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新型诈骗:通过撤销非本人授权交易来套取银行卡信息!

近年来,电信诈骗、银行卡盗刷案件层出不穷,盗刷手段花样翻新。此前,盗刷大多出现在信用卡,如今已逐渐涵盖了几乎所有银行卡。在这个金融变革的重要关口,面对客户资金被盗案件居高难下、资金被盗损失追偿率依然较低的现状,转换思路,增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和“责任溯源”观念,不但有利于增加对受害人损失的补救机会,更有利于加强社会责任体系塑造。

警惕新型诈骗:通过撤销非本人授权交易来套取银行卡信息!

案例:

客户李某来到银行网点向当值大堂经理反映,在其本人没有进行实际操作的情况下,自己的借记卡完成了一笔购汇交易,随后又收到了一条短信告知该交易为系统误操作,并且需要客户提供短信验证码进行取消。通过柜面查证,该借记卡确实在网上完成了一笔购汇交易。

在认真听取了客户的细节描述后,当值柜员及柜组长确认这一交易为一起新型电信诈骗案例——通过撤销非本人授权交易来套取银行卡验证码等信息。该客户极有可能是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中操作了网银,导致网银相关登录密码、交易密码被不法分子的钓鱼软件获取,不法分子由此可直接操作客户网银;进而,不法分子通过在网银上购买基金、外汇等产品、然后撤销交易的方式,套取到客户短信验证码,从而可以修改客户网银的绑定手机号,最终完全控制客户网银,转移客户资金。

鉴于该客户借记卡密码等相关信息已被不法分子获取,银行建议客户,对该卡片做销卡处理,但客户因个人原因拒绝了销卡的提议。为确保客户资金的安全,网点柜员采取了折衷的办法,为客户办理了新的借记卡,并将所有款项转移至新卡,原借记卡中金额为零。随后,了解到原借记卡同时也是该客户的工资卡,银行特别叮嘱客户,及时告知其公司财务更改工资卡号,以免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一个月后,该客户再次来到网点,声称借记卡又被盗刷一万元,情绪异常激动。网点会计主管与柜组长一面稳定客户的情绪,保证网点其他客户正常办理业务,一面努力与客户沟通,询问具体情况。

经了解,该客户此前确实在不确定情况下提供了短信验证码,由此,不法分子掌握了该借记卡的所有信息!加之,由于公司财务的失误,忘记了更改客户的工资卡号,当月工资仍然打到了客户原有的借记卡上。不法分子看到卡里有钱,随即实施了盗刷行为。

对此,网点员工第一时间展开了资金去向的调查,并最终确认该笔资金是通过中国银联厦门分公司划转到福建海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用于购买等值一万元的游戏币。随后客户与银联厦门分公司取得了联系,沟通款项划转的时间、验密方式、授权等详细信息,最终证明款项划转并非客户本人的真实意愿反映,客户有权追回自己的资金。银联方面表示,将于五个工作日内给予合理答复。两日后,客户来电告知,被盗刷资金已被退回卡上。综上,针对客户来网点反映未经本人操作购买基金、外汇等产品的情况,银行方应引起警惕,需详细和客户确认其日常用卡的细节。

警惕新型诈骗:通过撤销非本人授权交易来套取银行卡信息!

互动:

盗刷纠纷法律分析要点

借记卡持有人与银行之间形成的是储蓄合同关系。银行负有保障持卡人账户内资金安全并按时支付相应利息的义务,持卡人负有须妥善保管银行卡以及账户信息和密码的义务。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公安部 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的通知》中第三条规定,“对于银行卡信息可能发生泄露的,发卡机构应联系持卡人,提示持卡人尽快换卡或修改密码”;

第十五条规定:“中国银联要建立交易数据记录、分析和监控系统,加强可疑交易监控和分析,对交易风险进行综合、动态评估和分类管理,保护账户和交易信息安全。中国银联要加强对其分公司和子公司的规范管理,严格执行银行卡相关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将跨行清算业务、收单业务、外包服务业务分离,对因收单和外包服务业务管理不善造成案件和损失的,须承担赔偿责任。”

客户应妥善保管个人信息、账户信息、网银用户名及密码,一定要通过官方网站等正规渠道使用互联网金融的产品和服务,不在网吧、公共WIFI等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登录网银,对于不明链接不要轻易点击,养成定期修改密码的习惯,以免不法分子“钓鱼”。

审 核:孔德梅

编 辑:刘玥含

运 营:海西州银行业协会

【版权声明】:本站转载作品均已注明出处,并不代表本站个人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柴达木微金融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