便想起了牡丹。記憶的天窗一下子打開,思緒便飛回到二十多年前。

那是1997年7月,奉調到菏澤工作。報到前作了點功課,知道菏澤經濟欠發達,但牡丹花很有名氣,是全國著名的“牡丹之鄉”。牡丹為花中之王,有國色天香之美稱。下車伊始,便想去看看。很可惜,花季已過,只能等來年。

在此之前不曾見過真牡丹,但從有記憶的那天起便紮根在腦海裡。從書中看過,在古詩詞裡讀過,從畫中欣賞過。讀過唐代詩人舒元輿的《牡丹賦》,描繪了牡丹的千姿百態和京城栽培歷史及花季繁榮,語言優美,對仗工整,描述細緻,想象豐富,是辭賦中的上品。讀過宋代歐陽修所撰《洛陽牡丹記》,列舉了多種牡丹的來歷和形態特徵,並記述了牡丹由藥用本草擴展為花卉觀賞的歷史。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傳奇劇本《牡丹亭》,則是描寫了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傷情而死,最後人鬼相戀、起死回生、永結同心的故事,是中國戲曲史上傑出的作品之一。

至於清朝劉鶚所著《老殘遊記》中講述的“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的故事,更是讓人產生許多遐想。接觸的有關牡丹的詩詞很多,當首推唐代文學家皮日休的“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竟誇天下無雙豔,獨佔人間第一香”和劉禹錫的“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既寫出了牡丹的高雅典麗,也寫出了對牡丹近乎痴迷的瘋狂熱愛。

每到過年時節,牡丹畫便走進千家萬戶,在最顯眼的地方釋放著它的嫵媚。還聽到過人們評價誰家女孩兒長得俊俏但皮膚黑,叫“黑牡丹”,哪個女人長得漂亮但腿有殘疾,是“半截牡丹”。於是,牡丹於我從小便是一種極其高貴典雅、讓人望塵莫及的夢中之花,那是一種恍若隔世的傾慕。

随笔|陈光:牡丹情

如今來到了牡丹之鄉,各界人士對家鄉牡丹的“自豪”便不時傳入耳中。有兩種說法至今不忘。一種說法是,當今中國牡丹“四大特色美”:洛陽牡丹嫵媚的美,廣州牡丹飄逸的美,上海牡丹清秀的美,菏澤牡丹野性的美。而野性的美是最讓人嚮往的美。另一種說法是,某中央領導同志先看洛陽牡丹,欣然題詞“洛陽牡丹甲天下”。後來又看了菏澤牡丹,慨嘆“菏澤牡丹勝洛陽”!

對第一種說法,因為從來沒見過牡丹,談不上比較,不便評價,但我寧願相信這是真的。洛陽是十三朝古都、六朝陪都,坐了105位皇帝。君臨天下,自然需要粉黛佳人相伴,需要讓人“養眼”的牡丹裝扮首善之地人居環境,粉飾天下太平,優勢自不必言,“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說是嫵媚的美,應該是恰如其分。廣州地處南國,四季如春,溫度高,雨水多,花兒自然生長得快,葉片兒薄,飄飄灑灑,“伸胳膊伸腿兒”,說是飄逸的美,自然不過分。

上海人傑地靈,氣候溫潤,市人精明,做事精細認真,精心培育出來的牡丹肯定是上品,既有大家閨秀,又有小家碧玉,說是清秀的美,當然花如其人。至於說菏澤的牡丹是野性的美,我覺得還真是再貼切不過!一則,菏澤市人種牡丹,一種就是幾萬畝,就像大田裡種棉花一樣,太粗獷。二則,菏澤是水泊梁山之地,自古人們性格豪放,大碗吃肉,大杯喝酒,三句話不順耳就拔刀相見。生長在這地兒上的牡丹花兒有點野性,當然也就不為過了。至於說野性的美最讓人上眼,估計是與“家花不如野花香”這俗語有關。

對第二種說法,本來不敢苟同。因為這位中央領導同志是菏澤走出去的幹部,出於對家鄉的偏愛而這樣評價自然值得理解。但是後來的一件事,卻讓我對菏澤牡丹不能不另眼相看。那是在國家舉辦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世界級園藝博覽會即中國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A1類)上,菏澤牡丹枝壓群雄,一舉奪魁,共獲得了119枚牡丹獎項中的81枚。其中3枚大獎,菏澤牡丹奪得2枚;12枚金獎,菏澤牡丹摘取10枚;36枚銀獎,菏澤牡丹拿來26枚;60枚銅獎,菏澤牡丹獲43枚。中外專家評委一致評價:“菏澤牡丹不愧為國色天香。”

那次博覽會,山東館的主題是“一山(泰山)一水(黃河)一花(牡丹)一聖人(孔子)”,菏澤承擔的任務是現場種好5畝牡丹,確保從“五一”到“國慶”半年時間牡丹連續開放。我是這次任務的總負責人,壓力山大,但簽下軍令狀,必須堅決完成,因為關係到國家和山東省的形象。任務圓滿完成,上級給予表彰,評比結果是公道的。

那次博覽會後,河南省洛陽市常務副市長率團到菏澤專題學習考察, 他說:“相比菏澤牡丹,洛陽牡丹丙天下了!”這自然是洛陽領導同志的謙虛和坦蕩。一次評比的結果,應該具有偶然性,不能反映出真實的水平。2019年4月29日至10 月7日,中國將在北京延慶舉辦相同級別的博覽會,不知這一次菏澤牡丹能不能再展風姿。

随笔|陈光:牡丹情

四月的菏澤,是所有愛花之人的一場視覺盛宴。尤其對牡丹花情有獨鍾的人來說,更是一年一度期待已久的一場赴約。清明剛過,心便悸動不已,期盼穀雨到來,牡丹早日花開,也好一覽芳容。記得很準確,那是1998年4月18日上午,在主持了第7屆菏澤國際牡丹花會開幕式後,陪同客人來到菏澤市區東北角的曹州牡丹園。正是觀賞牡丹的絕佳時節,牡丹園大門外早已香車鱗次櫛比,遊客摩肩接踵。走進園中,不禁大吃一驚。抬眼望去,幾千畝各色牡丹同時開放,幾萬名遊人盡情遊覽,一片花的海洋,一片人的世界。只見無邊的牡丹五彩繽紛、繁花似錦,奼紫嫣紅、流香溢彩,花香撲鼻、沁人心脾,花屏迭顯、春色無邊。心醉神迷,彷彿踏入了仙境,美得讓人驚歎!

菏澤牡丹分紅色、黃色、綠色、白色、黑色、藍色、粉色、紫色、複色等九大花色,各個色系又有深、淡、濃之分,今天競相開放。這一片紅牡丹,濃胭重彩,灼灼如火;那一片黃牡丹,豔若朝陽,金貴耀眼;這一群藍牡丹,神態清秀,妖豔婀娜;那一團黑牡丹,端莊別緻,姿貌絕倫;這邊一大片粉牡丹,素雅恬淡,鮮豔明媚;那邊是一大片紫牡丹,端莊大氣,超凡脫俗;剛看完一片白牡丹,玉骨冰心,冷傲清爽;又見一簇簇綠牡丹,碧色照人,別具風韻;最神奇的是複色牡丹,名為“二喬”,一花兩色,紅白相間,美輪美奐。各色牡丹,盡顯風姿,隨風搖曳,蔚為壯觀。牡丹花開,驚豔了菏澤,驚豔了世界!

菏澤牡丹雍容華貴,千姿百態,有單瓣型、荷花型、菊花型、繡球型、皇冠型、薔薇型、金環型、託桂型、千臺閣型、樓子閣型等10大花系、1230多個品種,今天盡展綽約丰姿,令人賞心悅目。單瓣的花大如盤、簡約純粹,清清爽爽,恰似線描速寫;復瓣的、千瓣的葉片重疊繁密,造型富麗堂皇,極其莊重大雅,宛若工筆彩繪。看這幾株明黃色的“姚黃”,光彩照人,亭亭玉立;那幾株深紅色的“魏紫”,暗紅矜持,貴婦養神;這一片白中透紅的是“趙粉”,面若桃花,醉意綿綿,少女含羞;那幾株花蕾與葉子幾乎一個顏色的是“豆綠”,清爽雅緻,暗香怡人,堪稱牡丹中的極品;那一棵“酒醉楊妃”,紅裝素裹,低頭掩面,暗送秋波;這一株“崑山夜光”,玉潔冰清,素潔無暇,清爽襲人。這裡還有一株玉翠荷花牡丹,株高丈餘,冠5米,同時開花400餘朵,據說已有400年曆史,遊人至此,莫不欽羨不已,歎為觀止。面對這風格迥異、千嬌百媚的菏澤牡丹,所有畫筆都難以塗染,一切美言都黯然失色。

天香國裡有美麗,千萬人流隱花間。國色傾城人競湧,歡聲笑語贊牡丹。我們隨著蜿蜒的人流在花間慢慢漂移,飽覽這國色天香,人與花都在畫中。古人說賞花講究色、香、韻,這色和香自不必說,最高境界就是韻味了。韻,即花之神韻,須得賞花人細心品味,方能領略一二。牡丹之韻就在於氣度非凡,格調高雅,代表著雍容華貴、繁榮昌盛,象徵著吉祥如意、和平幸福。事就怕比。不看牡丹的時候,看別的花也覺得好看。但是看了牡丹之後,其他的就覺得有點單薄了!

随笔|陈光:牡丹情随笔|陈光:牡丹情

第一次觀賞牡丹園,心靈受到極大震撼。不管那波瀾壯闊的規模,還是那萬紫千紅的景色,都大大出乎意料之外。紅綠相襯笑日月,層層春光層層裹;裁下一縷太陽紅,千年花色醉春風;國色天香不是夢,牡丹花開夢亦真!改革春風吹拂千山萬水,開放大潮沖刷神州大地,現代化車輪一日千里,我們的祖國,不正是這樣一座活力四射的牡丹園嗎!人如花,花似人,人花想通,花由人種。我堅信,花鄉人的心靈是純潔的、善良的、美好的。有了美好的心靈,就一定能培育出更加精美絕倫的花朵來!

為官一任,當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建一方文明。如何讓牡丹成為一個大產業,給老百姓帶來福祉,是在菏澤工作期間不斷思考、並且連續十幾年致力於抓好的一件事情。農業產業化源於山東濰坊和諸城,菏澤人認真學習,千方百計把牡丹產業做大做強、做出特色、做出規模、做出品牌來,做到全國去,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牡丹根是名貴藥材,名叫丹皮,具有清熱涼血、消炎鎮痛、活血化瘀的藥用價值。菏澤人種牡丹,最初就是作為藥材在大田種植,每逢花期滿地一片花海,這個優勢一直保持下來。菏澤生產的中藥丹皮,不管產量還是質量,一直在全國居首。

同時大力發展觀賞產業。菏澤人在全國率先試驗成功了牡丹催花技術和抑花技術,通過溫度調控,使牡丹四季開花成為現實,而且成為產業。一年三百六十天,不管什麼時候,盛開的牡丹花隨時可以進入千家萬戶,進入大型會展中心或者節慶現場,牡丹的價值成倍提高。在此同時,牡丹鮮切花、品種選育、無土栽培、組織培養等科研課題取得重大突破,菏澤牡丹的品種逐年增加,質量不斷提高,多次運往北京植物園、中南海、故宮、上海、南京、洛陽等園林風景區栽植。還遠銷日、美、英、法、德、俄、加拿大、荷蘭、泰國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併為日本島根縣建立了“中國牡丹園 ”。菏澤牡丹花銷量已佔國內份額的85%,而且昂首挺進了國際市場,以牡丹為主的花卉業已成為激發菏澤農民致富活力的重要因素。

最值得高興的是,近幾年菏澤的油用牡丹品種培育和栽培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面積擴大到上百萬畝,單產接近大豆和花生,牡丹籽油成為國家重點開發推廣的新的食用油品種。以牡丹籽油為基礎開發的護膚美容保健品、高檔化妝品也先後上市,使牡丹花的附加值成百倍提高。牡丹真正實現了小產品大產業、小商品大市場、低成本高效益,農業產業化的藍圖在菏澤落地。

栽下一片梧桐樹,引得鳳凰翩翩來!牡丹花開紅勝火,花鄉一片好景色。改革開放幸福路,農民收入節節高!花鄉人是勤勞的,也是聰明的、智慧的。他們用自己辛勤的雙手,打開了致富的大門,闖出了發展之路。不能低估了農民的能力和水平,他們需要信任,需要幫助,需要放手,需要平臺,需要環境。只要堅持改革開放,“三農”問題的解決就一定會是那“春天的故事”。

年輕時看過一部由平劇改編而成的電影《花為媒》,由著名平劇演員新鳳霞、趙麗蓉主演。講的是兩對青年以花為媒、喜結良緣的故事。這些年,菏澤人推陳出新,演繹了一出新時代的花為媒。就是大幅度提升國際牡丹花會水平,以花為媒,招商引資,加快菏澤工業化進程。

菏澤牡丹已有千年栽培歷史,自隋唐開始就有鄉間的賞花活動。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菏澤試辦了國際牡丹花會,邀請朝鮮、日本、美國、法國、德國、荷蘭、法國等十餘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及花卉商人參加。同時,舉辦牡丹定貨會,洽談經貿合作,取得初步成功。從此,每年4月18日至5月5日定期舉辦“菏澤國際牡丹花會”。現在已改名為“菏澤國際牡丹文化旅遊節”。

聰明的菏澤人請來國際國內專家幫助策劃,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努力使花會辦出菏澤特色、世界水平。花會始終堅持“以花為媒、廣交朋友、文化搭臺、經貿唱戲、開發旅遊、振興經濟” 的宗旨。首先按照喬、灌、草結合,集中外園林建設風格於一體的原則,對牡丹園重新規劃設計改造,致力於讓中外遊客看到獨一無二的牡丹花,絕對高興而來,歡喜而去,流連忘返,不虛此行。同時,精心設計各類經貿活動,政府搭造平臺,讓企業施展魅力。不請領導人講話剪綵,不搞讓政府和企業出錢的文化活動,一切講究效益,不搞花拳繡腿。

牡丹科研和人才培養事業配套發展,為產業發展奠定雄厚基礎。如今,花會已經舉辦了27屆。靠著牡丹花會,一年一度的全國印刷機械博覽會、全國林產品博覽會、全省園林綠化博覽會落戶菏澤。全國最大的蘆筍和牛羊肉訂貨會促進了種植養殖業發展,菏澤的蘆筍和牛羊肉出口量佔到了全國的三分之一。“煙鄆蓋業”一個農家小企業生產的玻璃瓶蓋佔領了全國七分天下。每屆都有新驚喜,“菏澤國際牡丹文化旅遊節”已經成為中國著名旅遊節慶之一,帶動了菏澤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經濟與文化發展從來緊密相連。牡丹產業發展催生了牡丹文化的繁榮,以牡丹為背景的文化事業和產業發展又給牡丹產業化注入了靈魂,插上了翅膀。鉅野縣成為全國著名的農民書畫之鄉,全縣有近百個村莊、數萬人從事書畫創作和生產活動,每年有上百萬幅主要以牡丹為題材的書畫產品走向市場,經濟效益數億元,菏澤農民的牡丹畫從此走向世界。2018年6月9日,在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宴會廳迎賓大廳,國家主席習近平與與會各國元首親切會晤併合影留念。背景牆上的巨幅工筆牡丹畫典雅大方,名為《花開盛世》,寬15.5米,高4.2米,畫了218朵牡丹,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工筆牡丹畫。這幅畫就是菏澤市鉅野縣5名農民畫家歷時77天,九易其稿,創作完成。

随笔|陈光:牡丹情

大千世界,孕育著美好,蘊藏著希望,古老文明鑲嵌著傳統風情,千錘百練演繹著進化的精靈。菏澤牡丹,經過無數次進化演變和風雨中洗禮磨練,方才出類拔萃,脫穎而出,成為真正的“花中之王”。2000年,菏澤被中國花卉協會命名為“中國牡丹之鄉”。2006年,菏澤被評為“中國牡丹城”。2012年3月16日,中國花卉協會正式命名菏澤為“中國牡丹之都”,菏澤終於實現了由“花鄉”到“花城”再到“花都”的華麗轉身。

至今依然關心、念念不忘的是國花的故事。清朝末年,牡丹曾被當作中國的國花。中華民國由於建都南方,改國花為梅花。新中國成立後沒有確定國花。洛陽和菏澤的市花是牡丹。曾有名人上書中央以牡丹為國花,原因是世界諸國均有國花,如櫻花之於日本,鬱金香之於荷蘭。上世紀90年代中期,全國花卉協會舉行了一次國花評選,結論是牡丹為國花,蘭、荷、菊、梅為四季花作為輔助。但這一結論只止於協會的公告,並未進入任何立法程序,國家至今仍然沒有法定的國花。

2007年3月,62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同簽名,希望能在3月全國兩會時確定“梅花和牡丹”為中國雙國花,但最終未能如願。有國人以為梅花品高韻絕,作為國花更恰切。竊以為梅花雖則清雅高華,但稍嫌清癯枯澀,不若牡丹富麗豐腴。想我泱泱大國,煌煌千年,以花型碩大之牡丹作為國花似乎更為大氣磅礴,吉祥富貴。牡丹雖未冊封國花,但在國人心目中,早已名副其實了。

歲月如梭!歲月如歌!親眼見證了牡丹城的變遷,轉眼就是十一個春秋。十年滄桑、十年風雨,十年艱辛、十年腳步,十年思索,十年心血。回首往事,歷歷在目。有成功也有失敗,有經驗也有教訓,有風也有雨,有血也有淚。菏澤的大地更綠了,城鄉更美了,牡丹更火了,牛羊更多了,娃娃長大了。我的頭髮白了,眼睛花了,身體大不如從前了,但無怨、無悔。

我愛牡丹,愛她的嬌媚,也愛她的高貴;愛她的典雅,也愛她的多姿;愛她的豔麗,更愛她的熱情。“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疑是洛城女神作,千姿萬態破朝霞”,我贊成徐凝對牡丹花廣受歡迎程度精當簡約地評點,但我更愛花城的人。花城人民是智慧的、勤勞的、純潔的、美麗的、熱情的、公道的、正派的、無私的。今生今世,能夠在花城工作一段時間,是一種光榮和幸福。

誰言草木無情?不知來年牡丹時,再相逢何處?我是菏澤人民的兒子,我深深地愛著這片土地、這條黃河、這裡的人,如同我愛牡丹花。真的!是真心的話。寫下這段話的時候,眼角有些溼潤,人老了,易動情,有些俗。

情注牡丹城,情繫牡丹城,情灑牡丹城,情滿牡丹城,想來想去,還是“牡丹情”更確切一些。就以此為題,成此文。

—— 2019年3月30日於濟南

随笔|陈光:牡丹情

推 薦 閱 讀

Recommended reading

特稿|山火,你可咽得下30名英雄的頭骨

清明|於永軍:讓英雄精神與我們一起同行

親情|江兆濤:陪娘說說話

詩歌|劉業勇:那個熊兵

春分,春意正濃

散文|於永軍:河邊的那片田野

詩歌|胡世宗:戰場是平等的王國

散文|吳明錄:憶起“票證時代”的故事

親情|戴墨:姐姐的大學

畢可弟:邊城丹東,一座因戰爭聞名世界的英雄城市

散文|張晴:快樂,生命的春天

兵之初|藍茹:我當新兵的時候

親情|慕佩洲:婦女節,閨蜜節

特稿|於永軍:誰是雷鋒的學習榜樣?

特稿|陶克:雷鋒是誰

劉衛華:點亮士兵心中那盞燈

劉婧:旅長,見字如面

親情|董攀山:戰友替我盡孝心

詩歌|馬曉煒:哨所(外二章)

散文|劉含鈺:最是一年情濃時

軍戀|戴永洋:送你一枚子彈殼

王虎群:根扎大地花蔥蘢

隨筆|畢可弟:有女萬事足

兵之初|聶虹影:生命的每種色彩都值得重溫

親情|母親的“鄉味”已化作潛藏在我味蕾的獨特記憶

詩歌|崔皓:最好的時光(組詩)

年味|若汀:年在血脈裡流淌(評論)

年味|王書豔:邊陲的年味

年味|於永軍: 心頭亮著一盞光榮燈

年味|仇秀莉:帶補丁的新軍裝

年味|申煥:最是團圓年味濃

年味|婁軼斐:父親的“全家福”

年味|班琳麗:人間又逢年

年味|軍營裡的那個情人節

年味|艾蔻:我不要回到1997年

年味|汪思祺:年的隨想

年味|孔昭鳳:您是我的媽媽,我是您的兒子

年味|王惠明:守歲

年味|孔慶珊:奔赴軍營來過年

年味|低眉:鄉村裡的年俗

年味|張嵐:故鄉,在喊你回家過年

年味|魯丁:何處是戰士的新年

年味|東來:除夕夜,我第一次站崗

年味|焦潔:春聯裡的夢

年味|傅彩霞:燉豬臉,過大年

年味|王明昭:爺爺奶奶的年

年味|若汀:年豬肥了

年味|任瑞娟:軍營餃子年味濃

年味|楊勤良:那個春節,我們即將出徵

年味|若荷:歲也匆匆,年也匆匆

年味|胥得意:家鄉正在話新年

故事|薛培政:一九四一年白露前夜

親情|侯健飛:慢慢長大

詩歌|魯丁:詩歌是時代的鼓角

親情|城裡妻子鄉下媽

故事|身著戎裝一路追夢

軍戀|這一路,心甘情願陪你走

隨筆|楊勤良:銘記於心的名字

特稿|畢可弟:西沙,西沙 ,祖國的寶島,我可愛的家鄉

親情|王飛:母親的理解,我的心

兵之初|楊玉辰:軍裝,嵌著我37年的榮光

散文|韓紅霞:我愛軍歌嘹亮

詩歌|冷燕虎:那些橫刀立馬的人

故事|王書豔:流淌的光陰,道不盡戍邊衛士的情深

特稿|仇秀莉:今又臘八,道不盡的思念

特稿|低眉:臘八是一碗熱粥

軍戀|劉含鈺:你也一樣勇敢

親情|馬昕:母親,最後這段路我陪您走

詩歌|東來:我在風中抓住一顆子彈

隨筆|畢可弟:看大美海南,更感當年解放海南之萬幸

特稿|喬良:周總理這個人

故事|高鶴語:淚珠上的燭光

小寒丨年味漸濃,靜待故人歸

兵之初|朱昭平:四年“熔爐”的點滴記憶

詩歌|李戰吉:獻給百歲將軍和他的家

軍戀|張海宇:我把青春獻給你

特稿|焦潔:牽手2019,我寫下一首春天的歌

特稿|於永軍:向前進,朝著勝利的方向

詩歌|蔡薇蔓:在最美的時候遇見了你

散文|王倩:鶴望蘭,顫了誰的心絃

故事|李浦松:軍旅中最鮮亮的音符

詩歌|顧中華:故鄉的月亮,藏進新兵的行囊

人生|袁建新:心中要有一座山

特稿|於永軍:人民心中永遠的星

兵之初|有一種青春叫軍營

散文|晏 良:我這一家子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

軍戀|孫進軍:北疆哨所“相思樹”

詩歌|李戰吉:挺直脊樑吧,前進!

母親|鄧一非:母親的鄉曲是歲月抹不去的記憶

隨筆|羅茂夫:名湖之秋

故事|馮程:雨夜潛伏

散文|楊勤良:閃光的日子

快樂營地 | 我覺得被窩以外的地方都是遠方

兵之初|左峰源:讀懂父親的目光

特稿|王斌:公祭日裡的“祭”與“憶”

特稿|陳先義:狼頭"黑臉司令"走了

故事|一座哨樓一汪泉,流水歡歌傳邊關

詩歌|黃美英:我是你的那一半月亮

今日大雪:一種清孤不等閒

詩會|寫給英雄的詩章(含評論)

詩會|胸膛裡永遠迴盪你的聲音

詩會|你的目光裡有這世間最美的風景

詩會|27歲的青春在邊境植入忠誠

詩會|艾蔻:雷神的救贖

詩會|以麻栗坡名義記住英雄

詩會|向你致敬,我心中的男神

詩會|你是我見過最耀眼的光芒

詩會|你用勳章編織和平的花環

詩會|雷神啊,我彷彿聽見你說

詩會|綻放在雷場上的青春

詩會|我願做你的雙手和眼睛

詩會|在黑暗中祈禱黎明

詩會|記住英雄最帥氣的樣子

特稿|關泠: 那一刻,我讀懂了戍邊人的情懷

故事|劉恆: 和父親一起走過的軍旅路

兵之初|楊玉辰: 最是難忘老連隊

詩歌|低眉: 十一月的巨幅男畫像

特稿|王秋燕:他眼中的光芒

母親|王煊堘:母愛和夢想不能辜負

人生|趙廣硯:信念的力量

兵之初|王厚明:生命裡的那把鐵鍬

家書|紙短情長,這封寄給新戰友的家書很勵志

特稿|東來:車落萬州江中,窒息了我的呼吸

、特稿|東來:崔永元,走下去

軍戀|胥得意:點一盞燈,照亮你回家的路

散文|於永軍:夢中的那條小河

親情|慕佩洲:“鐵壺”姥爺的紅燒肉

母親|馮斌:車站

散文|韓立建:馬裡少年的笑臉

特稿|東來:笑誰哭誰,我們都殊途同歸

隨筆|張弛:新聞與散文是一對兄妹

特稿|回顧這些經典作品, 才發現金庸就是我們的全部青春啊……

故事|深山有你風不寒

詩歌|王久辛:月的湖 湖的月

故事|李辰:一次自我介紹

母親|張嵐:那些愛意綿綿的日子

詩歌|瓜爾佳荒原:我被鄉情閃著了

散文|高夢璇:青春

故事|郭校:一床行軍被

散文|盧嘉欣:印象西北

軍戀|戴永洋:春風十里不如你

人生|趙小越:淘一段舊時光

詩歌|胡世宗:共和國永遠年輕

兵之初|範立才:夜幕下的哨位

特稿|羅援:喚起軍人的陽剛與血性

兵之初|聶虹影:大山深處最情牽

散文|張弛:我家門前的一條老巷

軍戀|康德華:軍戀之歌

詩歌|代藝桐:我曾獨自奔走

國慶特稿|我想北京天安門

國慶特稿|朱建信:親親祖國

人生|潘玉毅:夜讀書

兵之初|李西嶽:我的老班長

軍戀|戈壁紅柳

詩歌|劉笑偉:軍營的聲音

中秋特稿|楊靖媛:長情最是邊關月

中秋特稿|傅彩霞:沾滿思念的月餅

中秋特稿|東來:我想咬住中秋半個月亮

故事|王書豔:盛開在邊境線上的映山紅

故事|最耀眼的“印章”

特稿|於永軍:九一八,我們應當銘記什麼?

快樂營地|《新戰友,告訴你一件軍營神器》之臉盆

快樂營地|軍訓教官和大學生的那些囧事

人生|宋伯航:讀書照亮人生

親情|馮斌:“老革命”

兵之初|楊勤良:夢裡又當兵

特稿|張嵐:最好的老師

快樂營地丨吃瓜群兵,那些年看兵哥如何玩壞西瓜

退伍季丨《我在軍營收穫了什麼?》之致敬老兵篇

親情|張鵬:回家

故事|裂縫中的陽光

詩歌|察哥蘭草:正北方軍人

故事|胥得意 :有夢想的新兵

詩歌|張晗:弱水河畔

故事|趙學禮 :我駕傷殘客機萬里行

退伍季丨《我在軍營收穫了什麼?》之軍戀愛情篇

退伍季丨《我在軍營收穫了什麼?》之青春成長篇

詩歌|劉曉帥:假如我不在馬裡

家書|對不起父親,我偷看了您的信

軍戀|盧茂亮:美麗十環

親情|張麗:一枚溫熱的雞蛋

退伍季丨《我在軍營收穫了什麼?》之戰友情篇

退伍季丨《我在軍營收穫了什麼?》之軍營瘦身篇

散文|孫學田:追尋失落的圓明園

詩歌|郭曉曄:武鄉行

親情|曹成:他長在我心靈的草原上

兵之初|李黎:老班長的揹包繩

快樂營地丨軍戀保鮮計,你學會了嗎?

情感|七夕:聆聽軍戀的守望之歌

兵之初|回到夢想開始的地方

快樂營地丨七夕軍營單身狗脫單秘籍

七夕特稿|夜空中最閃亮的星

七夕特稿|漂洋過海來看你

兵之初|趙廣硯:閃爍在心空的那顆星

快樂營地|天呀!真是熱skr人!

文藝爭鳴|焦凡洪:謳歌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軍戀|胥得意:溫暖遠山的紅圍巾

散文|聶虹影:懷念濟南

兵之初|於永軍:新兵時,我寫了一首最抒情的歌

母親|李玲玲:我給母親修趾甲

兵之初|張鳳英:一件舊軍裝

八一特稿|小戲骨唱響英雄讚歌

八一特稿|東來:八月之上

人生|代二:不忘初心

兵之初|杜法好:那年穿上了綠軍裝

詩歌|張晗:荒漠裡的繁花

母親|韓紅月:讀懂母親的手

人生|於永軍:愛心遭憋的滋味

兵之初|李燦鵬:我的軍旅麻辣燙

家書|朱洪德:致父母——孩兒立志出鄉關

散文詩|陳茂慧:在草木中

家書|付貴:致妻子——春風萬里寄相思

母親|汪桂菊:媽媽,想說一聲愛你,卻已來不及

兵之初|薛培政:初 心

家書|章海軍:致軍娃——你是我的全世界

兵之初|張弛:當兵紀事:1973年在呼圖壁

母親|張嵐:母親的明月光

親情|孔昭鳳:你是我眼中最亮的點

兵之初|周建道:新兵連裡打揹包

散文|張麗:街邊的梧桐樹

親情|蔣德紅:麻辣魚香

兵之初|丁尚明:懷念“兵之初”的歲月

散文|宋鶯:我的軍人情結

詩歌|郭曉曄:刀鋒

散文|吳萬夫:兒子圓我軍人夢

母親|傅彩霞:焚書

詩歌|喬良:唐師

親情|王書豔:父親的軍裝

人生|於永海:再小的夢想也值得尊重

詩歌|王妍丁:情到深處

端午節特稿|於永軍:遙想屈原說愛國

父親節特稿|朱建信:祭父辭——我就是你的墓碑

散文|傅彩霞:詩詞,精神的蜂房

詩歌|呂克磊:士兵兄弟

散文|宋鶯:穀雨神筆種春秋

散文|朱昱:如歌的蛙聲

散文|楊金輝:那年深秋我參軍

軍戀|周玉明:我的霸氣女神

母親|雷從俊:母親“斡旋”我從軍

散文詩|陳茂慧:永恆

散文|藍茹:戰火中的書香和明燈

家書|韓紅月:懷念那些寫信的日子

散文|戴墨:那年,他在撒哈拉

詩歌|郭曉曄:努爾哈赤最後的赫圖阿拉

老兵|王舉芳:火紅的紅領章

家書|王新亞:達瑪拉雪山下的墳塋

故鄉|張嵐:故鄉的燈

人生|張悅然:舊時的別離

詩歌|喬良:漢劍

親情|馮東:封存的影子

母親節|低眉:手指上的動詞

母親|董攀山:我的白髮親孃

5·12特稿|張建華:滿江紅——紀念彭州抗震十週年

5·12特稿|於永軍:我是一個老兵

5·12特稿|朱建信:備忘錄——汶川大地震10週年祭

軍戀|我和軍姐夫的愛情故事

家書|給母親的美麗謊言

家書|餘遠來:家書裡的浪漫變奏曲

軍戀|王培靜:情書

春天|張嵐:又是櫻花盛開時

家書|薛維高:跨越25年的 “重逢”

母親|馬譽煒:孃的眼淚為我淌

春天|宋燕:春天的詞牌

散文|倪慧娟:活在當下,讓生命起舞

軍戀|顏士強:一摞情書渡“鵲橋”

家書|楊靖媛:寫給爸爸的信札

春天|滕揚:遊園驚夢

春天|東來:英雄仍在,才有開不敗的春天(外一首)

散文|王書豔:種在三角山的相思

家書|王辰瑋:你稚嫩的雙手已經牽著世界

春天|楊志健:心路春霏(組詩)

母親|丁增義:孩子, 媽媽等不了20年

軍戀|王德成:春憶情愫

清明特稿|低眉:春天花會開

清明特稿|清明時節寄哀思(組詩)

清明特稿|宮瑩:與父親書

清明特稿|傅彩霞:母與子的心靈對白

前衛文學淨土

随笔|陈光:牡丹情随笔|陈光:牡丹情
随笔|陈光:牡丹情

主 編張鄉林

期 號前衛文學(微信版)第1524期

投 稿 [email protected]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