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走出了解放军5名元帅、3名大将、8名上将


黄埔军校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以苏联的经验和模式创办的近代中国第一所初级军事指挥院校, 被誉为“将军的摇篮”。当初, 富有革命民主思想的孙中山先生推崇“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主张, 因而, 一大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也被吸收或考入黄埔军校, 接受新的军事思想理论学习, 进行军事专业训练, 为日后成为战功赫赫的将帅,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黄埔军校走出了解放军5名元帅、3名大将、8名上将

后来, 蒋介石背叛了孙中山先生的遗愿, 对革命者大开杀戒。中国共产党终于意识到独立掌握武装的重要性。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 一批黄埔军校的共产党员教官和学生成为人民军队初创时期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他们经过20余年的浴血奋战, 终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著名将帅。他们中间有:

黄埔军校走出了解放军5名元帅、3名大将、8名上将

元帅5人:叶剑英 (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 、陈毅 (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部文书) 、聂荣臻 (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 、徐向前 (黄埔1期) 、林彪 (黄埔4期) 。

黄埔军校走出了解放军5名元帅、3名大将、8名上将


大将3人:陈赓 (黄埔1期) 、许光达 (黄埔5期) 、罗瑞卿 (黄埔军校武汉分校) 。

上将8人:周士第 (黄埔1期) 、陈明仁 (黄埔1期) 、杨至成 (黄埔5期) 、宋时轮 (黄埔5期) 、张宗逊 (黄埔5期) 、郭天民 (黄埔6期) 、陈奇涵 (黄埔军校学生队队长) 、陈伯钧 (黄埔军校武汉分校) 。

黄埔军校走出了解放军5名元帅、3名大将、8名上将


中将9人:阎揆要 (黄埔1期) 、常乾坤 (黄埔3期) 、倪志亮 (黄埔4期) 、郭化若 (黄埔4期) 、唐天际 (黄埔4期) 、谭希林 (黄埔6期) 、王诤 (黄埔6期) 、彭明治 (黄埔军士教导队) 、曾泽生 (黄埔军校高级班) 。

少将12人:方之中 (黄埔4期) 、洪水 (黄埔4期) 、李逸民 (黄埔4期) 、曹广化 (黄埔4期) 、白天 (黄埔4期) 、廖运周 (黄埔5期) 、张开荆 (黄埔6期) 、周文在 (黄埔6期) 、高存信 (黄埔10期) 、袁也烈 (黄埔军校入伍生队指导员) 、徐介藩 (黄埔3期, 61年晋升) 、朱家璧 (黄埔8期, 64年晋升)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