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治理+微服務!海寧這條老街走出共建共治共享新路

2019-04-11 21:28

據嘉興日報

微治理+微服务!海宁这条老街走出共建共治共享新路

敲銅鑼、打梆子,身著短褂、腰纏繫帶……每天晚上7點,在海寧的南關廂歷史街區,一支“打更小隊”會準時從牌樓出發,沿著白牆灰瓦的老街,踏著青石板小路,邊走邊提醒街區內的商戶和居民注意安全。這是由南關廂商鋪聯盟發起的“鄰里守望·紅暖關廂打更人”志願服務活動,由47家志願商鋪店主每天輪值打更。

如果說主幹道、名景點是一座城市光鮮“面子”的話,那麼,一條條小街道、小巷子就構成了雖不起眼但卻最鮮活可感的“裡子”。

南關廂街區始建於明朝末年,地處海寧市中心城區。街不長,南北約350米,東西寬50餘米,2015年完成保護性修建後正式對外開放,目前有70多家商鋪入駐。近年來,南關廂社區抓住古街新開的機會,通過在街區建立自治組織——商鋪聯盟,促進街區的繁榮、發展與平安,走出了一條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之路。

南關廂社區調解室裡有一幅書法叫《有話好說》。這是南關廂一家美術館的老闆蔣中健送來的。蔣中健曾是一起糾紛的當事人,當時社區幹部和商鋪聯盟採取“背靠背”讓他和另一名當事人分別“訴苦”,又從法理、情理方面擺事實、講道理,最終解開了雙方的心結,使問題得到了妥善解決。如今,他也成了熱心為社區服務的一分子。“所以在知道社區建了新的調解室後,我一定要送幅字來。”蔣中健說,“新時代楓橋經驗是什麼,我覺得這四個字最合適。以後有什麼,儘管說、都好說。”

根據南關廂商鋪聯盟《章程》規定,凡入會商鋪須簽訂《志願商鋪守則》,遵守五項規定,即遵紀守法、奉獻他人、誠信經營、文明服務、美化環境。在建立會員准入制度的基礎上,商鋪聯盟還規範聯盟發展四項制度:一是例會制度,每月一次定期召開商鋪聯盟骨幹會議,共商街區發展對策;二是積分制度,凡商鋪參與志願服務、創新活動載體、服務文明建設等,給予相應的積分;三是評議制度,推行“三評議”機制,開展“組織評選、商鋪互評、群眾督評”;四是評星推優制度,結合積分及評議情況,每年年底評選出一批模範商鋪、志願之星、創新之星,並在適當位置進行展示,增強榮譽感。

通過一系列富有創意的制度建設,南關廂社區有效推動各志願商鋪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發展。同時,還設立“全科網格”黨群工作站,在每月15日定期召開“民情分析會”,對日常收集到的安全隱患、環境衛生、鄰鋪糾紛、社情民意等,商議解決方案,發揮聯盟自身優勢進行處理,有效減輕社區對街區的管理壓力。

據瞭解,南關廂社區建立商鋪聯盟,聚力街區社會治理“微”要素,以“微治理”+“微服務”的創新做法,被納入浙江省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100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