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村融合最和谐 磐安安文破而后立引领乡村发展振兴

“拆了半座城,拆了十个村”,这是安文街道党工委书记施时喜对街道2018年工作简单明了的一句总结。自2017年以来,磐安县安文街道启动史上最大规模的拆迁改造,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进行城市革新,破而后立,除旧更新。“3年征迁、5年建设”,一个宜居宜游的“品质山城”磐安呼之欲出。

花溪“景村共荣” 时代已来

十里平板花溪,是游客心驰神往的亲水嬉戏之地。昨天,站在一幢幢房屋桩基前,花溪村党支部书记李茂华的心情很欢快,也百感交集。忙于建房的村民三三两两经过李茂华身旁时,不忘给书记递根烟,然后笑呵呵地聊上几句,“汇报”自家的施工进度。“别看现在还是一片忙乱的工地,到今年10月1日就是另一副模样了。”李茂华对记者说,那时候,脱胎换骨了的花溪,完美实现“一花一世界、一溪一天地”的村中有景、景中有村、景村共融的美好生活。

在一处建房工地上,农户傅女士正和家人在搬石块。她开心地告诉记者,拆除旧房后,他们以最高价拍得现在的屋基,正对平板溪的核心景点,位置非常好。建好后,他们家打算出租给客商开民宿、酒店。“老家造新房,我女儿最开心了,喊着以后要多回老家住住。”傅女士说,打小生活在城里的女儿,一晚也没在老家住过,嫌老房子太破旧,连个卫生间也没,“老家新房的设施以后只会比城里好,等造好了,一家人要抢着回老家了”。

当了31年村支书的李茂华,看着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从无到有,从初立景区到游客盈门的国家AAAA级景区,直到2016年启动的改造提升工程,他知道花溪发展的新时代已来临。

景村融合最和谐 磐安安文破而后立引领乡村发展振兴

去过花溪的市民,都知道,平板溪好玩不厌,就是坐落在景区里的村庄房屋破败、设施陈旧道路狭窄、卫生脏乱,与花溪美景格格不入。其实,位于景区内的石下、田里壁两个自然村的旧村改造工程,早在2005年、2011年就提上了议事日程,然而最终都没成功。两个自然村的村民意见不一,有“街面房”稳定营业收入的村民不愿拆,手头不宽裕的村民不敢拆,对政策不理解的村民不肯拆。

一边是景中村拆迁改造提升势在必行,一边是停业施工损失数以千万元计,拆迁农户安置难题又是一大堆。安文街道花溪老村改造拆迁工作组迎难而上,发挥村两委、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以阳光透明的拆迁工作作风,让百姓信服。村主任李相画第一个带头签约,在主景区主干道有“街面房”的村委会副主任丁荣正也二话没说就签了约。十几个日夜不眠不休地入户做工作,有村民松口同意签约,哪怕是半夜,哪怕在省外,工作组的街道及村干部发动汽车便飞奔而去。短短两个月,涉及173户的拆迁签约全面完成。

今年是花溪村停业重建的第3个年头。为更好地打造花溪这一“金名片”。前不久,安文街道会同磐安县农业农村局专门组织了花溪村民考察团,带队到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镇民宿精品村取经、学习。

“村民学习热情高涨,可见大家都很期待重建后的花溪开发。”安文街道办事处主任傅圣阳告诉记者,今后,街道与村里齐心协力,科学谋划,把花溪村打造成有情怀、有温度、有活力、有市场的个性化高端民宿群。“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安文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施时喜鼓励花溪村民找准自身定位,建高端民宿、精品民宿、品牌民宿,放下“铁饭碗”,捧起旅游“金饭碗”。

未来花溪的蓝图已画好,只待下半年新村启用,景区重整开业。用磐安县委书记傅显明的话来说,花溪要做到:建筑风格有特色,旅游业态更丰富,景村融合最和谐。

景村融合最和谐 磐安安文破而后立引领乡村发展振兴

东川村拆旧建新 “花漫”美丽家园

春日晴好,满山坡鲜花盛开,十亩“彩霞”,踏青赏花的省内绝佳地点,当之无愧是磐安县安文街道东川村。位于群山之中的村子周围,漫山遍野是野樱树,大片大片地开成一朵朵云霞。

走在东川内,只见家家户户村民在整理收拾屋内物品。“快来搭把手,一起抬过去!”村中小道上,三四名村民抬着一个大衣柜往村口走。村口立着一排活动板房,里面堆满村民们各式各样的家具物什。

“等村民一腾空旧屋,我们的挖掘机就集中开拆。”村主任傅韩锋告诉记者,考虑到安置条件有限,旧村拆迁分两期进行,首期179户村民已签订征迁协议,拆除房屋72户、141间,统一规划先期安置40户村民120间屋基。

沿溪而建的东川村,看上去很美,实则是一个破落的小山村。走进村里,记者看到,大多数农户的泥木结构房屋颓败倾斜,一些泥房墙体开裂甚至坍塌,触目惊心。村子里除了危房旧房,还有村民零星搭建的一些低矮砖房,房前屋后杂乱堆放着柴火、塑料袋、废弃木块石块等,村容环境脏乱不堪。

“冲着我们村的樱花和香榧古树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杭温高铁即将动工,我们真的等不起了。”村支书傅永钢告诉记者,去年5月,他们正式启动城郊村改造,经过土地丈量、确权和腾空,今年7月第一批旧房拆空。

最早拆迁建房的农户傅中和夫妻俩,正在新房里忙碌,今年78岁的傅中和告诉记者,5间破房拆后建了5间3层楼房,今年下半年结顶,打算自己开个民宿。“来的游客那么多,做餐饮、住宿的生意肯定好。”傅中和说,两个儿子已打算返村创业。

东川村共有305户、1005人,距磐安城区仅十几分钟车程,该村不止是省内最大的赏野胜地,还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香榧古村。在东川村,游客可以观赏到一簇簇香榧古树群,500年以上树龄的就有600多棵,其中最大一棵“中国香榧王”,树高30米,胸径2.98米,冠幅23×23米,树龄1500年以上。

依托磐安县樱花谷项目建设,东川村对周边野樱树和香榧古树进行了精心抚育和保护,还专门建设了游步道方便游客赏花,今年3月中下旬,野樱花绽放得最为绚烂的日子里,东川成了“网红村”,一时间游人纷至沓来。

古村、古树、古道、古风交织,一幅恬淡悠闲的东川乡村图景,在野樱的点缀下,更是让人流连忘返。野樱山上,村中边坡,几台挖掘机正加紧施工。“我们不仅要让村民住上好房子,还要让村里的香榧树、野樱花变成‘发财树’,开发野樱酒等系列农家产品,挖掘古树观赏游线路。”傅永钢说。

景村融合最和谐 磐安安文破而后立引领乡村发展振兴

城郊村嬗变之路 筑梦乡村振兴

花溪、东川村,是安文街道城郊村改造的两个典型样本,作为磐安县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安文街道的城郊村改造以“改造一个、成功一个”态势有序推进。

在溪文村,只见村老区旧址已夷为平地,旁边山坡空地上,几台挖掘机在紧张作业,四五辆重型卡车来回穿梭。马路对面的新区,一幢幢小洋楼已拔地而起,房屋主体工程也基本完成。

溪文村位于安文街道南部,距离中心城区1.5公里,全村共252户、600余人。作为县城的南大门,这个“门面村”正在发生蜕变。自2017年12月8日完成第一期44户屋基安置后,老区其他未改造的农户等不住了。

“溪文村签约拆除率达100%,已完成老区房屋拆除及渣土清运,老区排水工程建设已完成。”村支书陈茂金对记者说,114户、202间老区一期屋基安置工作已到位,在县委县政府领导坐镇指挥下,溪文村自我加压,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完成255户、415间房屋拆除工作,安置227户、424间,把村庄建设成更加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

“按照目前进度,今年年底全村农户房屋主体结构可以全部结顶。”村主任王金明告诉记者,一期先行建房的农户早的已装修入住,一楼靠公路旁的民房商铺也出租有收益。根据规划,溪文村新民居以“别墅、四合院、联排、高层”等风格沿溪两岸建造,家家户户门前带有“美丽庭院”,各项基础设施完备,通村道路足够宽敞。

在拆建时,溪文村还与农业农村局、文化旅游局对接联系,将在村里开办“共享农屋”项目,让村民安居时也能增加收入。

溪文村的强势推进带动了其他城郊村,也让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目前,10个城郊村的改造如火如荼,联进村已完成规划红线放样及160余亩土地丈量工作;岭外村完成140余户房屋评估丈量工作,新区防洪堤建设已完成70%;双坑村自启动改造以来,已完成4次屋基安置,共拆除房屋210户399间,先后安置农户204户678间,新区85%房屋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目前老区屋基已进入平整收尾阶段。

“城郊村是座富矿,未来发展可期,抓好城郊村改造就是筑牢乡村振兴的根基。”安文街道党工委书记施时喜的笔记本上,辖内10个城郊村改造进展情况实时更新,下步工作一一安排就绪。“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能早一天就决不晚半天。”在施时喜看来,城郊村早改一天,村民收益就多一天。

一直以来,城郊村存在规划管理无序、布局结构混乱、基础设施缺失等问题,不仅降低居民生活质量,还影响城市整体面貌。改造难、拆迁难,做工作更难,城郊村改造也是令人头疼的“痼疾”。然而,在安文街道攻坚克难下,这些难点全迎刃而解,他们坚持拆建结合、精准发力,同步推进10个城郊村改造,涉及2239户、4879人。

磐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郊村改造工作,县委书记傅显明多次调研城郊村改造。磐安县专门出台文件,建立县处级领导联系蹲点城郊村改造制度,每个城郊村都安排一名县领导蹲点联系,安文街道10个改造的城郊村,对应联系的县处级领导就有12位。这让改造的村子更有了底气。“联系我们村的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秋良,有时间就下村蹲点,时刻关注改造进展情况,遇难题及时帮助村里解决。”溪文村村支书陈茂金对记者说,溪文改造进展很顺利,获2018年度磐安县安文街道农村工作目标考核一等奖。

一年多来,从大刀阔斧签协议、拆旧房,到精耕细作建新房、美村貌,突出特色,合理规划实施,安文街道的城郊村改造按照既定目标,以“一天也不耽搁、一刻也不懈怠”的精神,加大力度快速推进。

未来几年,安文街道将在10个村基础上进一步“扩面、放量、提速”,全力筑牢乡村振兴根基,加强规划管控,提升村庄品位;倡导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安置方案;充分发挥县领导联系蹲点城郊村改造的优势,推行街道领导包村、干部包户、党员联系、部门协作的模式;明晰责任、倒排时间、挂图作战,实行重奖重罚,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一环紧着一环拧,一锤接着一锤敲,打赢城郊村改造攻坚战。

安文街道镇村干部策马扬鞭、埋头苦干,用铁军的勇气和气势,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强势推进城郊村改造,实现乡村产业更兴、生态更美、风气更清、治理更优、农民更富的目标。

在城郊村改造中,安文村民走向了嬗变之路,告别棚户区、危旧房,住上新房子,迎来更舒适更有质量的幸福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