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挫折,是堅定執著,還是及時放下?

人生多少總會遇到這樣的時刻,自己渴望達成某個結果,但是努力後,發現結果不盡如人意,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是堅定執著還是應及時放下?

一種聲音彷彿在告訴我們,有志者,事竟成,堅持就是勝利,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同時,可能也有另外一種聲音,告訴我們,懂得放下是一種人生智慧,放下執著,才能通達一切,放下是一種頓悟、一種解脫。

兩種建議,似乎矛盾衝突的,是該執著?還是該放下?而要放下,又談何容易?就像葉倩文的歌曲“曾經心痛”中唱的,“這些道理我懂,可是真正面對,叫我如何放得下?”

面對挫折,是堅定執著,還是及時放下?

是堅持,還是放下,也許沒有唯一的答案,因人、因事而已。但是,在面對堅持和放下的選擇時候,我們應該明白幾個道理。

放下,不等於放棄

放下,是放下糾結之心,是放下一顆放不下的心。放下,不等於放棄行為努力。但問耕耘,莫問收穫;但行善事,莫問前程,就像埋在土裡的一粒種子,只管朝著陽光堅定的往上生長。

面對挫折,是堅定執著,還是及時放下?

放下,需要更高的智慧和格局

王陽明說“過去未來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王陽明的“放心”,是在事物上磨練之後的一種安心,是經過歷練磨去小我、不明之後的安心。經歷大風大浪,斜風細雨自然不值得掛懷。放下糾結,放下掙扎,放下小我,放下不明,放下貪慾,需要具有更大的格局和視野,在更高的層面上實現更大的自我價值和使命。

面對挫折,是堅定執著,還是及時放下?

放下,是包容與接納,放下需要更寬的胸懷

心小了,便什麼都放不下了。放下,需要我們具有更廣闊的胸懷,把胸懷變大,就能在面對各種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的時候,做到泰然自若,心不為動。

放下慾望,而不是志向

面對挫折,是堅定執著,還是及時放下?

慾望與志向二者不同在於,慾望拘泥於狹隘的、短暫的自我欲求,志向則需要更大的格局與視野,需要更深入地發掘生命的意義與方向。放下慾望,無欲則剛。而堅定志向,則讓我們不會被眼前的瑣碎干擾矇蔽雙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