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爽最是安吉白

鮮爽最是安吉白

我的綠茶三兄妹中大哥金石洌-野生顧渚紫筍、么妹小喬-洞庭碧螺春都相繼出世,就剩下二姐高山安吉白茶“佩玉”了。咱們今天就來聊一聊綠茶中滋味最鮮爽的茶---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是大家叫慣了的名字,實際應該叫做-安吉白葉綠茶。它是綠茶,不是白茶。要是還有沒弄懂茶葉是怎麼分類的朋友,去看一下我前面的文章《綠茶是長在一棵叫做“綠茶樹”的樹上嗎?》,先把最基礎的綠、白、黃、青、紅、黑六大茶類的劃分搞明白。

鮮爽最是安吉白

安吉,是浙江省湖州市的下轄縣,跟出顧渚紫筍的湖州長興縣為鄰。要不怎麼說湖州是個神奇的地方,茶文化祥瑞之地呢,好茶都扎堆兒到這兒了。安吉縣歷史悠久,建縣於漢中平二年(185年),取《詩經》“安且吉兮”之意得名,是古越國重要的活動地。安吉在天目山的北麓,綿綿群山,森森竹海,雲霧繚繞,土壤肥沃,植被覆蓋達60%。“川源五百里,修竹半期間”,素有“中國竹鄉”之稱。大家還記得奧斯卡獲獎影片,李安執導、發哥跟章子怡主演的電影《臥虎藏龍》吧,裡面的很多鏡頭都是在安吉縣“中國大竹海”景區拍攝的。《臥虎藏龍》中竹海比武的精彩鏡頭,還獲得了“十大經典旅遊電影橋段”的稱號。

鮮爽最是安吉白

(照片來自網絡)

安吉白茶葉子顏色的白化是一種明顯的葉綠素缺失突變的結果。類似武夷巖茶四大名叢裡的白雞冠的白化。早春,安吉白茶的茶芽剛萌發,因為溫度低,葉綠素的合成被阻斷,所以就出現了呈白色的芽葉。在清明前萌發的嫩芽為嫩白綠偏黃。在穀雨前,色漸淡,多數呈玉白色。雨後至夏至前,逐漸轉為白綠相間。夏至後,芽葉恢復為全綠,跟一般茶葉的顏色就沒多大區別了。明前頭採的安吉白茶,它的白化度往往並不高,綠中泛黃,葉脈微綠,清新,淡雅,鮮爽,耐泡程度要好於稍後玉白色的葉片。這是上品安吉白茶特有的性狀。

鮮爽最是安吉白

“白茶”二字,從我得到的資料看,最早出現在唐朝(公元780)陸羽《茶經•七之事》篇“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之句。

“白葉茶”三字的最早記載,是成書於宋治平元年(1064)的茶書《東溪試茶錄》裡,作者宋子安在書中寫道:“茶之名有七:一曰白葉茶,民間大重,出於近歲,園焙時有之。地不以山川遠近,發不以社之先後,芽葉如紙,民間以為茶瑞,取其第一者為鬥茶,而氣味殊薄,非食茶之比。” 。成書於大觀元年(1107)的《大觀茶論》記載的更為詳盡。宋徽宗趙佶在《大觀茶論》裡寫道:“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敷闡,其葉瑩薄。崖林之間,偶然生出,雖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過四、五家,生者不過一、二株,所造止於二、三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難蒸焙,湯火一失,則已變而為常品。須製造精微,運度得宜,則表裡昭徹,如玉之在璞,它無與倫也;淺焙亦有之,但品不及。””芽葉如紙”,”其葉瑩薄”這兩處記載,都說出了白葉茶的特點。

自宋之後文獻,一直未找到明確記載白葉茶的文字資料。1930年,根據安吉縣孝豐鎮的縣誌記載,在當地一個叫馬鈴崗的地方,發現了數十棵野生白茶樹,“枝頭所抽之嫩葉色白如玉,焙後微黃,為當地金光寺廟產”。

鮮爽最是安吉白

1982年在安吉縣天荒坪大溪村橫坑塢海拔800m之處,發現了一株百年以上的白茶樹,嫩葉瑩白,僅主脈呈現微綠色,樹間極少結籽,它的芽葉形態與古籍上描述的特別接近,它就是現在安吉白茶的母樹。浙江大學茶學系、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經過研究,確認安吉白茶主要受低溫誘導發生突變,把它稱為低溫敏感型白葉茶。經過人工扦插選育繁殖,當地農業部門無性繁殖出了大溪白茶茶苗,並在1996年實現了初具規模化的產量。大溪白茶就是咱們現在常說的“安吉白葉一號”。

鮮爽最是安吉白

安吉白茶的最大特點就是鮮爽淡雅,在所有的綠茶里名列第一。為什麼會這樣呢?主要是由安吉白茶中所含內質呈“高氨低酚”的特性決定的。早春的低溫,讓安吉白茶葉片裡葉綠素的合成受阻,同時,又會促進可溶性蛋白的水解,這就導致了新鮮葉片裡遊離氨基酸的上升。安吉白茶的氨基酸含量一般會在6%-7%,比其他綠茶高一倍左右。而茶多酚的含量,又大約是其他綠茶的一半。高氨低酚的絕妙搭配,造就了安吉白茶清新,淡雅,鮮爽的獨特風味,讓您一飲難忘!

鮮爽最是安吉白

安吉白茶,玻璃杯泡,湯水中如玉鳳只只,翩翩飛揚起舞;又似晶瑩雪片,紛揚而落,是我見過的茶湯景象最嫵媚動人的綠茶。 喝一杯安吉白茶吧,感受一下那極致鮮爽淡雅的滋味。

有詩云:“ 山高露潤出奇葩,古樹原生白嫩芽;隱跡雲崖千百載,如今香滿萬人家。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