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行程——觀焦作市沁陽窄澗谷太平寺摩崖造像


沁陽神農山徒步去過三次,前兩次從洛陽摩行第一次走老龍溝,路過臨川寺,走鐵環獸道過老君窪,沿景區臺階路過磨坪,登上海拔1028米的紫金頂。第二次是大環神農山,過八一水庫,沿羊腸小道徒步真谷寺,過二仙廟,登山。

 沁陽真谷寺 又名太平寺,創建於北魏,唐代,明、清續建。懸崖高數十丈,懸谷腹徑30多米。跨谷起壇,依山造寺,寺在懸腹中。洞閣結合,飛簷彩飾,氣魄豪放。

第二次雖然路過窄澗谷,但並沒前行真谷寺觀太平摩崖造像,這次自駕前來,主要想遊覽太平摩崖石刻與真谷寺。終於有機會可以彌補前兩次徒步遊神農山而留下的遺憾。

懸谷山峰巒疊嶂,懸崖聳立,奇秀無比,故成為佛教、道教建寺立觀的風水寶地。這裡先以谷為名,稱窄澗谷,明清時更名為懸谷山。

號稱豫西北“小龍門”的北魏千佛巖和晚唐時期的窄澗谷太平寺摩崖石刻位於河南沁陽市西北25公里的太行山支脈懸谷山,是神農山景區的重要景點之一。

“釋教禪師隱真之洞”,正中端坐著隱真禪師的雕像,曾雲遊至窄澗谷真谷寺,懸缽於此,鑿洞而居,清康熙十二年仙逝。

北魏時期,人們在此興建寺院,開窟造像,稱“太平寺千佛巖”。隋唐時開窟造像達到鼎盛,五代及金、明、清等時期又摹刻金剛經、續造窟龕。現存三窟六龕。

窄澗谷太平摩崖位於窄澗谷盡頭。窄澗谷整個山體為石灰岩。往上看幾乎是垂直的絕地,高達300米左右,俯視谷地為百米深澗,谷盡頭有寬約50米的平坦地面。

千佛巖洞窟位於摩崖造像區中部,雕鑿於北魏時期。該洞窟南面開一券門,窟內平面呈長方形,穹窿頂,四壁遍刻佛像,共計1251尊。

而且尊尊佛像旁都有佛名,

這在我國石窟造像中是獨一無二的。

在千佛巖洞窟西側,有谷內最大的摩崖雕像―――藥師像。該龕楣雕為蓮花瓣形,龕高3.88米、寬1.26米,龕內雕藥師佛立像一尊。在龕像東部上方有一題記,從題記中我們可知,該龕像鑿於唐鹹通二年,為晚唐時期的作品。

沿著山崖下的土徑前行5-6米,仰面便可看到崖巖離地4米的地方有2個方形龕,均雕一佛二菩薩。從其服飾及雕刻風格看,應晚於唐代。

向谷底望去,懸谷翼張,寺廟隱藏於山崖之下。崖下西南角有泉水湧出,名為懸谷泉,聲如鳴玉,長年不歇,泉水甘洌,清涼可口。

太平寺創建於北魏,經唐、宋、金、明、清歷代增修,幾度興廢,至民國廢棄,原來建築有過廳、大聖殿、白衣大士殿、齊雲亭、飽德廚、菩薩殿等10多座建築,現僅存殘垣斷壁,遍地散存的建築構件與石雕足以證明其昔日的輝煌。2013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