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永州底蘊有多深?

大順自然


說起底蘊,如果說是目前永州市兩區九縣三個管理區的範圍的話,那這要從十萬年前說起了。

世界上最權威的學術期刊《Nature》在2015年發表了中科院的文章《The earliest unequivocally modern humans in southern China》(Nature volume526, pages696–699 (29 October 2015)),文中敘述2010年以來,中科院在道縣境內的福巖洞進行先後發掘了47枚距今8萬至12萬年前人類牙齒化石以及大量動物化石。這是具有完全現代形態特徵的人類在亞歐大陸上出現的最早時間。

道縣古人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幾萬年後,摸索出了種植水稻的技術,在道縣玉蟾巖發現了距今一萬四千年到一萬八千年前的人工栽培水稻,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

到了距今一萬至兩萬年,永州市零陵區已經出現了會使用工具,具備一定生產力的新石器時代原始人,在現在零陵區黃田鋪鎮中學位置,樹立了一個人工石棚。

至於之後舜帝南巡逝於九疑,然後零陵得名的故事不必多說。而同時代發生但流傳不廣的,還有“象”的故事。

象是舜的同父異母弟弟。民間一直流傳了很多舜的繼母壬女虐待舜,放縱象的故事。 舜繼帝位後,因為弟弟象的德與行都不值得稱道,且參與了政變,最後把象安排到有庳(現雙牌縣江村鎮)。

《孟子·萬章上》:“ 象至不仁,對之有庳 。”《漢書·鄒陽傳》:“昔者, 舜之弟象日以殺舜為事,及舜立為天子,封之於有庳 。” 顏師古注:“地名也,音鼻,今鼻亭是也,在零陵 。”《漢書·昌邑哀王劉髆傳》:“ 舜封象 於有庳 ,死不為置後,以為暴亂之人不宜為太祖。“ 《永州府志》載:“舜封弟象於有庳,即今道州地,道州北五十里地方有庳亭,今其地有象祠土人水旱必禱”。

萬萬沒想到,象在偏遠的江村卻建立了極大的威信,人們在他死後建立了象祠,香火旺盛。唐朝薛伯高任道州刺史時,認為“象之道,以為子則傲,以為弟則賊……”之惡名而毀象祠,“撤其屋,墟其地,沉其主於江。”文學家柳宗元撰寫的《道州毀鼻亭神記》,就是對此事的褒獎。

但是本地人民依然深受象的影響,在周氏先祖重新在此落地生根後,明朝天啟六年復修象王廟,道州知州李嵊慈在《重修象王廟序》曰:“有庳之有象祠也,奉祀久矣。”大思想家王陽明在《象祠記》中寫到:“……斯義也,吾將以表於世,使知人之不善,雖若象焉,猶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雖若象之不仁,而猶可以化之也。”

民國時象王廟被改為濂溪完小,一直保存至1960年,因雙牌水庫建成而沉入江中,不再現於人世。

永州的底蘊,不是隻言片語的風輕雲淡,而是實物與文史資料互相印證下,人類史詩中濃墨重彩地一筆。


跟孫老師遊古村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永州,古稱零陵,因史記“舜帝南巡狩,崩於蒼梧,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而得名。永州地處“兩廣”邊界,瀟湘二水在永州萍島相匯,素稱“瀟湘”,為三湘四水“第一湘”。楚越文化之影響,瀟湘文化之內函,使永州歷史文化博大精深。



農耕文代

古代“三皇”之神農氏姜水成,生於陝西寶雞,葬於株洲炎陵縣鹿原坡。神農氏始作耒耜,教民耕種,嚐遍百草,創建農耕文化,結束了先民以草木果實飽腹,告別蠻荒時代,進入文明時代。1995年在永州道縣考古發現萬年以前水稻種子和陶片,足見永州農耕文化之久遠。

道德文化

“三皇五帝”之舜帝,名重華,字都君,自小表現非凡才能,深得堯帝賞識,並傳位於舜。舜帝倡導“只為蒼生不為身”,以德化人,被後人尊為中華道德文化創始人。舜帝執政期間,得知九疑山有九條惡龍侵擾百姓,親自前去獵狩,崩於蒼梧,葬於九疑,是為零陵。4000年多來,九疑山成為中華民族緬懷先祖,祭祀舜帝之聖地。

堯帝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與舜帝為妻,夫妻恩愛,形影不離。

娥皇、女英見夫君南下兩年末歸,千里尋夫來到九疑山,得知夫君已逝,在墳前痛哭九天九夜,淚水滴竹成斑,然後投湘江自盡。

“八愚”文化

唐宋散文“八大家”代表人物柳宗元,字子厚,唐朝禮部侍郎。公元805年因參與王叔文政治革新失敗,33歲時被貶為永州司馬。柳宗元在永州生活十年,是他仕途的低谷,卻是他文學創作的高峰。他在永州創作的名著《非國語》、《封建論》、《天說》,散文《捕蛇者說》、《永州八記》,著名詩篇《江雪》等,奠定了柳宗元在我國古代思想史和文學史上的歷史地位。

公元810年,柳宗元被貶永州5年,深感回京城長安無望,便在永州城外冉溪置地建房定居。他突發奇想,先是改冉溪為“愚溪”,命溪旁小丘為“愚丘”,丘下泉水為“愚泉”,引泉水之溝為“愚溝”,蓄泉水之池為“愚池”,池東面建“愚堂”,南面立“愚亭”,池中小島為“愚島”,於是有了八愚。柳宗元愛“愚”,痴“愚”,篤定於“愚”,他的著作中對“愚”的基夲內函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愚性”,性不諧俗,眾醉我醒的高潔品德;二是“愚求”,執著理想,不避艱危的求索精神;三是“愚論”,注重實用,不同時俗的理論觀點。“愚”是柳宗元的精神支柱,人生價值的集中體現。


三吾文化

公元767年,唐代詩人、文學家元結再次任道州刺史,從潭州返道州,舟經永州祁陽阻水,泊舟登岸暫寓。受祁陽勝景所感,逐將一條匯入湘江的小溪命名“吾溪”,將溪邊怪石命名“吾臺",在突兀岩石上築亭,命名“吾亭”,擬寫《吾臺銘》,雕刻在摩崖上。公元771年元結將自己10年前率兵抗擊“安史之亂",擬寫的《大唐中興頌》加以補充整理,派專人到成都請他的朋友、大書法家顏真卿書寫,雕刻於吾溪摩崖上。顏真卿書寫的《大唐中興頌》下筆激越高昂,氣勢磅礴,字字剛正,氣度恢宏,精神內蘊,字裡行間充滿剛毅之氣,被譽“宇宙傑作”,使後人百拜不休。名人、名文、名書法,配以臨江摩崖,因文奇、字奇、石奇,稱為摩崖“三絕”。歷代傑仕名流前來遊覽觀賞,運筆抒懷,吟詩作賦,打碑刻石於摩崖上。吾溪碑林現存唐、宋、元、明、清、民國碑刻505塊,是我國三大碑林之一,舉世絕有的書法聖殿。

廉溪文化

周敦頤,號廉溪,公元1017年出生在永州道縣,北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被後人尊為理學開山鼻祖。周敦頤主張重德治,立人極,倡正氣,講官德,光明磊落,廉潔奉公。周敦顧酷愛雅麗瑞莊,清幽玉潔的蓮花,在府署挖池種蓮,命名為蓮池。盛夏漫步池邊,欣賞縷縷清香隨風飄逸的蓮花,口誦《愛蓮者說》,“吾獨愛蓮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深刻表達內心廉潔與正直的價值取向。

女書文化

“女書”起源永州江永縣,流傳臨近道縣、江華大瑤山,及廣西部分地區,是一種在婦女中流行、傳承的神秘文字。“女書”又稱“女字”,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女性文字符號體系。

千百年來,女書只流傳於江永及臨近地區瑤族婦女中,依靠母傳女,老傳小,一代一代傳下來。女書是人類歷史上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也是一種植根甚古,牽涉頗廣,含量豐富的文化現象。對於研究人類文字和文明起源,女性文化和民族起源,及人類學、民族學、社會學、語言學、文字學、民俗學、考古學等領域,都有重要的價值。2006年,女書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感謝古人留下厚重的文化,感謝網友提供精美的圖片。


大順自然


永州是湖南省繼長沙、岳陽、鳳凰之後的第四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共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6處,在省內排名第二,僅次於擁有28處的常德市,領先於擁有24處的長沙市。如果考慮到常德的國保中有多達15處是“遺址”,長沙的國保中有多達13處為“紅色”,只有永州國保的類型以古建築類居多。另外,永州也是湖南省內擁有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數量多的地級市,而且還有數不勝數的古村落擁有入選這一名單的資格。綜合以上,我想,單論含金量的話,永州的文化底蘊即使不是全省第一,也至少能列入前三吧。

世界遺產

(暫無)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柳子廟、廻龍塔、澗巖頭周家大院古建築群、零陵文武雙廟、朝陽岩石刻、淡岩石刻、李達故居、浯溪摩崖石刻、龍溪李家大院、樹德山莊、廣利橋、歲圓樓古建築群、玉蟾巖遺址、鬼崽嶺遺址、湘桂古道永州段、濂溪故里古建築群、上甘棠村古建築群、允山玉井古窯址、寧遠文廟、舜帝廟遺址、舂陵侯城遺址、泠道故城遺址、雲龍坊與王氏虛堂、久安背翰林祠、龍家大院、陽華巖摩崖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名街

幹巖頭村、龍溪村、坦田村、上甘棠村、蘭溪村、柳子街

國家一級、二級、三級博物館

永州市博物館(三級)


司圖博行


2016年12月16日,國務院同意將永州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永州歷史文化確實很深。唐宋二朝永州便是文化與教育的繁榮發達地,自唐代柳宗元於公元805年被貶至永州後,寫下傳世名篇《永州八記》,在此之後,受其影響唐以後大批名人或貶官寓居於永州。再往後,宋代大詞人秦觀被貶永州寫下“衡陽猶有雁傳書,郴陽和雁無”兩句,貶謫的時間雖度日如年,但永州的歷史文化與自然風光卻十分吸引詞人,詞作語淡意濃而餘味無窮。


由於永州境內為漢、瑤、壯族混居地區。其中壯、瑤尤擅歌舞,宋《晏殊類要》說,永州“俗尚歌舞”。無論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地區,每逢春節人們都會載歌載舞,特別是江華瑤家的長鼓舞和瑤歌。而長鼓舞更是歷史悠久,在瑤族祭盤王節中是驅鬼辟邪作用的儀式之一,同時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另外永州還有零陵花鼓戲、祁陽小調等地方戲曲。


人文古蹟方面,永州可看地方很多,中國傳統民居有上甘棠村古建築群,村內三孔石拱橋,名曰“步瀛橋”,建於宋靖康元年,歷經元、明、清修繕。同時村內至今仍保存著200多幢明清時代的古民居。明代建築還有龍家大院等。


另外,浯溪碑林是研究碑石文化的重要寶庫之一,公元761年元結撰寫了《大唐中興頌》,後來書法家顏真卿將此文書寫下來鐫刻於江邊崖石,因其文奇、字奇、石奇,被後人譽為浯溪“三絕”。以後歷代文人墨客百眾人到此地遊覽,題詩作賦,銘刻石上,成就了這座國內最大的碑林。永州文物古蹟大小有百處之多,僅國家重點保護就有六七處。


永州有一民俗值得關注,“女書習俗”,永州女書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婦女專用文字。女書一般為七言詩體唱本,內容多以訴苦為主,屬於苦情文學類。女書會被寫在扇面、布帕、紙片上。婦女想聚會時或唱誦或傳授。


北京民俗


永州原名零陵,三國時就已建城。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其中黃蓋就是零陵人。現在零陵城內還有一條路是以黃蓋命名的,叫黃蓋路。鼎鼎有名的草聖懷素和尚也系零陵人,為了紀念草聖,現零陵城內建有懷素公園。還有聞名古今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被貶永州後寄情於永州美麗的山水人情寫下了千古傳誦的永州八記,更使得永州這個歷史名城更加廣為人知。善良的永州人為了感謝紀念柳宗元為他修建了氣勢宏偉的柳子廟,還有一條千年古街也以他命名為柳子街。


時刻感恩著



永州位於湖南省西南部,毗鄰廣西,是一座有著兩千多年曆史的文化古城。

相傳,舜帝南巡時,逝世於永州九嶷山,後來葬在這裡。這件事情,《禮記》《楚辭》《史記》都有記載,應該是有依據的。

永州的出名,是因為一位中唐詩人。他,就是柳宗元。柳宗元謫居永州長達10年,寫下了“永州八記”和《捕蛇者說》等名篇。其中,《捕蛇者說》是婦孺皆知的名作,開篇那句“永州之野產異蛇”,讓永州馳名海內外。柳宗元及蛇文化,是永州最重要的歷史文化。

除了《捕蛇者說》以外,還有一篇古文名作與永州有關。那就是《愛蓮說》。《愛蓮說》的作者周敦頤是永州人。周敦頤是宋明理學的開創者。蓮文化及理學文化,也是永州重要的歷史文化。

此外,永州的歷史文化還包括女書、祁劇等,豐富多樣。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不虛傳。


湘軍廖正華


永州當時有很多的歷史文化底蘊出自現在的桂林全州縣。

以下是全州縣的歷史變更:


廣西桂林全州縣,戰國是屬楚之長沙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置長沙郡。[2]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析長沙國置零陵郡,郡治零陵(治所在今廣西全州縣西南39公里處),轄7縣4侯國。7縣是:零陵(今廣西全州、興安、灌陽一帶)治所在今全州鳳凰或鹹水、營道(今寧遠縣地)、泠道(今寧遠、新田縣地)、始安(今廣西桂林、臨桂、陽朔、靈川、永福、永寧縣地)、營浦(今道縣及江永部分地)、洮陽(今廣西全州、資源縣地)治所在今永歲鄉梅潭、鍾武(今衡陽縣地)。4侯國是:泉陵(今冷水灘、芝山、祁陽、祁東、東安及雙牌部分地)、都梁(今洞口、武岡、綏寧、城步一帶)、夫夷(今邵陽、新寧一帶)、舂陵(今寧遠、新田、祁陽部分地)。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郡上設州,零陵郡屬荊州。[2]
新莽王朝時,零陵郡改名九疑郡,轄地未變。[2]
東漢時複名零陵郡,遷郡治於泉陵(治所在今永州市芝山區城北1千米),轄區除原來的7縣3侯國(舂陵侯國併入泠道縣)外,還增加了湘鄉縣(今湘鄉、雙峰等地)和昭陽(今邵東縣地)、烝陽(今衡陽縣地)2侯國,共計8縣5侯國。東漢末年,荊州牧劉表於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攻佔零陵,零陵郡屬劉表勢力範圍。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後,劉備代劉表領荊州牧,零陵郡屬劉備勢力範圍。[2]
三國蜀昭烈帝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劉備病故,零陵郡地入東吳。孫吳時期,零陵郡地域開始減小。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分零陵郡西南部置始安郡,今廣西桂林、臨桂、陽朔、興安、靈川、永寧、永福等縣地從零陵郡分出。寶鼎元年(公元266年)分零陵郡南部置營陽郡,郡治營浦(今道縣);分北部都梁、夫夷、昭陽置昭陵郡;同時將湘鄉、重安(原鐘武)、烝陽3縣劃入衡陽郡。至此,零陵郡轄6縣:泉陵(今冷水灘、芝山、東安地及雙牌的一部分)、祁陽(今祁陽縣地)、永昌(今祁東縣地)、零陵(今廣西全州縣地)、洮陽(今廣西全州、資源縣地)、觀陽(今廣西灌陽縣地)。營陽郡轄營浦、營道、舂陵、泠道等4縣。[2]
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廢營陽郡入零陵郡。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置湘州,零陵郡屬湘州。東晉永和年間(公元345~356年),析零陵郡復置營陽郡。義熙十二年(公元417年),零陵、營陽二郡屬荊州。[2]
南北朝時期,梁天監十四年(公元515年),改營陽郡為永陽郡;陳改永陽郡為營州永陽郡。[2]
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撤零陵、營陽二郡,設永州總管府,區域較零陵、營陽2郡有所擴大,謝沐、馮乘2縣從臨賀郡劃入。大業五年(公元607年),改永州總管府為零陵郡。轄5縣:零陵(今冷水灘、芝山、祁陽、祁東、東安地及雙牌部分地)、湘源(今廣西全州、資源、灌陽地)、永陽(今道縣、江永縣地)、營道(今寧遠、新田地及祁陽部分地)、馮乘(今江華、廣西富川縣地)。隋末,蕭銑改營道縣為梁興縣。[2]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廢零陵郡,分置永州、營州。武德五年,改營州為南營州。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改營州為道州。貞觀十七年,撤道州併入永州。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復置道州。開寶元年(公元742年),改永州為永州零陵郡,改道州為道州江華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復為永州、道州。大曆二年(公元767年),永州轄4縣:零陵、祁陽、湘源、觀陽(析湘源縣置,今廣西灌陽縣地);道州轄5縣:宏道(原營浦縣地,今道縣地)、延唐(原營道縣地,今寧遠縣地)、江華(今江華縣地)、永明(原永陽縣地,今江永縣地)、大曆(析延唐縣置,今寧遠、新田及祁陽部分地)。[2]
五代時期,後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馬殷建立楚國,永、道二州屬馬氏楚國勢力範圍。楚王馬希範置全州,以潭州之湘川縣為清湘縣,又割灌陽縣為屬而治清湘。後周廣順元年(公元951年),南唐滅楚,永、道二州地入南唐。後周世宗時,授周仁逢為武平軍節度使兼侍中,“盡領湖南之地”,永州、道州屬周仁逢領地。[2]
宋全州領縣二:清湘,灌陽,隸荊湖南路。元至元十四年,改全州路總管府,屬全州路,明洪武元年為全州府。九年四月降為州,省州治清湘縣入,屬湖廣永州府。二十七年八月屬桂林府。領縣一:灌陽。清因之不變。[2]
民國元年(1912年)廢州改全州縣,先隸灕江道、桂林道,後屬廣西省第1區、第8區。1935年將西延分出建資源縣。[2]
1949年11月17日解放。1952年資源又與全州縣合併,1953年又分出資源縣。1959年改稱全州縣。1971年起屬桂林地區,1998年改隸屬桂林市。[2]

足跡與思想


永州,即原湖南省零陵地區。永州位於湖南省南部,瀟、湘二水匯合處,雅稱“瀟湘”。永州東接郴州市,東南抵廣東省清遠市,西南達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西連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西北接邵陽市,東北靠衡陽市。永州下轄零陵區、冷水灘區二區及雙牌縣、祁陽縣、東安縣、道縣、寧遠縣、新田縣、藍山縣、江永縣、江華瑤族自治縣九縣,另設有回龍圩、金洞管理區。 自公元前124年始置泉陵侯國以來,永州已有2100多年的建城史。永州是懷素、黃蓋、何仙姑、周敦頤、李達、陶鑄等歷史名人的故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被被貶至永州時留下了《永州八記》,在文學史上影響重大。

永州,即原湖南省零陵地區。永州位於湖南省南部,瀟、湘二水匯合處,雅稱“瀟湘”。永州東接郴州市,東南抵廣東省清遠市,西南達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西連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西北接邵陽市,東北靠衡陽市。永州下轄零陵區、冷水灘區二區及雙牌縣、祁陽縣、東安縣、道縣、寧遠縣、新田縣、藍山縣、江永縣、江華瑤族自治縣九縣,另設有回龍圩、金洞管理區。 自公元前124年始置泉陵侯國以來,永州已有2100多年的建城史。永州是懷素、黃蓋、何仙姑、周敦頤、李達、陶鑄等歷史名人的故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被被貶至永州時留下了《永州八記》,在文學史上影響重大。

永州很好,我是道縣人。


餘楓小弟


我告訴你,零陵的文化底蘊究竟有多深,從古至今有:1、新石器時代的陵陵黃田鋪石棚;2、禹舜文化(寧遠);3、稻耕文化(道縣);4、女書文化(江永);5鬼崽文化(想不明白的道縣鬼崽嶺);6、柳子文化(零陵柳子廟)7理學文化(道縣周敦頤故里);8、三大國家自然文化遺產(雙牌陽明山、東安舜皇山、寧遠九疑山)9、古村落(零陵柳子街、周家大院、江永上甘棠、祁陽李家大院、新田龍家大院等);9、石刻文化(全國最大的露天祁陽浯渓碑林、零陵朝陽巖內石刻)10、古今名人:李達、陶鑄、蔣青雲、何紹基、懷素……


天佑之湘


永州大道從14車道修到18車道,河西柳宗元祠堂方圓五里推平從修,零陵公業園移山填湖大變樣,但企業還沒進駐,零陵東山公園高山寺有最完整的石龍柱。最牛B的是小學一個班80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