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政务服务为创新创业“搭台清障”

“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3月26日,在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经开综合服务大厅内,智能登记注册机器人正在帮助市民张建国录入个人信息。“我今年55岁了,眼睛花了,连填表格上面的字都看不清,多亏有了这个智能机器人。”张建国说。

不需要填写纸质资料,不需要在窗口等待叫号。2018年12月8日,西北首批智能登记注册机器人自助服务终端落户西安经开区,办事企业和群众可通过与机器人对话采集相关信息数据,当场就可办结营业执照。

“最多跑一次”“24小时服务不打烊”“智能政务服务驿站”……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经开功能区持续推进简政放权,不断优化政务服务,通过建载体、搭平台、强政策,着力为创新创业“搭台清障”。

2018年,西安经开区以落实“营商环境提升年”为主线,以缩短产业项目落地为目标,从企业入区、企业发展、项目服务等多个环节着手,有针对性地打造精准政务服务。西安经开区全力推行“一站两口三全”服务模式。“一站”即实施项目审批“一站式服务”;“两口”即严把项目“入口”和“出口”关,力促项目投产;“三全”即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服务理念。

在此服务模式统领下,2018年西安经开区130项事项实现了集中审批,448项办事事项实现了“最多跑一次”,24项事项实现了“一次也不用跑”。同时,西安经开区还在西安市首家推行“365×24不打烊”政务服务,构建起区政务大厅、园区(街区)智能服务驿站、社区便民服务站“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全天候政务服务体系。

3月27日19时,在西安经开区草滩科创园智能政务服务驿站里,园区内一家企业的会计张立新正通过智能政务服务驿站开具完税证明。该智能政务服务驿站有工商、税务、公安、社保四大板块,可24小时办理企业设立核名、企业登记、开具完税证明等40余项业务。张立新说:“不排队、不跑腿,随时就可办理业务,真是把服务送到了家门口。”

西安经开区不断完善项目服务全过程跟踪帮办代办、容缺受理等工作机制,先后出台实施了支持工业、服务业、总部经济产业发展的“2N1”政策;深入开展亲商助企、“百团千人进万家”等活动。截至去年年底,西安经开区施工许可办理环节由原来的50多个压缩至13个;水电气暖报装时间均压缩至5天内,最快3天内办结;纳税网上办税率达到96%;不动产首次登记压缩至2天内办结;初步实现新设立企业办理营业执照、刻制公章、开立银行账户等事项3个工作日内办结。

3月18日,博世力士乐(西安)电子传动与控制有限公司二期扩建项目在西安经开区正式破土动工。按照常规审批方式可能需数月甚至半年以上,但在如今的审批模式下,仅用37个工作日就完成了全部施工许可。

良好的营商环境加上“五星级”的政务服务,西安经开区受到了众多外来客商的青睐。2018年,5个世界500强项目、2个中国500强投资项目、1个百亿元工业项目、2家高品质酒店、5个百强互联网项目等纷纷落户西安经开区。

如今,西安经开区已成为创业者的乐土,各类企业在这里加速聚集,优质的营商环境正释放出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源源动力。截至今年2月底,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经开功能区累计新注册企业773家,总注册资本达396.5亿元,其中1亿元以上企业34家。(陕西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