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区块链实验室:区块链时代的财富逻辑

不知道大家意识到没有,区块链时代的主要商业模式发生了变化。

其实时代每往前发展一个阶段,主流商业模式都在悄悄发生变化,只不过有的人比较敏感,意识得早,有些人一直生活在原地,根本没有意识到。

A、工商业时代

比如说,在传统的工商业时代,盈利主要靠的是收入、利润、现金流这些东西。你的生产出来的商品越多、品牌越响,那么你就卖得越多,那么你的收入就会越多;同时你的规模越大,那么你的单位成本就越低;在收入越多的同时成本越低,那么你的利润就会越来越大。

这是支配工商业时代的商业模式,可以简单的理解成为规模效应。

B、互联网时代

到了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互联网有其自身的特点,因为互联网天然就是连通的,是直接面向全国、全世界的,很难打出知名度,如果不打出知名度,又很容易湮没在浩瀚的网络中。所以前期需要的投入需要非常大,在一个很漫长的时期基本上都没有收入的,更谈不上利润。

所以要度过这段时期,大部分互联网公司前期都要靠烧钱,并且要烧很长的时间,但是公司一旦开始盈利,盈利增长的速度极快,盈利的规模也很大,甚至短短几年内就会赚远远超过工商业时代十几年收益的总和,比如说阿里巴巴、亚马逊这些公司就是典型的代表。

为了度过这个漫长的烧钱时期,大部分公司都需要依靠资本的力量,这时财富的主要逻辑是融资和上市,很多企业IPO成功就像“上岸”一样,只要公司能上市,那么财富就是按几何倍数的增长。

有很多人一直没想通,一家连年亏损的互联网公司,对社会有什么价值?为什么值这么多钱?其实是没有理解背后财富逻辑的变化。

公司上市的前提就是你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足够大,知名度要足够大,流量要足够大,所以这个时候的商业模式也叫做流量经济。

C、区块链时代

到了区块链时代,财富逻辑又发生了变化。

大部分区块链项目无法直接与法币对接,也没有实体的产品,好不容易有一些线上的产品,代码还是开源的,所以收入、利润那一套不管用;而且大部分区块链项目一出身就自带TOKEN,就自带了上市的功能,所以传统的资本运作这一套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除开交易所、矿机、矿场这些与区块链相关,但实质上却是传统工商业和互联网的公司,一个真正去中心化的区块链项目,它核心的盈利来源是币价的上涨。

有人把这个时代的商业模式叫做社区经济,感觉不是很准确,但也找不出更好的词,先凑合着用吧。

开源运动

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我们辛辛苦苦几年的时间,写出来一套代码,然后代码还要开源,开源之后别人可以照抄你的协议,随意的分叉你,你怎么挣钱?

关于这个问题,你要这么想

就好像ETH,代码也是开源,大家都在开源代码的基础上来构建生态,都根据ERC20标准发币,

那么发出来的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而且很多币种都会形成基于ETH的交易对,那么这个时候ETH的用处就大了,ETH自然就值钱了。

如果把ETH当作一种协议,这种协议运用的越广,ETH本身就越值钱,而让TOKEN本身值钱,才是区块链时代的财富逻辑。

结论

在传统工商业时代,依靠规模效应,依靠收入利润;在互联网时代,依靠广告流量,依靠资本市场;而在区块链时代,依靠的是币价——币使用的人越多,币价越高;币使用的范围越广,币价越高。

东华大学区块链实验室:区块链时代的财富逻辑

眼前区块链所身处的场景相当类似于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前互联网时期,不同的互联网构建技术开始陆续出现。现在也和那时一样,下一步发展关键在于找出方式,让这些各自独立的系统能够联合起来,即实现跨链互通。

东华大学区块链实验室:区块链时代的财富逻辑

区块链专家观点:从因特网发展轨迹分析区块链

因特网,又叫国际互联网,英文是Internet。它最早是美国国防部为支持国防研究项目而在1960年建立的一个试验网。随着时间推移,因特网演变为一种架构、一种标准。

在上世纪 80 年代,人们普遍认为,互联网如果想在应用层面有所发展,就必须要与之后形成的网络连接。如今在区块链问题上,我们遇到了相似的情境。就像 TCP/IP 之于互联网。互联网技术诞生初期,也是许多独立分散的内联网,直到因特网发展出一套统一的基础通信协议—TCP/IP,将各个孤立系统连接起来后,才有了今日所看到的全球互联网。

如果某公链也可以成为互联网的前身因特网一样,然后公链自身原生数字货币成为价值互链网交换标准协议后,当别人调用公链的API和SDK的时候,那说明他本身与公链就有合作;

当别人Copy公链的协议,Clone公链的代码,那说明他本身也支持这个公链的,以及背后的智能合约与生态。

如果某公链成为全球互链网架构和价值交换协议的话,那么价值将是非常巨大的,我们很是期待这样的公链出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