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實力強大,歷史上為何沒把鄰國蒙古吞併掉呢?

張慧


因為愛情,哦不,因為孱弱。

這裡的孱弱,指的不是一直硬不起來的蒙古,而是一直以強國姿態自居的俄羅斯。

聽起來匪夷所思,但這就是歷史的本來面目,否則今天的蒙古,絕對不可能這般寧靜。

作為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對領土的慾望比任何一國都要強烈,其噬土成性的難看吃相也讓俄羅斯與幾乎所有鄰國都成為不共戴天的仇人。

特別是東方大國,在與俄羅斯進行了長達400多年的領土爭奪後,被俄羅斯奪去超過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加上被沙俄和蘇聯煽動分立的蒙古,東方大國在北方失去的國土超過300萬平方公里。

而相比於外東北和外西北15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失去的無奈,蒙古的撕裂是俄羅斯野蠻侵略東方大國的最真實寫照。而可悲的是,幾乎所有人都對這段屈辱的歷史諱莫如深。

作為中高緯度國家,俄羅斯領土雖大,但幾乎都是冰天雪地的林海雪原,這使得俄羅斯從一開始就將溫暖的南方作為自己的主要擴張方向。彼得一世更是為俄羅斯制定了“走向四大洋”的擴張藍圖,其後歷代的俄羅斯統治者就是在彼得一世的指引下,實現了領土的成倍擴張。

而相比於在歐洲方向擴張的步履維艱,俄羅斯在遠東地區的擴張可謂順風順水,雖然18世紀的清朝處於國力的巔峰,但中原地區農民起義以及西域方向的準噶爾汗國使清朝無暇抽出精力與沙俄進行曠日持久的戰爭。

所以儘管沙俄派向西伯利亞的哥薩克騎兵人數始終很少,但仍然能與清朝進行三個方向的瘋狂爭奪。

1943年,哥薩克侵入黑龍江流域燒殺搶掠,並建立殖民據點。而此時的中原王朝正經歷著明亡清興的劇烈變局。在完成平定三藩之亂以及平定臺島等一系列軍事勝利後,康熙皇帝將下一個目標瞄準東北方向的沙俄。

從1685年開始,清軍千里北上,與哥薩克進行了兩次雅克薩之戰,迫使沙俄答應與清朝談判,並以外興安嶺為界簽訂《尼布楚條約》,沙俄勢力徹底退出黑龍江流域。

隨後的1727年,雍正皇帝與沙俄簽訂《恰克圖條約》,雖然做出了較大妥協,但劃定了清朝與沙俄的中段邊界。

其後的清朝,開始與沙俄就西域地區展開激烈爭奪,而由於乾隆皇帝的當機立斷,1757年清朝徹底消滅準噶爾汗國,完成了對蒙古地區的征服,取得了對西域爭奪的重大勝利。

但噬土成性的沙俄是不會就此罷休的,果然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沙俄趁火打劫,逼迫清朝簽訂《璦琿條約》和《勘分西北界約記》,在東線和西線取得南進的重大進展。

而相比之下,沙俄在中線的南下則顯得步履遲緩。

東北作為清朝的龍興之地,因為長期禁止漢人出關,導致200多年時間裡東北地區荒無人煙,最終給了沙俄以可乘之機。

西北方向雖然在乾隆消滅準噶爾汗國,平定天山南北後,進行了一系列鞏固措施,例如設置伊犁將軍,大規模戍邊屯墾等。但由於此地距離政治中心北京太遠,使得清朝對這裡鞭長莫及,這也是沙俄能夠輕易得手的重要原因。

而相比之下,雖然蒙古高原的喀爾喀蒙古四部札薩克屬於外藩蒙古,等同於前朝的羈糜統治或今天的自治區。

但這裡距離政治中心北京太近,且清朝深刻認識到長城以北的遊牧民族的巨大威脅,因此對蒙古特別關照,而且自康熙以來,清朝有意將蒙古地區作為長城一樣的北方屏障,這使得蒙古地區相對於東北和西北地區而言,地位更加重要,所以控制力度也更強。

不過沙俄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因為在沙俄的眼裡,除了蒙古高原,西域和東北它都想要。十九世紀末期,沙皇尼古拉二世拋出的臭名昭著的“黃俄羅斯”計劃,從新疆的喬戈裡峰到海參崴之間畫一條直線,幾乎要將長城以北的領土全部吃下。

好在此時的列強已經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在對全球土地展開激烈爭奪的同時,對於沙俄在東亞的擴張異常警惕,特別是經過日俄戰爭後,所謂的“黃俄羅斯”計劃徹底破產。

但沙俄註定不會善罷甘休,從19世紀80年代開始,沙俄就陸續派出考察隊、商人等一系列間諜向蒙古高原滲透,鼓動蒙古脫離清朝。

而在此時以孫文領導的反清運動鼓吹對滿族“民族報復”,這讓和清朝結盟的蒙古各部人心惶惶;而清朝為挽救財政危機,在蒙古推行旨在搜刮蒙古財富的所謂新政,也使蒙古各部怨聲載道。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沙俄趁機煽動庫倫活佛八世哲布尊丹巴稱帝,建立“大蒙古國”,並向內蒙古和新疆等地發動瘋狂進攻,意圖侵佔整個蒙古區域。

而此時的北洋政府在輿論壓力下,袁世凱派出討逆軍隊,用三年時間收復內蒙古全境,對於蒙古則鞭長莫及。

按照沙俄的設想,蒙古在脫離清朝版圖後,接下來就是併入沙俄,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

但此時的帝國主義在全球範圍內的爭奪已趨於白熱化,特別是日本的崛起,更對沙俄在遠東的擴張形成有力牽制,這使得沙俄不敢明目張膽地將面積達157萬平方公里的蒙古納入版圖。

而這一膽怯,就膽怯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作為帝國主義勢力的一次劇烈洗牌,沙俄在一戰中徹底崩潰,孟什維克和布爾什維克接連發動革命運動,徹底終結了沙俄的統治。

而在列寧領導布爾什維克取得三年反干涉戰爭的勝利後,一個龐大的紅色帝國建立起來,這就是蘇聯。

作為列寧的傑作,蘇聯是俄羅斯土地上無產階級革命的成功樣板,包括俄羅斯在內的蘇維埃加盟國,以平等身份加入蘇聯大家庭,並逐步實現全世界範圍內的無產階級革命勝利。

但1924年列寧的去世使蘇聯的成長開始跑偏。雖然出生在格魯吉亞,但一心為俄羅斯謀福利的斯大林幾乎全盤否定了列寧的思想,在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的同時,也讓列寧極力壓制的“大俄羅斯”主義死灰復燃。

“大俄羅斯”主義講究俄羅斯利益之上,俄羅斯人地位優先,這是以平等姿態建立起來的蘇聯蛻變為大號的俄羅斯。

而這個大號俄羅斯,對於沙俄時期的蒙古舊賬,也從來沒有忘記。

雖然1919年北洋皖系軍閥徐樹錚,趁列強忙於一戰無暇東顧的有利時機收復蒙古,迫使蒙古高層取消自治,迴歸中華民國版圖。

但徐樹錚很快因軍閥混戰的失敗而離開蒙古,迴歸後的蒙古形勢再度複雜起來。

在三年反干涉戰爭期間,蘇俄軍隊就以追剿白軍的名義進入蒙古境內,蘇俄培養的喬巴山無產階級小組也陸續回國,成為蘇俄的忠實附庸。

在八世哲布尊丹巴去世後,1924年蒙古成立共和國。而此時的北洋政府忙於內戰,對蒙古地區無暇顧及,蒙古稱為事實上的獨立國家。

當然說獨立也是不對的,因為此時的斯大林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軍事等一系列方面,對蒙古進行了全方位的控制。

比如蘇聯掌控蒙古經濟大權,對第三國資本進行驅逐;發動肅反運動,大量屠殺喇嘛和蒙古王公,毀滅蒙古的社會結構;禁止民眾崇拜成吉思汗;廢除傳統文字回鶻蒙古文,改用斯拉夫式的西里爾蒙古文;強制蒙古高層與蘇聯人通婚;在蒙古境內駐軍等。

通過一系列措施,蒙古已經在事實上淪為蘇聯的第16個加盟國,俄羅斯吞併蒙古咫尺之遙。

但蘇聯仍然沒能邁出這一步,因為此時的蘇聯已經成為帝國主義的眾矢之的,西方世界對蘇聯的圍追堵截,從蘇聯建立那一刻起就從來沒有停止。

而且1928年完成形式上統一的蔣介石國民政府,奉行親英美的政策,這更讓蘇聯不敢貿然下手。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佔東北全境,與蘇聯控制的蒙古形成對峙態勢,在經歷了張鼓峰事件、諾門坎事件等一系列衝突後,在蘇聯面對德國法西斯,日本挑戰美國這兩個南轅北轍的背景下,1940年蘇聯與日本簽訂《蘇日中立條約》,在蘇聯承認日本偽滿洲國權益的同時,日本承認蘇聯對蒙古的佔有,蒙古是否加入蘇聯,似乎已經是無關緊要的形式問題。

在1945年日本戰敗後,蘇聯的蒙古權益似乎又開始不靠譜起來。所以作為戰勝國的蘇聯,在歐洲方向對美英做出巨大讓步後,換取了美國支持蘇聯在蒙古和東北地區的權益聲索,作為戰勝國的我國,再一次被列強出賣。

而得知美蘇密約的蔣介石,無可奈何之下只能簽訂條約承認蒙古獨立,並在1946年與蒙古建交。

而此時的斯大林,在經歷了殘酷的二戰後,已經意識到東方大國在未來的巨大潛力,因此蘇聯放棄了直接吞併蒙古這種得不償失的想法,進而支持向蒙古作為和東方大國之間的緩衝國。而且蘇聯控制蒙古,意味著蘇聯視為可以直接威脅東方大國的腹地華北平原,這是蘇聯長久保持對東方大國優勢的重要手段。

觀念的轉變,意味著蘇聯失去了最後吞併蒙古的機會。因為隨著二戰結束後冷戰序幕的拉開,美蘇爭奪的重點轉向歐洲,蒙古再次被冷落。而隨著蘇聯和東方大國關係的交惡,蒙古作為緩衝國的作用愈發明顯,這使得蒙古的地位得到了保證。

而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長期處於一蹶不振的狀態,而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圍堵變本加厲,這使得俄羅斯在國際上孤立無援,所謂的吞併蒙古希望變得更加渺茫。

而且東方大在經歷了幾十年快速發展後,已經具備了牽制俄羅斯的力量,這使得俄羅斯更不能對蒙古有所影響。

蒙古作為長期受蘇聯壓迫的國家,對蘇聯的本性有著深刻認識,這使得蒙古在蘇聯解體後有意與西方國家走得更近,比如和美國成為“第三鄰國”,和日本眉來眼去。

今天在蒙古,手上的傢伙多半仍然是俄式裝備,而且奉行蘇聯時期的政策,極端仇視東方大國。但蒙古已經不是以前的蒙古了,孱弱的俄羅斯想要再次將蒙古吞下,無異於自取滅亡。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吞併蒙古?俄羅斯即使再貪得無厭,也不會不分良莠啥都要的!實際上別說蒙古了,在蘇聯中晚期(20世紀70年代左右),蘇維埃高層的大佬們已經開始秘密討論所謂的“拋棄亞洲”問題了。

▲諾門罕戰役中的蒙古士兵

這一命題基本上基於這樣幾個前提:一是蘇聯的亞洲部分(主要是西伯利亞的凍土層、中亞的幾個斯坦)儘管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與農牧業資源,但是卻消耗了大量的中央尤其是俄羅斯加盟共和國的轉移支付;二是蘇聯基於其強大的武裝力量與在亞歐大陸腹心的優勢陸權地位,從俄羅斯本部出發去對這些邊遠地區投送影響力實在是很方便的一件事;三是其它周邊國家的影響力暫時不會對中亞與西伯利亞造成顯著影響以威脅到烏拉爾山以西的俄國精華部分。

出於以上三點考慮,蘇聯的領導人已經比較審慎地提出了拋棄蘇聯的亞洲部分,在亞洲方向重建一圈衛星國,也就是放任其財政自理把這部分轉移支付砍掉,然後藉助經互會體系繼續享受這些衛星國的廉價能源資源這種想法。

這些想法主要集中在要把中亞的四個斯坦當包袱甩了,但是也有些喝多了伏特加腦子不清醒的貨提出了連帶著把西伯利亞的布里亞特、圖瓦、薩哈林等等諸如此類的邊疆地區都給甩了的激進想法。所以我們現在說蘇聯解體,解體的種子在70年代時已經埋下了。

▲駐紮在阿富汗的蒙古士兵

至於蒙古這塊地方,論人口沒有優勢(全國人口也才幾百萬),論資源優勢也不大(中亞那群斯坦的農牧業比蒙古這個停留在粗放型牧業階段的國家要發達的多,何況人家的草場也比蒙古多得多),試問俄羅斯有什麼興趣去吞它?

當然如果俄羅斯想威脅北京的話吞併蒙古倒是挺有意義的,但是你以為中國會坐著看它吞嗎?因此,蒙古這個地方一方面是真的沒有什麼東西讓人能有吞它的興趣,另一方面作為夾在中俄之間的緩衝地帶,本身就是兩國不撕破臉皮的一種默契。這種情況下,兩國似乎都把它遺忘在世界的盡頭了。

這個結論是不是很殘酷?


軍武次位面



俄羅斯不吞併蒙古,是因為現實原因,在當時蒙古屬於中國,俄羅斯已經在清朝時把中國外東北和外西北給盤剝,這些地區雖然對當時中國而言微不足道,可是外蒙古卻被中國示為重要地區,所以俄羅斯如果想拿外蒙古就等於被示為真正的侵略,甚至遭到亞洲和西方的反感。


大家可以細看,俄羅斯從古到今從未和中國爆發過大的戰爭,只是一些小的邊境衝突,最早是沙俄侵略黑龍江,康熙帝將沙俄驅逐出雅克薩,沙俄就此不敢犯境,可是一直在西伯利亞窺視大清,總想打開通往太平洋的優良海港,直到清朝衰落後,沙俄才開始趁虛而入,用龐大的軀體嚇唬清朝,這就有兵不血刃的逼迫清朝在談判桌上籤訂割讓領土的喪國辱權的條約,所以俄羅斯並不是戰爭而是打著西方的旗號在談判桌上索取領土的。


至於外蒙古,俄羅斯在當時勢力已經滲入,聯合外蒙王公策反清朝,外蒙古後來作為沙俄遙控亞洲局勢的基地,他一直試圖扶持外蒙古成立一個新的政府,而非將其吞併。外蒙古對於沙俄而言面積大,而且土地貧瘠,氣候寒冷,大多數是草原和戈壁,人口又少,相對於俄蒙之間地理隔閡,一條延綿東西的山脈薩彥嶺、雅布洛諾夫山脈,大興安嶺,俄羅斯是不容易控制的,也沒有這個必要。要說它沒有表面吞併蒙古是錯誤的,事實上俄羅斯已經佔了外蒙古西北的唐努烏梁海,還在哪裡建立專屬圖瓦共和國,不知如此,蘇聯崛起,紅軍把外蒙當成了他們的戰場,圍剿白軍。


可以說對於當時民國政府而言外蒙確實已經被沙俄控制,開始時北洋徐樹錚一度收回,可是沙俄一些分裂者不甘心仍在蠢蠢欲動,最後聯合當地蒙古將北洋軍驅逐出外蒙,所以沙俄實際上是控制外蒙的,後來又轉到蘇聯人手裡。他們這樣不遺餘力無非就是在遠東佔有優勢,想和美日一些國家爭奪地盤。

俄羅斯不吞併蒙古還有歷史原因,畢竟蒙古是成吉思汗老家,當時大蒙古帝國策源地,而俄羅斯崛起正是拜他所賜,由一個小公國,從成吉思汗長子朮赤汗國脫穎而出,即而吞併全金帳汗國,西伯利亞汗國也遭殃,所以俄羅斯算已拿到大頭,它不止佔領西伯利亞還對波蘭,烏克蘭,哈薩克包括中亞和奧斯曼帝國發動戰爭,目的就是掠去領土,而相對於外蒙而言它已沒有必要,其次就是遵循一些歷史事實,對遠東而言沒有能力發動一些大的戰爭,原因還是畏懼當時處在重要位置的大清。


龍文說史


俄羅斯寸土必爭的形象深刻的印在我們的腦海裡。無論是沙皇時期的俄羅斯帝國,還是蘇聯都對領土有著非一般的執著和渴望,極盡征服之能事。

俄羅斯的這種掠奪,帶來的回報是豐厚的。幾百年過去,俄羅斯由曾經侷限於莫斯科的小國,成為如今橫跨歐亞的世界級大國。到二戰結束時,蘇聯的國土面積為世界第一,達2200萬平方公里之多。

但是,二戰結束後,實力達到頂峰的蘇聯為什麼放棄吞併蒙古呢?

蒙古不值得吞併?也不是。蒙古地下有著豐富的礦產,且位於東北亞大陸中心地帶,因是高原,可以居高臨下對整個東亞大陸北部形成地緣壓制。若蘇聯佔據蒙古高原,可以影響華北、東北、西北、新疆四大次級地緣板塊,從而對整個中國北部形成戰略壓制。

既然吞併蒙古的收益如此之多,那為什麼蘇聯放棄呢?是因為外部存在阻力?顯然不是!蒙古國實力孱弱,而那時的中國處於混亂且貧窮的狀態。若蘇聯要吞併蒙古,不論是蒙古還是中國都沒有太大的反抗之力。

在此種情況之下,蘇聯依然沒有“吃掉”蒙古,而是換一種方式——徹底控制蒙古,僅滿足於使其變為自己的附庸。

當然,蒙古成為蘇聯的附庸擺脫不了蘇聯的控制,但從政治的角度來說,蒙古依舊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就算蒙古再怎麼聽話,依舊不如吞併實惠。蘇聯具備條件,但為什麼放棄吞併呢?雲石君為大家進行一個解讀。

第一,俄羅斯本部核心與蒙古地緣關係較為疏離。

俄羅斯的本部核心在東歐,蒙古身處東亞大陸北部,兩地之間不僅距離遙遠,且沿途環境惡劣,蘇聯掌控難度大。

或許有人會問,蘇聯本部核心與遠東濱海地區的距離比蒙古遠,且沿途地理環境比蒙古與蘇聯之間的北亞更為惡劣。為什麼蘇聯不將蒙古拿下?

這就要說到地緣格局的限制了。

蘇聯橫框歐亞大陸,版圖格局呈長方形的東西走向。因此蘇聯的東歐核心區的地緣影響也是橫向拓展,這也包括對北亞的地緣影響。

完整的地緣格局,能使東歐核心區的輻射力更為便捷的輻射到其他區域。蘇聯本部核心位於東歐,對北亞的輻射影響有限。就算不太嚴重的地緣阻礙,都會影響蘇聯對北亞的控制。

蒙古高原東、南、西三面被中國環繞,是東北亞大陸的腹心地區。若蘇聯強行吞併蒙古,將會破壞蘇聯領土的完整性——蒙古將會成為蘇聯版圖上一個凸出的半島。

若蘇聯的本部核心區位於中部,那就可以憑藉自身地緣影響力向四周輻射,蒙古和蘇聯核心區的地緣關係也就相對緊密些。但蘇聯的本部核心在領土的最西端,而蒙古向南凸出,遠離俄羅斯——西伯利亞鐵路這條地緣主軸,由此,蒙古受到蘇聯的地緣影響自然大大削弱。

西伯利亞與蒙古毗鄰,但其本身的開發程度低,加上地緣實力有限。不然,蘇聯可以此為基點,對蒙古施加影響力。

當然還有另一種方式——蘇聯佔領中國的新疆和東北。那麼蘇聯的版圖將向南拓展,蒙古在蘇聯版圖上也不再是凸出部分。蘇聯可以從東、西兩個方向,緊密與蒙古的地緣關係。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中國最貧最弱時,沙俄和蘇聯確實有過這個打算,將手伸進中國北部地區,不過並未成功。隨著新中國成立且實力日漸強大,蘇聯的這個構想已完全不可能實現。

第二,蒙古高原不具備工業化的基本條件。

蒙古國土面積為156萬餘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為1580米,山地面積77.7萬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二分之一;戈壁沙漠面積40萬平方公里,佔總面積四分之一;年平均降水量少,大約為120-250毫米。種種因素都制約了蒙古高原的工業化發展。而蒙古地下資源雖然豐富,但對於蘇聯這個礦產資源土豪來說並不重要。

蒙古作為一個主權國家是否貧困,與蘇聯並無關係。但是若蒙古成為蘇聯的一部分,蘇聯就有發展蒙古的責任和義務,而蒙古人也有權利要求蘇聯政府改善蒙古的生存條件,至少與蘇聯其他版塊不能相差太遠。否則,獨立和臣服並無區別,蒙古人為什麼要臣服於俄羅斯人,長此以往,總有爆發的一天。

蒙古在地緣格局上的限制,加上自身地緣實力不強,很難進行開發。若蒙古納入蘇聯版圖內,蘇聯想發展蒙古經濟,只能採用非一般的手段——通過發放補助的形式。

當然還有另一個方式——移民。將蒙古高原變成俄羅斯族的地盤。不過這也是一個麻煩。俄羅斯族進入蒙古高原也改變不了蒙古高原先天的不足,只會迅速貧窮。哪個俄羅斯人會跑到蒙古高原來受苦。

對於蘇聯來說,蒙古高原的戰略地位才是蘇聯最想要的。將其掌控成為自己的附庸,不用擔負改善蒙古人生活的義務,而又能利用它的價值。這才是最智慧的選擇,最符合蘇聯的利益。

第三,中國遏制了蘇聯吞掉蒙古的慾望。

蒙古高原對於蘇聯來說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對中國而言其重要性也非同一般。若蘇聯將蒙古吞併,那麼將激起蘇聯與中國的地緣結構矛盾,中國將會與蘇聯對抗。

雖然那時的中國國力不強,實力不濟,但中國作為東亞大陸的擁有者,地緣實力不在蘇聯之下。一但中國的地緣實力反應到現實中,都將會嚴重威脅蘇聯的北亞板塊。

在美蘇爭霸的背景下,蘇聯的主要對手是美國。此種情況下,蘇聯沒必要為了一個吞之下肚會引發“消化不良”的蒙古,將中國推到自己的對立面。中國和蘇聯兩國地緣關係親密,這決定了,只要蘇聯吞併蒙古,就會和中國成為你死我活的對立關係。在與美國爭霸的同時還要與中國對抗,這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所以,即使是在六七十年代中蘇交惡時期,蘇聯也只是通過在中蒙邊境陳兵威脅中國。

蘇聯的選擇是正確的,一但蘇聯吞併蒙古,中國出於自身安全的考慮,只能倒向美國,與美國合作對抗蘇聯,那麼蘇聯承受的壓力將會倍增。

綜上所述,蘇聯出於內部穩定和避免周邊形勢惡化的考慮,都不會吞併蒙古,而是將蒙古變成自己附庸,實現利益最大化。

1991年,隨著冷戰結束,蘇聯解體,俄羅斯的實力遠不如蘇聯時期。也沒有了徹底控制蒙古的能力。中蒙關係也相對改善。蒙古本可以憑藉自身特殊的戰略地位,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在中俄兩國間左右逢源。

可是,現實並非如此。中蒙關係雖有改善,但也只體現在經濟上——蒙古在經濟上加強與中國的合作。政治上蒙古卻依舊堅定的站在俄羅斯一邊。那麼,蒙古為什麼會這麼執迷於俄羅斯呢?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32。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雲石君


外蒙古問題糾纏複雜,蒙古面積雖大,人口至今只有三百萬,本身的力量很有限,因此蒙古的問題是身不由己的,只能從歷史環境和周邊大國來分析。

外蒙原本是屬於清朝的,但到了晚清,政治腐敗國力衰微,根本無力顧及遙遠的外蒙地區,在當時沙俄的慫恿下,外蒙獨立,段祺瑞北洋政府時期,曾派遣徐樹錚收復外蒙,但當時國內軍閥混戰自顧不暇,於是外蒙又恢復獨立狀態。此後又有十四年的抗日戰爭,不是不想拿回外蒙,實在是國貧民弱沒有力量。到了後來出於國際國內形勢,承認了外蒙獨立。

那麼沙俄當時那麼大的領土野心,為何沒直接吞併呢?外蒙地區相對周圍沙俄控制區屬於高原,又處於遙遠的地域邊緣,控制不便。更重要的,沙俄連年戰爭,也已經是疲憊不堪,經歷日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也到了崩潰邊緣,直到推翻沙俄政權建立蘇維埃政權,在此期間都是苟延殘喘。

至於到了蘇維埃時期,雖然列寧說過不侵佔中國土地,沒有直接吞併,但後續還是逐漸滲透控制了外蒙。而前蘇聯又經歷了大清洗、二戰,國內也是沒有消停過。等戰爭結束至今,前蘇聯和俄羅斯的國內國際環境又有了新的變化。

一、中國承認了外蒙事實獨立同時,前蘇聯也同時承認其獨立,即使有領土野心,也在國際壓力下不敢直接吞併,只能影響滲透。

二、對於中蘇漫長的邊境線,存在外蒙這塊緩衝區,對於當時針鋒相對的國際形勢是恰當的,雖未吞併,但實際控制,據此戰略高地,能對中國形成戰略上的優勢。

三、包括前蘇聯和後來的繼承者俄羅斯,雖然軍事強大,但整體經濟一直不佳,特別是民生這塊,他們把太多的國力耗費在軍事上,而外蒙雖然資源豐富,實際情況卻不適合發展大規模工業,蘇俄為了控制外蒙,投入大量物資人力已是強弩之勢,對他們而言,外蒙簡直就是個大包袱。

以上就是本人對俄羅斯一直未吞併外蒙的看法。


百味乾坤


大家好,這裡是小怪。

你以為俄羅斯不想把蒙古國納入自己的領圖3嗎?不不不,你太天真了。

其實俄羅斯是有那個軍事實力將蒙古國吞併掉的,但是這種事情並不是俄羅斯想怎樣就怎樣的,他也需要多方考量才行。下面就說一下他為什麼不那樣做。



第一,國際社會的壓力,俄羅斯吞併蒙古國的行為無疑會受到國際輿論的譴責,讓俄羅斯在全世界的面前丟臉。


第二,考慮到中國的臉色,蒙古國本來就是從中國分離出去的,中國都沒有想著吞併它,俄羅斯站出來吞併了,咱們中國肯定不會輕易答應。在權衡和中國的利益關係之後,俄羅斯更不可能輕舉妄動了。

第三,俄羅斯本來就在克里米亞等地區和其他國家有爭端,忙都忙不過來,那有什麼精力和時間來吞併掉一個對自己根本沒威脅的小國家呢,還給自己增加負擔。


南山一隻怪


蒙古國其實也不想被吞併,另一個大國也不會同意,而俄羅斯最終也只能將此地作為緩衝,保留著獨立之名,但是行控制之實。

恐怕任何一個國家獨立之後也不像被再次被另一個國家吞併,蒙古國當然也是,只是想借助俄羅斯實現自己獨立,然後讓俄羅斯多援助點好東西,但是真要吞併,說好聽點加入俄羅斯,那蒙古國肯定也不同意,畢竟人種、文化、語言啥的都差異太大了。

話說蒙古國真是南邊大國國民永遠的痛,當年大清時代這地可是不可分割之一部分,到了1911年辛亥時,各省紛紛宣佈“獨立”,外蒙也就順勢宣佈了“獨立”,其實也是整個革命形勢之一部分。但是卻被北面胃口極大的沙俄所利用,本來就覬覦這地兒,這下有了機會,於是加緊侵入該地,讓哲布尊丹巴做了大皇帝。我們當然也是不服,也有過徐樹錚在1919年收復外蒙古的壯舉,讓我們記住這個名字吧,下面配照片一張。可惜內戰不已,國力不濟。後來叫了蘇聯的俄羅斯也就坐實了對外蒙的控制,到了1945年,也就是抗戰剛結束,迫於美蘇,竟然也同意了外蒙公投,於第二年承認其獨立。但是也就承認其獨立,可不會允許蘇聯或俄羅斯吞外蒙。

俄羅斯方面呢,1945年,蘇聯領導人斯大林曾說過“我之所以要外蒙古,完全是站在軍事的戰略觀點而要這塊地方的,倘使有一個軍事力量從外蒙古向蘇聯進攻,西伯利亞鐵路一被切斷,俄國就完了”。總是,其實蘇聯以及獨立後的俄羅斯,都是將這地方作為緩衝地帶的,話說這緩衝真夠大,從別國領土上愣是挖走150萬搞成緩衝國,想過別國的感受麼。

作為緩衝國,有的雙方都會有影響力,比如法國與西班牙之間的緩衝國安道爾,其元首是法國總統以及西班牙的一個主教,但是在蒙古國,則是蘇聯完全“吃獨食”,政治、經濟、軍事乃至文字,都俄羅斯化,雖然保留著獨立之名,但是其實也跟屬於蘇聯差不多。這種局面在蘇聯解體後稍好些,不過俄羅斯在蒙古國影響力依舊第一。


北玄武


在清朝時代,俄羅斯就對蒙古做出了一系列的侵略性行動,但滿蒙滿蒙,滿清政府一直把蒙古看做是自己最重要的盟友和對手,是必須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的最重要的勢力,滿蒙聯姻由來已久,為此甚至近親結婚。對於滿清政府來說,蒙古即是自己的威脅,也是自己最最重要的盟友和力量,所以,滿清政府認為,蒙古一旦有事,那麼滿清的根基必然不穩,所以,歷來針對蒙古的一切事情,無論大小都是大事,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自然是無法將蒙古納入手中,清滅亡後,北洋政府那是風雨飄搖,值得一提的是段祺瑞當政時期那是真的做過不少好事,包括為制止俄羅斯吞併蒙古,請英美聯合調停等等。……國民政府當政時,作為一個狂熱的民族主義份子的蔣介石,更是小心提防俄羅斯(蘇聯),甚至在蠢豬漢奸張學良針對鐵路線的收復而發動戰爭,結果被虐成狗後還為其擦屁股,抵死不肯將蒙古割讓出去,也堅決反對外蒙古獨立。新中國成立之處,一來無論國家建設和安全等各方面都需要蘇聯支持,作為退讓,毛澤東便承認了外蒙古的獨立,以作為雙方的戰略緩衝地區。至今對於外蒙古,俄羅斯不是不想吞併,而是不能吞併,因為吞併俄羅斯便是徹底與中共撕破了臉皮,中共便不再有任何緩衝,歷史上兩個互相接壤但有截然不同的國家,一旦全面接壤,那麼必然發生戰爭,況且外蒙古曾經是中國的領土,儘管大家不說,但是至今仍然將外蒙古視為中國的領土的中國人並不在少數,別忘了外蒙古和內蒙古自治區的人都是蒙古族人,同宗同種,你認為他們會同意?再說,中共和俄羅斯一直相互提防,但卻只是提防而已,一旦俄羅斯將外蒙古吞併,那麼對中俄兩國的國防來說都是個巨大的考驗。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一直都是壓在蘇聯和俄羅斯心頭上的一塊大石,蘇聯時代發生的珍寶島事件,俄羅斯的突然退讓就有這方面的考慮。如若吞併外蒙古,那麼不管兩國怎麼想,兩國都將不可避免的直接由若有若無的聯盟關係直接演變成敵對關係,那麼對於本就壓力山大的俄羅斯來說,那就真的是四面楚歌了,所以,外蒙古是俄羅斯不能吞併,中國政府又不能收復的一塊地方,即是兩國之間的安全緩衝,也是兩國之間的心病。


Thomas


俄羅斯的實力相較於南方的鄰居外蒙古,的確是絕對實力,而且要說吞併,還輪不到如今有點顧頭不顧腚的俄羅斯身上,還要追溯到實力更強大的前蘇聯境身上,這樣說來外蒙古面對的就不是實力失衡的局面了,而且處在被虐殺的地位上,不可能抽身。(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那麼當年的前蘇聯為什麼不把外蒙古納入版圖之內,因為前蘇聯不論時機還是實力,都有把外蒙古吞併的條件,但正如當年前蘇聯選擇保留外蒙古獨立一樣,在歐亞大陸上兩個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留下一片戰略緩衝地帶,還是十分有必要的。

有時候吞併並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尤其是外蒙古的軍事外交自獨立以來,就一直受前蘇聯的影響頗深,即使到了俄羅斯時期,外蒙古也把北方當做自己的靠山,而把所有的兵力陳列在南部邊界上,枕戈待旦。


外蒙古的舉動其實可以理解,由於歷史的原因,外蒙古過的不安穩,至少從心裡上來說從來沒有獲得過足夠的安全感,因為他的獨立存在著太多的偶然與巧合,要不然……,外蒙古能夠感受到來自南方扼腕嘆息的聲音。

因此兩害相權取其輕,外蒙古只能有所取捨的倒向俄羅斯,但不是被吞併,那樣的話不就重新走到了不獨立被管轄的地步嗎,有點脫褲子放屁白費勁的意思在裡面了,因此從外蒙古自身來說,他是極不情願被吞併的。

再說了兩個大國之間留點餘地還是十分必要的,在關鍵時刻還能打個商量留個迴旋餘地,不至於針尖對麥芒,外蒙古的獨立是符合大國利益和大國相處之道的。


歷史三日談


俄羅斯第一次擴張到遠東的時候,是清朝初年。那個時候,清朝才統治蒙古各部不久。不過,由於俄羅斯的擴張人數並不是很多,俄羅斯在遠東並沒有佔到什麼便宜。

清朝康熙年間,俄羅斯擴張到了外東北,和清朝在雅克薩爆發了一場戰爭。戰爭的結果,清朝取得了勝利,但是俄羅斯獲得了廣大的土地,並得到了外蒙古西北的區域。不過與此同時,俄羅斯向南擴張的道路也被堵死了。從此以後一直到清朝末年的兩百年間,俄羅斯都沒有向南方擴張半步。與俄羅斯近在咫尺的外蒙古,也因此安然無恙。

清朝末年的時候,俄羅斯已經在西面和北面對清朝形成了包圍之勢。這個時候,俄羅斯如果想對外蒙古打主意的話,不過探囊取物而已。但是,這個時候俄羅斯的野心主要在清朝的東北和西北,對於內陸中間的外蒙古沒有太強的興趣。且由於列強在清朝的相互牽制,俄羅斯無法順利對外蒙古下手。

清朝滅亡以後,俄羅斯對外蒙古的野心開始增加,奪取了外蒙古西部的唐努烏梁海地區,並試圖染指整個外蒙古,實際上唆使外蒙古處於了半獨立狀態。可是不久,沙俄滅亡,蘇聯建立。蘇聯建立以後,新的國際格局又產生了,蘇聯忙於對西方的爭奪,沒有顧得上吞併外蒙古。

就這樣,外蒙古一直拖到了二戰時期,二戰結束以後,蘇聯吞併外蒙古已經不大可能。於是蘇聯和美國一起,策劃了外蒙古的緩衝地位,並正式承認蒙古國為一個主權國家。從此以後,蘇聯完全放棄了吞併蒙古國的想法。

到了現在,蒙古國的主要價值,依然還是作為一個緩衝國而存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