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高跟鞋》:阿根廷作家关注旅阿华人悲剧


在阿根廷生活过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恐惧感:与死神擦肩而过,但最为恐惧并非自己的面对死神的降临,而是亲眼目睹了自己的亲人在一场悲剧中被死神带走。

无论是2001年还是2013年的大规模哄抢,时至今日,不少人还对这两次阿根廷大规模哄抢记忆犹新,这也许是阿根廷华人社团史上最悲惨的两次灾难。这样的灾难最恐怖的并非是被洗劫一空,因为可以东山再起,而是亲眼目睹了自己的亲人在灾难中的离世,这样的阴影可能会伴随一生。日前,阿根廷作家费德里科·让梅尔在西班牙出版的小说《高跟鞋》引起了西语国家对阿根廷这个华人移民团体的关注。

小说是根据2013年12月的那场大规模哄抢为背景创作的。在那年的圣诞前夕,科尔多瓦省的警察为了涨工资举行了一场大罢工,由此爆发了大规模的哄抢,先从科尔多瓦省开始,逐步蔓延到圣菲省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经营超市的华人华侨成为了这场哄抢中最大的受害者。有媒体将这场哄抢称之为阿根廷内战。

《高跟鞋》塑造的是一个从小在阿根廷长大的中国少女。2003年,5岁的索尼娅被他父亲从江苏带到阿根廷。她父亲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省一个叫格柳(Glew)的小城市经营着一家超市。在她15岁的那一年年底,阿根廷多个城市爆发大规模哄抢,他们家的超市也难逃这场浩劫,匪徒先是将超市洗劫一空,在离开时,有人在超市内扔了一个点燃汽油罐,一把火将超市烧光。索尼娅的父亲被这场大火困在了超市内而身亡。

逃生后的索尼娅在安葬完父亲之后回到苏州,和她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但只住了几个月,她在爷爷的陪伴下回到了阿根廷,在一家公司做西班牙语翻译。她同时经常回到父亲去世的地方,拜访她曾经的邻居好友,收集各种与父亲的死亡有关所有信息,希望通过司法公正将凶手缉拿归案,但小说并没有以公正的司法判决,而是以索尼娅的一场有预谋的复仇结尾。

这部小说还两条主线值得深思。第一是文化冲突。索尼娅是一个在阿根廷长大的中国少女,她尽管在中国出生,但从小接受的是阿根廷教育。或者说,她是中国人,但对中国文化是陌生的,但自从她父亲遇难之后,她对阿根廷这个国家变得更陌生。所以小说中15岁的她说:“我不知道我是谁,我不知道我是中国人还是阿根廷人,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是女人了,或者还依然是少女。”所以作者以高跟鞋为书名,穿着高跟鞋的少女缓慢地往返于中国和阿根廷两种文化之间寻找自己的归属感。

第二,到底是静等司法判决还是为父报仇。这是一个在阿根廷富有争议性问题,阿根廷刑事案件的处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五月广场的母亲和祖母就是追求司法公正的组织,他们的孩子被在几十年代军事政变中被残杀或被失踪,至今还有大量的案件依然是悬而未决的案件。但是,作为一个15岁的移民少女,父亲的死亡一直折磨着她,她的心里充满着仇恨,她无法等到这个遥遥无期的司法裁决,凶手还逍遥法外,她何能心安,所以她需要报仇。但报仇的结果并没有出现在小说的篇幅中。

让梅尔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哲学文学院的教授,是塞万提斯研究者。2008年他凭借着塞万提斯的传记体小说《米歇尔》获得号角报小说奖,这个奖项在当今的阿根廷文坛具有很高的地位。

让梅尔也是一位富有中国情节的作家。从1997年就开始跟中国人打交道。当时在他家附近有一家小超市,是一对中国夫妇经营的。他几乎每天都会带着儿子去这家小超市买烟,给儿子买巧克力。中国夫妻亲善的笑容让他们很快成为了好朋友,他由此也开始喜欢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他曾问他儿子,如果有钱了最想去哪里,他儿子说最想去中国。2008年他获得小说奖之后,他儿子最关心的是什么时候拿着奖金带他去中国。2010年2月,父子两到了中国,游了北京、西安、上海和杭州。回到阿根廷之后,他就萌发了写一部与中国人有关的小说,直到《高跟鞋》问世。

小说《高跟鞋》:阿根廷作家关注旅阿华人悲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