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雙積分”成績單出爐 重壓之下車企開啟“補分大戰”

2018年4月1日,《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即雙積分管理辦法)正式實施,從此,乘用車企業的考核按照雙積分體系進行管理。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雙積分”政策一直是汽車行業內的熱點話題,然而真正面對正式實施的雙積分壓力,各家車企在這張特殊的“成績單”中表現如何呢?

4月9日,工信部裝備工業司發佈《關於2018年度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情況》,對112家境內車企、29家外國車企“雙積分”進行公示。報告顯示,隨著政策緩衝日漸收緊,2018年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為負分的企業比例有所提高,其中,自主車企在2018年“雙積分”考核中表現較好,佔據市場份額較高的合資車企則普遍承受較大積分壓力。


2018年“雙積分”成績單出爐 重壓之下車企開啟“補分大戰”



一場新能源汽車積分達標的“戰役”,正在國內傳統乘用車製造企業中全面打響。無論是自主品牌、合資品牌還是進口品牌,無論企業最終產生的正積分是否需要依賴新能源汽車,從現在開始,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這道關都要過。對此,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也表示,隨著考核體系的完善,車企將面臨更大的壓力,也將被迫做出相應改變。

上汽、比亞迪領跑積分榜


雙積分政策規定,車企年度生產量或進口量達到3萬輛以上的乘用車企業,才納入雙積分管理體系。因此,此次數據包括了112家境內車企和29家進口車企在內的141家車企。

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中,國內141家乘用車企業共生產/進口乘用車2312.28萬輛,平均燃料消耗量實際值為5.52升/100公里,2018年平均燃料消耗量正積分為987.37萬分,燃料消耗量負積分為299.03萬分,新能源汽車正積分為398.79萬分。有將近六成左右的車企,平均燃料消耗量都實現了正積分。值得注意的是,共有47家車企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為負,而其中,合資車企比例達50%。


2018年“雙積分”成績單出爐 重壓之下車企開啟“補分大戰”



從排名上看,平均燃料消耗量正積分最高的企業是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約為126.42萬分。而作為新能源領域中的龍頭企業,比亞迪更是以超80萬的積分領跑新能源積分榜。平均燃料消耗量負積分最多的企業是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約為-36.98萬分。同時,在新能源汽車積分考核上,46家企業積分為0,包括長安標緻雪鐵龍、華晨雷諾金盃等合資車企,也包括豐田中國、福特中國等進口車企。

根據雙積分政策規定,車企未能滿足新能源積分的要求,將會直接受到暫停高油耗產品申報、暫停高油耗產品生產等處罰,也就意味著車企無法再生產新車。對於包括自主品牌在內的新能源積分較多的車企來說,雙積分較高意味著不僅不會被處罰,還能因此獲利。雖然油耗正積分只能通過結轉和關聯企業來進行轉讓,無法直接交易,但新能源正積分是可以自己交易的。因此,部分積分達到六位數的自主品牌,將因此變身為“賣分大戶”。


2018年“雙積分”成績單出爐 重壓之下車企開啟“補分大戰”



新能源行業激戰在即


對於雙積分不達標車企,可以通過購買其他企業積分來解決問題。2018年7月,乘用車企業雙積分交易平臺正式啟動。不過,目前新能源積分價格尚不明朗。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資深首席專家黃永和透露,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清華大學、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等機構通過計算模型,提出每分1000-1萬元不等的價格。而此前工信部苗圩在發表演講時也透露,過去一年中,積分核算和交易順利完成,118家乘用車企業共完成了107筆積分交易,交易金額達到七億餘元人民幣。

此次還處於公示階段,按照抵扣要求,待正式公佈後,燃料消耗量為負且無法通過自身產生新能源正積分來抵扣時,必須要在90天內採取措施進行抵扣。如果無法抵償歸零,相關車企可能無法上市銷售新品。對於新能源汽車負積分未抵償的企業,工信部將暫停該企業高油耗車型生產。同時,工信部對雙積分新能源積分要求也逐年提高。根據工信部最新公佈的標準,2019年新能源積分所佔比例為10%,2020年積分佔比為12%。


2018年“雙積分”成績單出爐 重壓之下車企開啟“補分大戰”



有業內人士認為,從2019年開始對車企遞增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就是要通過政策的約束,“強制”傳統車企增加新能源汽車產能。顯然,傳統乘用車製造企業對新能源汽車的集中投放以及所帶來的新能源汽車產能集體釋放,已然成為不爭的事實。為了滿足本年度首次設定的10%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各大主流傳統車企紛紛實施了頗為“激進”的新能源汽車投放計劃,一場為滿足政策要求而引發的新能源汽車產能急速擴張“補分大戰”正在展開。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國內將有超過50款新能源汽車陸續投放市場,除了一直以來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據產品數量和市場規模優勢的中國品牌外,跨國公司、合資車企都在2019年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攻勢,投放新能源汽車產品、擴大新能源汽車產能。如大眾汽車今年內在中國市場將陸續投放6款新能源汽車(含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奔馳旗下首款純電動SUV——EQC將於今年年底在國內上市,並由北京奔馳生產;日產計劃2019年向中國市場推出3款純電動車型,未來3年內將實現電動化核心零部件100%在華生產。

隨之而來的,則是產能的爆發式釋放:根據上汽通用的計劃,2020年前別克品牌將在中國新增15萬輛新能源汽車產能;去年,一汽豐田(試駕有禮)天津泰達工廠進行改建,改建完成後新增年產12萬輛新能源汽車產能;廣汽豐田年產2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產能擴建項目也於去年開工。除此之外,東風汽車也曾想用補貼的方式打開局面,曾在公告中稱擬通過提供補貼的方式,提升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電動車銷量,增加新能源汽車積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