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额事业编能否变成全额事业编?

泡泡2180724


差额事业编是不可能变为全额事业编的,这属于逆向流动,现在是严格禁止的。

事业单位按拨款性质分类,分为全额拨款单位,差额拨款单位,自收自支拨款单位。全额拨款单位人员工资待遇全部由各级财政负担,比如,县里的全额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全部由县财政负担,工资每个月会由财政局国库账户打到个人工资卡上。差额拨款单位人员工资部分由县财政负担,部分由单位负担,县财政局每个月只会给单位打部分款项,剩下的由单位自行补齐。自收自支单位人员工资全部由单位负担,单位有钱就能发了工资,如果单位没钱,工资也就没着落了。

现在差额事业和自收自支事业编是转不成全额事业编制的。想要转入,只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考录,但是很多人因为年龄而不符合事业单位考录条件。另一种是机构改革,机构改革的时候有些单位人员会被划转到一些全额拨款单位,但也只是一小部分单位有机会划转,大部分人员经费形式还是保持不变。

总之,差额事业或自收自支事业是很难转成全额的。


中省直遴选


能,随着政府收费职能的取消,许多差额变成了全额;随着公益保障事业的发展,一部分差额也变成了全额。

1、收费职能取消。在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许多政府事业性收费职能全取消,比如强制检测检验类,评估评审类,防治防疫类,检查登记类,工商登记证照类,个体经营类等等。基本上除了一些必要的费用,所有涉企、涉事类,与群众与营商环境密切相关的行业,这几年基本上都取消了相应的收费职能。国家简政放权,优化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就是基本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改革举措。降低准入门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也是政府改革的方向之一。宽进严管,扶持微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拓宽地方财税收入来源,以税代费,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政府在发展环境方面下了苦功,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随着收费职能的取消,这些原来有收费职能的事业单位,由原来的自收自支类、差额供给类事业单位,变成了全额供给的事业单位。

2、公益保障类。乡镇卫生院原来是差额事业单位,因为国家对基层卫生医疗事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过程中,国家将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划分为公益二业事业单位,将乡镇卫生院划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全部为全额供给。乡镇卫生院,如果收入情况良好,依然为差额供给,对一些收益情况一般,多数承担基层医疗保障职能的卫生院,则基本上全额供给。本地12个乡镇卫生院,除过两个中心卫生院是差额供给,但差额比例仅为5%,即地方财政95%供给,这个全额也没有什么区别,其它10所乡镇卫生院也是差额,但财政100%供给,只是性质为差额,如果以后收益情况良好,根据实际收益制定差额比例。此类公益事业单位,重点在保障。

3、部分自收自支类事业单位,也根据具体经营情况,由政府兜底保障。一些原来是收费,属于自收自支类的事业单位,后来改为免费服务,这部分事业单位在今后改革过程中,也改为全额供给。其单位根据性质,改企或者改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像政府招待所之类改企,培训服务中心中的正式职工改为事业单位职工。


真宁腔调


【1】定编基本情况

一家事业单位在成立之初,相关的管理部门,会根据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明确性质。以前主要是明确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或者自收自支。今后主要明确为公益一类或者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性质确定之后,配备相应的事业编制。比如,差额拨款事业单位,配备的就是差额拨款事业编制。一个事业单位性质确定之后,一段时期之内不会进行大的调整,但是不代表永远不会调整。而在这个调整过程中,事业单位以及编制的性质有可能发生变化。

【2】可能性之一:完全承担公益职能

前面已经说了,事业单位定性主要看承担什么样的职能职责。例如,某公园管理中心,是一家事业单位,以前既承担部分公益职能,又可以获得门票收入等,被定性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后面由于实行全部免费开放之后,不再收取门票或者其他收入,完全承担公益服务职能,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从差额拨款改为全额拨款。

【3】可能性之二:机构改革的调整

机构改革过程中,为了进一步理顺职能职责,会对部分事业单位进行调整,有撤销、合并、转企等不同方式。对于原来在差额事业单位中承担公益任务的人员,有可能根据职责的调整,划转至其他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这时候编制可能相应变成全额拨款事业编制。


凭栏思君VIP


不可能吧,全额编制国家规定原则上是只减不增,要是能转的话那也不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