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畢業後進入高校,兩種選擇,進入985高校(沒有編制),或者進去211高校(有編制),如何選擇?

寒蟾


985高校機會多,211編制更穩定。看個人興趣,才華和年齡,如果喜歡挑戰,所研究領域是高校急缺,又夠年輕比如30以下,入職985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儘管去了985可能做青椒,要困頓一些日子,但平臺高,發表論文和申報課題應對容易一些,更有機會脫穎而出,即使沒編制也可以去嘗試,如果發展好可以被引進211去。如果去了211則沒有那麼多出頭機會,競爭壓力也不算小,不過有了編制可以沉下心來做喜歡的研究,眼光長遠一些,也未必不能做出大成績。我覺得主要還是年齡來說話,年齡決定心態。


tonyli6


大家好,我是有溫度有靈感的高校人才真經。高校教師招聘就是我的本職工作,這個問題也是我們經常思考和探討的問題,也是一個很難的問題,這裡我就多嘮叨幾句。

大家也都看出來了,這個問題的焦點實際上是編制(穩定)和平臺(發展)兩者之間的抉擇,我就從這兩個角度來分析一下。強調一下,以下內容僅限教師崗位,不適用於輔導員、機關教輔崗位。

先談談高校教師的編制問題

第一、高校教師有編沒編的實質性差別在於社保,編內是事業單位社保,編外是企業社保。至於福利待遇,一般高校都能做到一致,有的高校為了吸引人,編外教師的工資比編內更高。

第二、根據高等教育法和放管服文件,高校在編制使用上有很大的自主權,給不給編制,給誰編制,完全是高校自己說了算(目前還有一些省屬高校招聘時需要報備),大部分985、211高校都還有編制餘量,所以,對這些高校來說,編制算不上稀罕玩意。

第三、根據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高校教師目前都實行聘用管理,簽訂聘用合同,理論上來說,就算你是編內人員,學校不給你續簽合同,你也得走人。一些985高校正在探索終身教授制度,也就是說,除了終身教授外,其他人不管你有沒有編制都一視同仁了。

第四、不同的高校對待編制的態度是不一樣的。很多高校在淡化編制概念,也還有不少高校並沒有嚴格執行聘用制,編制內教師只要不犯大錯就能一直在學校待著。不過,從人事制度改革方向來看,聘用管理合同管理是大趨勢,遲早的事。

綜合以上4點可以看出,高校教師的編制管理模式不同於中小學,也不同於一般事業單位,其身份壁壘並不明顯,體制外做得好的人才也隨時可以獲得編制,編制內做得不好的人,也沒法保證自己鐵飯碗。

就以我所在的211高校為例,新進教師實行預聘制,簽訂3年合同,這三年中前兩年是博士後,按博士後制度管理,第三年則納入正式事業編制管理,三年內年收入比編內講師高2萬多。但第三年結束後如果不能達到合同要求,就直接走人。從這個角度看,給不給編制其實都一樣,如果能給我按高薪,我寧願不要編制。

再談談發展平臺的問題

高校教師的職業發展是一件挺複雜的事,總的來說,寧為雞頭,不為鳳尾,找好團隊好導師好的科研條件比好學校更重要。如果去211高校跟著一個優勢學科的帶頭人,那真的是要啥有啥,在學校裡還有很強的優越感;如果去985高校進了一個缺兵少糧的邊緣團隊,那絕對會憋得你夠嗆。我此前就遇到過一個應聘者,應聘學校前先看看這所學校的五年規劃,如果明確提到要大力發展這個學科,他寧願降低一點待遇也會去。

除了科研條件等因素外,一個學校或學科的人才理念、學術氛圍和學術環境也非常重要。一個學科裡如果帶頭人眼界不高,或者有一兩個“學霸”或者“學痞”,那人才在這裡發展就不會很順。幾年前我們邀請一個海歸博士來學校考察,順便面試一下,結果在洽談時學院兩名教授當場懟了起來,把氣氛搞得很僵,後來這位博士離開之前私下對我說:這個學院風氣不好,這種是非之地他是不敢來的。

總的來說,高校教師要考慮發展平臺,首先是考慮學科,其次才是學校。當然,不可否認,985高校的學科平臺總體上比211高校更高,優勢學科更強,弱勢學科也不弱,這使得985高校教師有更多更好的成長空間。

最後結論:以上都是廢話

基於以上分析,其實我想表達的是:去高校應聘,編制不應該作為首要考慮因素,待遇也不是。如果你做的還不錯,即便985高校不要你了,你仍然有機會去211高校謀取一個帶編制的職位,而能在985這個平臺工作,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想想看,你是想要多10萬安家費,多一些社保呢還是想將來成為有稱號的人才,有上千萬的項目,有各種獎金、特殊津貼呢?所以我更建議先去985高校闖一闖,如果幾年後不能入編,再考慮到其他高校去。

但我也清楚的知道,在目前這個形勢下,編制的魔力還是相當巨大的,大多數人一定會選擇去有編制的211高校。一個是置死地而後生,一個是謀定而後動,大多數人多半會選後者吧。

所以,我只是希望有能力有理想有衝勁的人才們,能夠去更好地平臺,創造出更好的成果,其他人,自己看著辦好了。


高校人才真經


我建議看地理位置。本人就是從欠發達地區985高校(帶編制)待了8年後,跳槽到珠三角211高校(也帶編制)去了,待遇上去了,職稱上去了,子女教育條件也上去了,唯一下來的就是平臺。單從平臺來說,985並不比211高太多,更重要的還是你自身實力。也就是說,如果你要發展,985平臺可能會幫上你一點,但211也不會拖你後腿。你在985能申請拿到的帽子,211也不是不可能,還是看個人。

我當年的985學校同事裡,也有很多混吃等死的人。這些人當然不願意放棄編制去跳槽,面對新挑戰。

所以所謂是否選擇編制,實質就是你自己是否給自己留後路的問題。有句話說得好“鐵飯碗並不是說你在一個地方能吃一輩子飯,而是你走到哪裡都有飯吃”。提高自身競爭力,這就是你的編制,誰也搶不走。

如果你認為自己還年輕,這個問題根本就不在你考慮範圍內。我倒是建議你綜合考慮學校待遇,學校地理位置,學科發展水平,子女教育,甚至氣候等其他對你影響更深遠的問題。


霹靂豹pch


能夠對985和211之間進行選擇,首先非常佩服你。說實話,目前985高校要的博士肯定不是一般學校的博士。而且科研水平具有相當的水平。至於985和211那個更好。我想有以下幾個建議,僅供參考:

第一,從編制的來看。有無編制可能對一些沒有工作的人沒有概念,其實這其中影響是非常大的。就好像國外高校實行的終身制。入編了就表示你拿到了終身制。而沒入編就只是臨時的,好聽點叫做人事代理編制。這之間的區別是什麼呢?當然最主要的是穩定性。有編制的教師,意味著如果你沒有觸犯學校的嚴重錯誤,你一般不會面臨被開的危險。但是無編制的老師如果想進入編制,可能有一個考核期。一些學校是3年,有些學校是6年。在考核期內,你需要完成一定的課題、論文、經費等等目標。完成了則可能轉入編制,如果不能完成就可能要被開。這個現實的例子就是2018年武漢大學第一批人事代理博士的考評,通過率是10%。40個博士以人事代理的形式進校,最後只有10幾個通過考核。30人職能重新就業。所以,從編制的角度要慎重考慮。

第二,從學科發展的角度看。要了解你所在的學科在學校的地位。你要去985和211,哪個是你的學科比較重視的。也就是說你所在的學科在哪所高校是優勢學科。學校投入資金較大,實驗平臺較高,發展程度較好。因為學科所處的平臺不一樣,個人成長的速度和成長的質量不一樣。再好的平臺,有些人很快就能夠出成果。而在一般的平臺,出成果就很慢。所以說,如果你確定985高校具有更好的平臺,能夠在短期內獲得較好的成果,確定能夠在人事代理期間完成相應的考核指標。985高校也是可以考慮的。

第三,地理位置。這個我想也是需要考慮的,如果這兩所高校在一個地方,如果排開其他因素,肯定選985。但是從實際情況分析,我覺得可能不會是在一個地方。如果在不同的地方,那就要考慮更多實際的因素:房價、氣候、飲食等等的,看看自己有沒有什麼不適應的。

第四,待遇。各個高校的待遇是有一定的差異的。特別是如果在不同的地區,待遇差別特別大。如果自己生活方面有壓力,需要考慮經濟因素,也要考察兩個學校的待遇。待遇可以分為顯性待遇和隱性待遇。顯性待遇就是每個月發的工資,獎金。隱性待遇是所在學院的額外待遇和課酬,科研獎勵政策等等,這些待遇不是每個人都有,但是隻要你努力就可以爭取的到的。當然還有其他的福利,比如所公積金、醫療、孩子入學等等。有些學校還可以解決配偶工作等等。不一而足。這要看你的具體瞭解,再結合你自己的情況。

總之,從我一個在高校20年的實際經驗來看,如果讓我選,我可能會選211,說實話,211和985除了北大清華,別的差別不是非常大,現在實行雙一流,現在211高校也都是進入了雙一流高校。而且211高校很多學科排名超過了985高校,211高校大部分也都有博士點,想當博導還是有可能的。


義哥說教育


作為一名高校的科研管理人員,因為長期從事科研管理工作,所以與老師們接觸比較多,對老師們的需求與工作壓力多有了解。從經驗來看,我認為這兩種選擇都可以,只不過各有利弊,看你自己的需求而定。

關於“編制”的問題

“編制”對於中國人的影響異常深刻,編制一般有兩種,一種是行政編制,公務員一般都是行政編制;另外一種是事業編制,這種編制涵蓋的行業很廣,既包括有些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也包括教育科研衛生系統的工作人員,還包括小部分央企或國企的管理層人員。但是隨著中國行政事業編制制度的改革,“編制”在很多領域都在逐漸被弱化,從“編制”關係正在逐漸向“合同”關係演化。

高校就是這種改革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南方高校的改革進程要快一些,5年甚至更早以前,很多江蘇浙江的高校老師都已經是“合同制”了,現在更不用說,“編制”問題幾乎已經不復存在,基本都是所謂的“人事代理”制,其實就是老師和高校只簽訂勞動合同,而且是定期簽訂,每個週期都需要老師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北方高校改革進程就慢一些,但是現在有編制的名額也越來越少。

沒有編制難道真的不好嗎?並非如此!它們那種拋棄“編制”的人事代理制度是和先進的具有激勵性的績效工資制度相結合的。很多南方高校的老師,雖然他們沒有編制,但是年底都會有很多績效工資的獎勵入賬,算是筆不少的收入,就算他們的行政管理人員也是如此。而有編制的北方高校老師就說不定了,很多北方高校都沒有建立那麼有效的績效工資制度,所以年底也就沒多少獎勵。

所以,在選擇去有編制還是沒編制的高校時,還要弄清楚它們的工資制度是什麼樣的,如果有編制並且有很好的績效工資制度,那肯定首選這種;若沒編制但績效獎勵豐富,那也可以選擇;若只有編制,卻沒有相應的績效工資制度,那是沒什麼意義的,因為等你有了編制後你會發現,沒有什麼比掙更多錢重要,編制在工資面前,其實沒那麼重要!而且現在有編制的名額很有限,很多高校實行年薪制,也要簽訂合同,約定一定時期內你必須完成的教學和科研工作量,若完不成,編制也可以被剝奪。

關於985與211的工作差異

985高校的科研工作量一定比211要多,科研壓力也一定會更重。985之所以能成為985,就是因為他們的具有經久不衰的科研實力,要保證這種科研實力,就需要科研人員尤其是年輕的教師付出很大的努力,想在985高校安逸地混日子是不可能的,在競爭激烈的職稱競聘中,你若沒有一定的科研實力,是很難突圍的。何況,你沒有編制,他們有可能規定你三年內評不上副教授就得走人。不過,好處就是985高校的資源豐富,各項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合理,優秀的學者更多,對於你自身的科研和教學實力的提升以及其他方面的成長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所謂近朱者赤。

211高校就相對輕鬆一些,而且有編制這種所謂的鐵飯碗,就算你幹得不怎麼好,可能也沒事。很多普通高校的很多老師到退休他就是個講師,因為他不做科研不想評職稱你也拿他沒辦法。但隨著全國高校的相繼改革,這種現象可能以後也會慢慢消失,編制內尸位素餐的問題不可能永遠得不到解決。越是普通的院校,這種懶惰的思想也就越多,所以也可能近墨者黑。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Pleeza


首先我們先來簡單的瞭解一下985和211大學。

985是江澤民審批的項目,目的是建設30所世界級的高校,直到現在,已經有39所,而211是鄧小平審批的,是為了面向21世紀,建中國100所名校,目前已經有112所。

第一、985大學一定是211大學,但是211大學不一定是985大學。

第二、211高校(的專業)並非都是一本專業。

第三、211高校的教育科研資金遠低於985高校。

從上述就能看出,985是重點中的重點,博士生就算是沒有編制,如果你在學術上的造詣沒有拿的出手的東西,就是一個單單的文憑,你就算進入985以沒有競爭力,在這些一等一的高校裡面,博士後都一抓一大把,是靠實力吃飯的。

211相比較於985要遜色一點,但是它有編制,編制是什麼,是很多人都夢寐以求的東西,旱澇保收。

這就看你自己的能力,如果能力出類拔萃,那麼就可以選擇沒有編制的985,進去後完全靠自己在學術上的造詣,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如果自己能力不行,光光就一個博士文憑,那麼你應該進入211,解決編制,才是上上之選。在普通老百姓眼裡博士生是一個了不起的高材生,但是在高校的眼裡博士生就是文憑,沒有學術研究成果,什麼都不是,它就是證明你比別人多讀了幾年書的一張紙而已。


彼岸筆記


在你還迷惑於這個問題的時候,中國政府已經進行了最新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

當然,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

如果你沒有去美國鍍金,還是希望你有機會先去美國體驗一下大學的壓力與競爭!

先聲明,中國的大學人事改革基本就是準備照搬美國!

先簡單描述一下美國大學教學結構的編制:

講師——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如果教授再受聘於某崗位,可能會有一個“冠名教授”稱謂,但實質與教授無異,只是多了一個崗位,會多拿一個崗位工資!

如果不是大學的教授,而直接給了所謂的“特聘”,那一般不是大學的正式工作人員,多是社會兼職。

Tenure,是美國大學裡面最敏感的詞語!

因為這是“終身制”!

很多人會說,拿到了一個終身研究助理,終身副教授,這裡的“終身”指的是終身制,其實不是,它仍需要依託。

美國在大學人事制度已經很完善,“教授”就是終點,就是對大學教師的最高褒獎,“教授”就是“終身教授”,也就是所謂的“正教授”!

教授的收入不僅是副教授的一倍以上,而且是真正的“終身制”。在不違反道德與學術規範的前提下,教授沒有任何可擔心的問題!你可以一年9個月不在學校也沒問題,當然要有個理由!

實際上,很多最頂級的大學,除了“教授”是正式的“終身制”職務,其它的教學崗位都不給終身制,一般都與自己的科研項目直接掛鉤。

沒有科研項目,直接關閉實驗室走人,所以美國的助理教授與副教授壓力非常大!

“論文——基金”是他們的“二元空間”。

而“PUSH”是所有人心理最深處的魔鬼!

所以非終身崗的助理教授與副教授是大學的主力科研群體!

該制度也是美國科技前進的動力!

中國大學的人事改革目標也是如此,未來只有教授才會給予“終身崗”!

當然中國現在有一些學校將“教授”與“終身教授”分開,這也就是名稱的區別,實質是一樣的。其它教學崗位未來都將實行非終身制。

這也是保證“副教授”有壓力與動力!

而實際上很多學校已經這樣實踐,“特聘副教授”實行高工資,與原有編制內的“副教授”有本質區別,當然壓力也是非常大,沒有到“教授”,就很危險!

所以,如果你對自己未來非常有信心,認為自己能力與運氣都極好,青年基金——面上項目——優青——重點項目——傑青——重大項目,一路順風,建議你去985!

因為申請基金基本不會討論你的編制問題!而當你只需到“優青”階段,基本上去大多數985大學拿一個正式終身聘“教授”崗,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這時,編制問題已經無須考慮。

如果你對自己沒有信心,那就去211吧!


美國卓博國際教育諮詢


答案:進入211高校,有編制!

原因一:中國普遍認為:沒編制是臨時工。

雖然國家正在取消高校的行政編制,但是在中國編制還是很重要的,深入人心!

尤其一個單位裡面大部分是有編制人員的時候,更要讓自己也有編制,不然會被人認為是臨時工,而不被重視!

並且有編制和沒有編制關係到工作屬性問題,有編制不管是歸學校管,還歸教育部管,能進行行政崗位調動,進入政府單位。而沒有編制就是企業聘用人員,只歸學校管,與教育部沒有關係,不能被調動,也不能進入政府單位。

原因二:985高校和211高校相差沒有那麼大,尤其是在專業上來說。

985高校的很多專業,並不比211高校的強。所以沒必要盯著985高校。

再就是一個教師,如果很有能力的話,受編制的影響比較小,畢竟現在還是主要看能力的。

但是你不能保證自己一直優秀,尤其科研工作,有低落期,這時候就需要有個編制保護自己不被淘汰。


教育界的牽牛花


題主糾結在是否有編制的問題。

第一,瞭解編制。

有編制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這個編就是博士自帶的,走到哪裡帶到哪裡。例如,十幾年前的大學生一畢業就自帶幹部編制,一個人帶一個編制,如果工作調動就帶走這個編制。如果211大學有這種編制,就選擇去211大學,不去985。

還有一種編制就是大學本身人員少,但是有編制。這種情況,編制就不屬於個人,而是屬於學校的,這種有編制的情況就是有位置的意思。這種情況如果你來這個單位,你就有編制,你離開了這個單位,你還是沒有編制,這個編制屬於流動編制。如果211大學是流動編制,就去985大學。

第二,211和985選擇。

985高校一共39個,而211高校100多個;所有的985高校都屬於211,而211不屬於985,所以,985高校總體實力更強,排名也更靠前、平臺也更高。所以從發展的角度看,選擇985更好,這樣的機會一旦錯失就難以挽回。

同時985高校比211高校,在福利和收入方面會更好。教師不能不考慮學生,985高校的學生也更好,教學會更輕鬆。

綜上所述,我個人比較傾向選擇985高校。你有什麼好的看法,寫在評論區吧!


中考政治劉老師


其實你這個問題就不是很對,說明你不太瞭解高校的情況。博士畢業,想留高校,若是進985高校(不是想進就能進的,篩選條件很嚴格,本科非985或211的不必考慮,另外還有科研有要求,就是發表文章的情況),一般要先進站做博後,會與學校簽訂一個合同,一般年限是三年期限,完成學校規定的考核任務,不能完成的可以延期兩年,若是還不能完成,就只能解聘走人。但是,完成了合同規定的任務,就可以拿到編制。若是進211及以下的高校,基本不會有啥限制,只要去,夠學校聘用的條件的博士就有編制,也不會強制進站做博後。即使如此,選擇985高校都博士仍然很多,每年也會淘汰很多人。我熟悉的一個博後,經過五年多的努力,最終還是被淘汰,今年去了陝師大。總體來說,有能力的人還是挺多的,願意進985高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