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塘蟲子多不是蟲子的缺點,是你的缺點啊!

河蟹塘蟲子多不是蟲子的缺點,是你的缺點啊!

每年春季,自2月底左右開始,春季水溫逐漸上升,大閘蟹養殖塘口最怕的問題,有三點:

1、水渾,白濁

白天,近看水色還有透明度,稍遠觀察,明顯發現塘口水色有種白茫茫的感受,明顯有種不通透的感受,對水質測試:pH正常偏高,有的塘口略有氨氮,亞硝酸鹽存在。晚上,使用電筒照射水體,會發現大量水生蟲類及浮游生物聚集。

觀察伊樂草叢,已經開始有沾性蟲卵帶掛技和微藻寄生,俗稱掛髒。

2、水難肥起

塘口浮苔絲藻等大型藻類或者雜藻過多,因為大型藻類能夠與小型微藻類競爭水體中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抑制單胞藻類的繁殖和生長。此時肥水不但肥不起來還會使大型絲藻類大量繁殖,從而使水越肥越瘦,塘口水更不好肥。

塘口中浮游生物(原生動物、枝角、輪蟲,孑孓,蠓蚊幼蟲等)過多浮游生物及水生蟲類(原生動物、枝角、輪蟲等)過多,導致肥水後,培養起來的小型微藻類都被浮游生物所攝食,導致代謝性有機廢物增加,塘口渾濁度增加。

芽孢桿菌的作用已被公認。但是,我們在使用時經常發現不同的產品會有不同的效果。有的產品用量少效果好,有的即使大量使用也不見效。為什麼呢?因為微生物製劑核心技術在於菌種的好壞和菌種的數量。很多養殖戶誤認為重量多數量就多。其實並非如此,先進的發酵技術和製劑技術可以使每克產品中的菌總數量達到500億以上。一般的小廠家受制於技術和設備的制約很難達到。同時菌種的好壞更是決定了產品的使用效果。芽孢桿菌是帶有孢子的桿菌總稱,芽孢桿菌的種類多達上百種。有的適合人類腸道,有的適合水質改良,有的適合垃圾處理。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的芽孢桿菌都適合水產養殖。因此,建議大家在選擇產品的時候選擇高含量的產品,因為只有大廠家才能做出高含量的產品,同時他們也會在菌種庫當中選擇適合水產養殖的菌種進行生產。


另外水體PH過高或者過低,也會引發養殖動物的不穩定,導致轉水性水渾!

春季多雨水,幾天陰雨引發微粒土壤入水體比較渾濁,水中的懸浮物過多,作用在水中的營養元素都被懸浮微粒物吸附,從而不能被微藻類所吸收,無法繁殖,所以水肥不起來,塘口邊下風口常有黑膜等死藻帶形成。

3、由於水體中水生蟲類,浮游生物,都進入生長旺盛期及繁殖生理期,在塘口產生大量代謝廢物,引發氨氮到亞硝酸鹽的奔襲,對養殖塘口形成巨大潛在風險。

河蟹塘蟲子多不是蟲子的缺點,是你的缺點啊!


二、這樣的情況的問題根源在哪裡?

有藥店專家說春季塘口的蟲類及浮游生物,不會影響水質,和沉水植物草藻的生長,因為它們只是輪蟲,草蚊幼蟲,線蟲,蠓蟲幼蟲,最多隻對微藻類及枝角類生物有侵害(捕食)。但是,卻忽略了一點,對水體中超限排汙(代謝產物高氨氮的實質),從而影響整體水環境的平衡及自淨功能。造成水白濁,光照透明度不高,引發伊樂藻等沉水植物生長性滯留。從而影響水體中包括溶解氧,氨氮,亞硝酸鹽等指標的惡化現狀。

河蟹塘蟲子多不是蟲子的缺點,是你的缺點啊!


水色白渾,有蟲子

三、那麼春季(3月)養殖塘口有蟲要殺嗎?

答案很簡單,殺與抑必須及時同步!

四、如何安全地解決早春季節的蟲害?

很多專家推崇燈光誘捕水泵抽排法。說這樣的辦法省錢,安全有效。這個辦法可行嗎?原則上確實是可行的,但是,本辦法更適合像高淳,宣城等小塘口,對蟲子調控效果明顯!

多年實踐表明,如果在水面面積30畝以上塘口使用泵抽,本人認為功效比太差,勞民傷財,1個1.5千瓦的電機工作12小時電費不少,蟲子分佈太散,而且抽水有限,要完成全塘過水一遍,人工不算,沒有連續2周工作,根本無法控制。

當然,也可以選擇藥物殺滅,但是單純地使用苦櫟鹼,苦參鹼,楓葉鹼、殺蟲抑蟲,1瓶100克產品,3畝用量,30一35元左右,說是植物提純產品,在你沒有詳細對這些產品做過質量分析,檢驗時,又有幾個廠家復配時,沒有加入農藥有機磷,菊酯成份,提高滅殺效果?

按照幼蟹一殼時的個體,這時間內任何殺蟲控藻對幼蟹蝦將會產生藥害。而且每畝3~4月是幼蟹脫一、二殼的關健時間點,所以在脫殼期為什麼,我們不提倡,使用任何漁藥店非藥品控水的直接原因。

那麼,目前市場上,有沒有安全,高效,副作用小的治理辦法呢?

養蟹者說技術服務團隊告訴你!

答案是當然有,效果槓槓滴,由此帶來的副作用於塘口,你可以忽略不計!

四、這個操作辦法如何操作,如何沒有副作用而且安全有效?

下面告訴大家操作辦法細節:

1、200瓦白熾燈1只,配好100米到200米2芯膠皮電線,防水開關,聚光燈罩。

2、購買含苦參鹼成份的風油精若干瓶或含苦櫟,苦參鹼,楓葉鹼等成份的殺蟲藥(經過幾年驗證北京某公司的XXXX號效果穩定可靠),1%含量的阿維菌素等。

3、每天晚上利用輪蟲,線蟲,孑孓,蠓蟲幼蟲等趨光性本能。每天晚上7:30~22點把白熾燈裝好投影罩投放固定在水面1米8左右高度,投影面積5~10平米大小。半小時後,將藥品濃度稀釋到可殺蟲劑量。使用噴霧器噴霧水體中,光投影蟲類聚集區。每1小時左右時段移動一區(塘口四角),連續3~4晚上。無論塘口大小,基本上可以控制塘口蟲害,水體白濁明顯改善。

4、由於塘口用藥區域有限,通過水體蟲類的趨光性聚集後集中藥殺。避免了大範圍用藥對塘口養殖幼蟹的傷害,又及時地改良了水體白濁化傾向,控制了各種蟲類,原蟲生物的爆發次生災害。最大化減少藥害對水環境的汙染。從而達到綠色養殖的要求。更多的是節約對使用藥品成本的控制,大量節約開支。

5、筆者推薦使用便攜移動式紫外線捕蟲燈頭(黑燈頭)同時配合白熾聚光燈組合使用,使蟲類趨光性產生的效果更強。

最後,希望筆者提供的辦法,能為大家在春季養殖塘口的控蟲過程中,產生效益節約成本。同時又可以減輕大規模用藥對幼蟹等養殖動物的侵害!

最後,謝謝大家的支持和信任!

河蟹塘蟲子多不是蟲子的缺點,是你的缺點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