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學習,原因竟然與身體有關

1.

早晨,出家門,像往常一樣,我往單位去。走到大路口的時候,一個媽媽呵斥孩子的聲音,引起了我的注意。

媽媽蹲在路邊。孩子站在媽媽的旁邊,右手拎著一袋豆漿。媽媽問:2+2等於幾呀?孩子沒有能夠立刻回答,他抬起了自己的左手,伸出兩個手指頭,又怯怯地伸出第三個手指頭。蠕動著嘴唇似乎在說二……

蹲著的媽媽忽然舉起了手,一下子打到了孩子的手上,口裡厲聲呵斥:“你怎麼這麼笨呀,還數手指頭!”

孩子隨即“哇”的一聲大哭起來。媽媽接著數落道:“都學了這麼久,你還數手指頭,不知道你怎麼這麼笨!”

早晨的街頭只剩下了孩子的哭聲,媽媽蹲在那裡也不願意再說話,估計還生著悶氣。

其實孩子自己已經在想辦法解決問題了,可是母親卻等不及打斷了孩子的學習,最後沉浸在自己的情緒裡,使學習中斷了。

孩子不學習,原因竟然與身體有關

2.

用手按向一隻螞蟻,螞蟻感覺到危險,會拼命的逃離;對著一隻麻雀,長長一聲“喲呵”,麻雀會張開翅膀快速飛走;舉起棍子,對著一條狗,狗察覺到危險,會狂吠著逃跑。

研究發現,動物們只有覺得足夠安全的時候,才會在居住地長久的停留。

你可曾見過動物的假死?赤狐是最愛吃活食的,當野鴨遇上赤狐的時候,為了活命,總是想方設法的逃跑。特別當赤狐突然出現在野鴨背後的時候,野鴨不再逃跑,反而面向著赤狐衝過去。

這個時候赤狐反而不會立刻去抓住自投羅網的獵物,而是節節後退,尋求最佳的捕捉時機,

等到赤狐向野鴨撲過去的時候,野鴨想要逃跑,已經來不及了,它立刻倒在地上裝死。野鴨的裝死可以持續15分鐘。赤狐很狡猾的,此時卻上當受騙了。

赤狐只用腳碰了碰倒地的野鴨,並不去咬它。更有趣的事,有的時候赤狐還會用前爪刨出挖一個小坑,把野鴨的“屍體”推到坑裡,蓋上泥土揚長而去。

孩子不學習,原因竟然與身體有關

3.

求生存是動物的本能,而人的本質是動物。如果你舉起棍子,對著一個孩子,他會怎樣呢?

通常情況下,當孩子們感到不安全的時候,他們的大腦會按照動物的本能指揮著他們逃跑,若是不能逃跑,那還剩下最後一招假死。

這樣的情形,在家庭中比較常見。很平常的打罵一下孩子而已,到底對孩子會形成怎樣的影響呢?

研究表明,孩子大腦皮層最下面靠近頸部後面的位置有一個區域,我們姑且稱它為動物腦。

動物腦是專門管安全的。它會判定現在的環境是否安全。如果安全,那麼就會讓身體繼續呆下去,如果不安全,它就會指揮身體有反應。通常的第一反應便是逃跑。可是大人們太高大了,而且力氣也大。孩子們通常有很強的畏懼心理,一般情況是不敢真正逃跑的。這個時候,動物腦就會指揮孩子們的身體以假死的形式,繼續呆在這個環境裡。

野鴨裝死可以持續15 分鐘,而有的孩子身體銘記了這種創傷,讓這種創傷的體驗,跟著他們一輩子。如果想要讓這種創傷彌合,則需要學習。

4.

如果想要讓孩子們自己憑藉自己的能力來治癒這種創傷,實際上這是比較困難的,而且時間也比較久遠。

基本上等到孩子們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他們早就已經成年,並且沿用著原有的模式,在人生中收穫的更少。

作為父母,如果能夠意識到自己打罵孩子的行為不恰當,能夠有意識的規避並且做適當的調整,不但對於親子關係會有重塑的意義,對於孩子的成長更有非同尋常的價值。

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呢?下面介紹一種練習步驟。只是想要這種練習持續有效,父母必須要全程參與。我們需要了解一點:知道了,並不等於做到;做到了,不等於做好。事情做到哪一個層面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的實踐。

練習一:每天做兩分鐘關注呼吸的練習;要求家長和孩子端坐著,雙手放在腿上,挺直脊背,只關注自己的呼吸及身體的反應。若是走神,練習結束後請記錄下來。每一次練習結束之後,力爭比上一次更能全神貫注地關注自己的呼吸。一段時間能全神貫注關注呼吸之後,可延長練習的時間。

孩子不學習,原因竟然與身體有關

練習二:輔導孩子做作業時,家長先在心裡描述自己在看到題目時身體的反應和內心的感受,其次再詢問孩子的感受;家長再描述自己的注意力移動的過程,及過程中覺察的內容,最後再詢問孩子。

注意:整個過程裡,如果家長感受到了自己有情緒,那麼輔導過程就可以停下來了。等到能夠心平氣和的和孩子談話的時候,再重複以上兩個練習步驟。

荀子《勸學》篇雲,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父母對孩子的打罵早就已經積累在孩子身體裡,想要改正這樣的模式,勢必也是要通過積累,希望大家堅持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