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孩子,電梯要這麼站才安全

告诉孩子,电梯要这么站才安全

在城市中,手扶電梯隨處可見,自動扶梯之上,右側站立,左面讓出以方便有急事要 " 趕路 " 的乘客行走。這就是風行一時的 " 左行右立 "。看上去很合理,還是 " 國際慣例 "。然而,你站你的,我走我的,真的是安全的麼?目前還有很多人乘坐時都會遵守“左行右立”的規則,在不少人心中,乘扶梯“右側站立、左側通行”甚至是素質高的體現,他們常常也會以此情景來評判一個地區文明素質的高低。

告诉孩子,电梯要这么站才安全

圖為:北京地鐵乘梯須知

可是,這樣就一定對嗎?安全嗎?甚至能夠體現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嗎?點擊音頻聽思達說!

日前,上海地鐵發佈並張貼在車站的新版《自動扶梯乘梯須知》,算是給出了一個官方解釋。

告诉孩子,电梯要这么站才安全

圖為:上海地鐵電梯乘坐須知

上海地鐵運營中心表示:上海地鐵確實不提倡“左行右立”了,同時全市不提倡'左行右立'好久了,不單單是地鐵”。同時,上海市特種設備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的技術專家從專業的角度作出技術分析,並指出: 只站在扶梯右邊,受力平衡被打破,必然會加重電梯磨損,增加電梯養護的難度。80% 以上的扶梯,其右側梯級鏈明顯比左側磨損嚴重,導致梯級輕微傾斜。而且和普通的樓梯相比,電梯梯級更高,高於樓梯近 6 釐米,電梯梯級最多站兩個人,乘客在運動的電扶梯上面行走或奔跑,容易踏空或被絆倒。所以自動扶梯“左行右立”,不安全!不科學!不提倡!

電梯上 " 趕路 " 已經出過事情。" 左行右立 "其實 是一個陷阱。留出一條通道 " 誘導 " 乘客在電梯上步行,但是忽略了行走於電梯上其實是高風險行為。一旦電梯因電壓不穩而突然減速,或者扶梯齒輪夾到異物導致電梯突然停頓,如果乘客此時正在行走,很容易失去平衡摔倒。

甚至還有人因為在自動扶梯上行走撞倒他人而吃官司。一年多前,上海鐵路運輸中級法院就終審判決了一起因為在自動扶梯上走動引發的糾紛案。一位五十多歲的女士帶著侄女乘坐地鐵,兩人乘上行自動扶梯。當時後面有位男乘客,他想要超越前面的女士的 8 歲侄女。女士發現了男乘客想要向前的意圖,將侄女拉過避讓。但那時侄女已經被男乘客碰撞,站立不穩。女士為保護侄女,身體失去平衡,從扶梯上摔倒。事後,醫院診斷女士為脛腓骨幹骨折,並進行了手術。經鑑定,其左腿受傷較重,構成了一定程度的傷殘。男乘客被告上法院,被要求賠償各種損失費 22 萬元。法院認為,男乘客從女士的侄女右側強行通過,將侄女擠向女士,導致女士為攙扶侄女而摔倒並造成後果,肇事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在酌情確定了女士因受傷產生的各項費用後,法院最後判決男乘客賠償受傷女士各種費用 11 萬餘元。

同時,這一規則的廢止,也引起了眾多網友兩極化的討論。不支持廢止的網友認為,“大城市習慣了都是自覺左行右立,真的有很多人跑著上電梯,城市壓力大,人們為了幾秒鐘趕上地鐵真的很不容易。”

而支持廢止的網友表示,“人多的時候在電梯上走動很不安全,要是在電梯上摔倒,恐怕會牽連到更多的人,釀成大禍。要是真的趕時間可以走樓梯。”

告诉孩子,电梯要这么站才安全

也有網友出主意,如果把電梯設成只容許一人通行的窄款,就不存在 " 左行右立 " 的問題了。

思達以為:為了保證安全,近幾年來,世界各地也紛紛弱化或取消了“一側立一側行”的扶梯規則,日本更是明確要求扶梯乘坐者站立,抓緊扶手。乘客都站在一邊,確實有扶梯單邊磨損的風險。但大多數扶梯可以通過定期改變運行方向避免磨損。扶梯上站在哪一邊屬於習慣問題,不應該是問題的焦點,不要在扶梯上行走,才是目前需要扭轉的公眾習慣。的確,無論是左行右立和右行左立,都會給有急事的人以方便,節省了幾秒鐘的時間。但這是以犧牲安全性為代價的,只有扶梯運行更加安全,才是對的。接下來徐州地鐵開通之後,大家如何乘坐扶梯,拭目以待。

週一到週五,每晚來聽《思達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