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評論員:用心用情用功做好援藏工作

物換星移一甲子,雪域高原展新顏。

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週年,也是各地對口援藏25週年。近日,全國援藏展覽館在西藏林芝魯朗國際旅遊小鎮開館,集中展現了各省歷批援藏幹部幹事業的實績和風采。截至目前,廣東共派出八批431名援藏幹部前赴後繼來到高原,他們以造福各族群眾和促進民族團結為己任,用心用情用功做好對口援藏工作,不斷提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為西藏改革發展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

對口支援西藏是黨中央交給廣東的重要政治任務,是廣東落實“兩個大局”、實踐“先富幫後富”的使命擔當,是深化粵藏區域合作、實現協調發展的難得機遇。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確定廣東對口支援西藏林芝地區部分縣場。25年來,廣東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中央戰略決策,講政治、顧大局,始終堅持把林芝地區作為廣東的一個地區來對待,始終堅持把林芝人民的事情作為自己的事情來處辦,實行人才、技術、產業、資金等全方位援助,計劃內累計投入資金56.55億元,計劃內實施援藏項目1000多個,援助力度在全國各省份中位居前列,援助成效在全國各省份中走在前列。現在的林芝已經成為西藏自治區發展潛力最大的地區之一,號稱“西藏的江南”,廣東也無愧於“援藏楷模”的讚譽。

民生是廣東援藏的重中之重。在廣東援藏總體思路中,“民生援藏”被擺在龍頭位置,充分說明援藏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斷增強當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緊盯林芝在西藏自治區率先實現全面脫貧摘帽的奮鬥目標,深入推進“攜手奔小康”行動,全力助推林芝全面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大力實施醫療惠民工程,持續推進“組團式”醫療支援,推進衛生醫療工作提質升級;大力實施教育先行工程,充分發揮援藏教育人才作用,帶領受援學校推進教學改革;大力實施就業優先工程,助推林芝實現更加充分和更高質量就業,率先完成年度高校畢業生就業目標任務……廣東發揮援藏優勢,推出一系列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措施,用在基層和民生上的資金比例均不少於80%,逐漸富裕起來的農牧民住進了嶄新的藏式民房、走上了結實的硬底村道、用上了乾淨的自來水。

增強受援地自我發展能力是廣東援藏的主線。為了提升當地“造血”能力,廣東將“產業援藏”和“智力援藏”作為援藏總體思路的兩翼,深入推進,打牢基礎。產業是富民惠民的主要抓手。在林芝,廣東援藏工作隊因地制宜謀劃推進一批符合當地實際的產業援建項目,帶動當地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如今,壯美的魯朗林海觀光帶、尼洋河風光帶和米堆冰川等眾多景點串起了一條高品質的美景走廊;特色農牧、藏醫藏藥等一個個“小而美”的特色產業在世界屋脊做大做強;易貢茶葉、林芝松茸、波密天麻、察隅花生、墨脫香蕉也漸漸成為林芝的“招牌”。人才是林芝發展的鮮活血液。25年來,來自廣東的教師、醫生等各類專業人才紛至沓來,在教育、衛生、疾控、科技等領域開展專業培訓、學術講座,源源不斷為當地培養輸送各類優秀人才,智力援藏為林芝留下了一支支“帶不走的隊伍”。

自廣東援助林芝以來,當地經濟總量逐年大幅躍升,年均增速13.5%,林芝也從“道路不平、電燈不明、電話不靈”的邊陲小鎮,迅速變成一座充滿生機活力的現代化新城。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廣東、西藏兩地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離不開400多名廣東援藏幹部的無私奉獻和付出。“剛來的時候,短髮,很漂亮;現在人變黑了,皺紋也多了”,黃細花紮根林芝3年,為魯朗發展傾注心血、奔走呼籲,使之成為當地又一張名片;在海拔3600米的工布江達縣,王超剛頂著零下10度的嚴寒投入工作,並堅持寫工作日記,“放下紛紛擾擾,憧憬於明天和新的開始”;“妙手打通閉塞血管,病人很快痊癒”,來自廣東省人民醫院的援藏專家黃曉忠,是西藏林芝市人民醫院心血管介入室的學科帶頭人,填補了林芝地區心臟導管手術的空白……25年來,許許多多的廣東援藏幹部在這片雪域高原上傾注心血,奉獻智慧和熱情,用真誠書寫暖心故事,用實幹造福當地人民。

“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這是新的歷史條件下黨中央對西藏地位和治藏方略的戰略思考,科學闡釋了治國、治邊、穩藏的內在關係。全省上下一定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藏方略和對口支援工作的部署要求上來,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大局意識、加強組織領導,以新擔當新作為全力做好對口支援西藏工作。

南方日報評論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