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打賞鼻祖:“波西米亞狂想曲”裡那場神級演唱會

奧斯卡小金人得獎作品《波西米亞狂想曲》將在3月22日正式登陸國內院線,電影的小規模點映近日也已在全國陸續展開。影片中納米級復原的那場Live Aid(拯救生命)演唱會無疑是影片的亮點。這場公益演唱會不僅群星雲集,而且也因戲劇性的籌款方式,成為了演唱會乃至直播史上教科書一般的存在。

演唱會的發起人鮑勃 · 蓋爾多夫(Bob Geldof)因在直播爆出一句粗口,引發了線下每秒300鎊的募捐效果,這神奇的一幕可以說是日後主播們喊麥求打賞的鼻祖了。第019期BAI科全書準備完畢,上車走吧!

直播打賞鼻祖:“波西米亞狂想曲”裡那場神級演唱會

Give us your fu**king money!——Bob Geldof你們快給老子錢!——鮑勃 · 蓋爾多夫,英國搖滾樂手,慈善家


奧斯卡走進國內院線的速度今年尤其快。還沒來得及吃上《綠皮書》裡的家鄉炸雞和意大利打滷麵,又一檔“小金人”速遞套餐就已經到來。

定檔3月22日上映的奧斯卡獲獎影片《波希米亞狂想曲》還未上映,便已在網絡上獲得了很高的評價,近日,影片的小範圍點映場也已陸續展開。


直播打賞鼻祖:“波西米亞狂想曲”裡那場神級演唱會

據頗為可靠的小道消息,屆時還有270°三面環繞放映的ScreenX版本,和可以讓觀眾現場歡唱的卡拉OK版本登陸各個院線。

對《波西米亞狂想曲》這樣一部號稱“皇后樂隊主唱個人傳”的音樂傳記電影,對視效極致追求其實並非賣家的噱頭,因為全片的高亮部分,正是結尾長達20分鐘的演唱會——一幕對於1985年Live Aid演唱會的納米級復原。


直播打賞鼻祖:“波西米亞狂想曲”裡那場神級演唱會

影片神還原了1985年演唱會現場的所有佈景,由拉米 · 馬雷克(Rami Said Malek)飾演的皇后樂隊傳奇主唱弗雷迪 · 墨丘利(Freddie Mercury)一秒化身全場最閃亮的星。

這場音樂史上最盛大的慈善演唱會,雲集了幾乎是當時整個流行音樂圈的巨星級音樂人,除了獻唱《波西米亞狂想曲》的皇后樂隊以外,演出陣容還包括前披頭士樂手保羅·麥卡特尼(Paul McCartney)、大衛·鮑伊(David Bowie)、鮑勃·迪倫(Bob Dylan)、U2等75位音樂人或樂隊。

這場載入史冊的神級演唱會,不僅在觀賞性上極具看點,也在吸金能力上成為了不可復刻的傳奇。由於主辦方直播中極富煽動性的在線互動,整場演唱會堪稱一場史詩級喊麥教科書。

大神級の演唱會

  • 史上最大慈善演出

1985年7月13日,Live Aid(拯救生命)演唱會在倫敦溫布利體育館炫酷開幕。


直播打賞鼻祖:“波西米亞狂想曲”裡那場神級演唱會

播報員宣佈:“現在是倫敦時間正午12點,費城時間早上7點,Live Aid全球演唱會現在開始!”

體育館內聚集的熱血觀眾一度高達7.2萬,這個數字即便比起日後制霸飯圈的Alive Four也毫不遜色。Live Aid從正午12點開始,一直唱到了當晚10點鐘,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史上最長演唱會。

在倫敦的演唱會開幕約1小時後,位於費城的第二現場也正式開演,該場的觀眾人數也達到了不可小覷的10萬人,兩場演唱會同時向全球110個國家進行了衛星轉播,全球共計有15億人同時觀看。

除了英美兩國以外,Live Aid演唱會同時也在澳大利亞、日本、奧地利、荷蘭、前南斯拉夫、蘇聯、西德等地舉行了小型同款。世界人民第一次以音樂的名義團結在了一起。

直播打賞鼻祖:“波西米亞狂想曲”裡那場神級演唱會

如此聲勢浩大的世界聯動,堪稱“史上最大的演出”。更有意思的是,這波演唱會並不以盈利為目的,它的創辦初衷,竟是為了幫助解決非洲埃塞俄比亞地區的饑荒問題。

活動最終共籌集善款超過1.25億美元。1985年的Live Aid,即使放到今天,也不得不謂之傳奇。

  • 朋克少年鮑勃 · 蓋爾多夫

能攢起Live Aid這場大局的,也必定是個狠人。Live Aid的核心發起者,是朋克少年鮑勃 · 蓋爾多夫(Bob Geldof),他當時還是愛爾蘭朋克樂隊布姆鎮鼠(The Boomtown Rats)的主唱。


直播打賞鼻祖:“波西米亞狂想曲”裡那場神級演唱會

人怕出名豬怕壯,唱完Live Aid,樂隊就因鮑勃(左二)單飛而解散了 | buzz.ie

青年時代的鮑勃無疑是個感性的朋克。在他不羈的一生中,最為掛念的就是身處非洲的困難群眾。鮑勃一生不僅發起了三次慈善演唱會,還同時是兩個NGO的核心骨幹。

因為鮑勃的硬核慈善,伊麗莎白二世後來還為他親自授了勳,諾貝爾和平獎、傑出貢獻音樂人等榮譽也在隨後紛至沓來……搖滾界的慈善star,世界只服鮑勃一人。

1983年,埃塞俄比亞爆發了20世紀最嚴重的大饑荒,死亡人數達到120萬,40萬難民流離失所,20萬孩童成為孤兒。深受觸動的鮑勃在BBC訪談上公開表示,決心要發動音樂的力量,為水深火熱的非洲人民做點什麼,這樣的理想主義便是Live Aid的原始動力。


直播打賞鼻祖:“波西米亞狂想曲”裡那場神級演唱會

電影《當哈維遇上鮑勃》(When Harvey Met Bob)就以此為素材,講述了他和另一位合作發起者哈維 · 金史密斯(Harvey Goldsmith)如何在激烈的爭吵中籌辦Live Aid。

鮑勃的圈內人脈可謂八面來風,不僅邀請到了當紅的皇后樂隊、邁克·傑克遜、大衛·鮑伊、The Who、杜蘭杜蘭等大咖選手,還能把久不出山的齊柏林硬式飛艇(Led Zeppelin)等傳奇樂隊都重新拉回到了舞臺上。

在影片《波希米亞狂想曲》中,本來沒什麼興趣的皇后樂隊成員,聽聞演出陣容之後,一個個雙眼發光。這陣仗與其說是慈善演出,倒不如說是80年代音樂圈的華山論劍。


直播打賞鼻祖:“波西米亞狂想曲”裡那場神級演唱會

直播打賞界的鼻祖

  • 打破次元壁

雖然演唱會的陣仗驚人,但鮑勃費了大力氣攢起來的大咖匯演卻並沒有立即點燃觀眾的募捐熱情。

13日下午7點,倫敦溫布利體育館的馬拉松式演出已經進行了7個小時,忙活得雙腳離地的鮑勃被告知:“目前的籌款總額只有120萬英鎊。”聽到這個數字,鮑勃的朋克脾氣被頓時點燃,他旋風一般地衝進了BBC演播廳。

直播打賞鼻祖:“波西米亞狂想曲”裡那場神級演唱會

電吉他噪起來,蓋爾多夫走上臺

一場史詩級喊麥即將被載入史冊。

當時,BBC總共開放了300條實況電話熱線,用於公眾撥打熱線電話並提供籌款。在演播廳裡,BBC播報員正準備播報線下籌款的郵寄地址,鮑勃當即打斷他,衝著麥克風喊道:“去他媽的郵寄地址,給我電話號碼,都趕緊給我捐錢!”(Fu**king the address, let's get the numbers, give us your fu**king money!)

鮑勃在BBC的當眾爆粗,一秒被直播到了全世界,奇妙的是,這一直播事故不僅沒有使演唱會陷入混亂,反而使熱線籌款激增。在鮑勃喊麥之後,籌款旋即以每秒300英鎊的速度增長。

鮑勃的這一句法克,在無意中成為了一個打破“第四面牆”的奇妙舉動。在傳統的舞臺表演中,舞臺和觀眾的之間一面存在著一堵“虛擬的牆壁”,象徵著觀眾和表演者之間、現實和虛擬之間的界限。打破這堵“牆”,事實上也就意味著直接與觀眾產生緊密的互動。

不難想象,那些當年蹲在家裡,或者窩在酒館盯著電視的觀眾,在聽到鮑勃的這一聲喊麥之後,是何等的驚恐與驚喜。

他們突然意識到,原來自己不僅僅是被動觀看的旁觀者,更是可以直接介入的參與者,只需要拿起電話撥一個號碼,就能直接把錢放進這位衝自己嚷嚷的主辦人手裡。

直播打賞鼻祖:“波西米亞狂想曲”裡那場神級演唱會

“別打Call!打錢”

20多年後的今天,儘管傳播介質變化已經翻天覆地,觀眾的視線也已從當年的電視屏幕向千變萬化的移動終端轉移。從TV劇集到演唱會直播,從在線課堂到影音娛樂,從打call捐錢到看直播刷火箭,觀眾的這一心理卻從未改變。

我也可以是參與其中的一份子!Live Aid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範例。

  • 讓你流淚動真情

演唱會籌款的另一個顯著增長點出現在傍晚8點左右。此時,大衛 · 鮑伊的演出正接近尾聲,按照曲目安排,他將演唱他的經典作品《五年》(Five Years)作為結束曲。

但由於時間問題,鮑伊的結束曲與加拿大廣播公司拍攝的公益短片發生了衝突。主辦人鮑勃再次發動了他的朋克buff,最終說服鮑伊保留了這支短片的放映。

在這支約4分鐘的短片中,疾病肆虐、饑荒遍野的埃塞俄比亞被無比真實地顯現,兒童的影像佔據了場館的大屏幕,並通過衛星電視出現在了15億觀眾眼前。他們赤身裸體、瘦骨嶙峋,有的還在母親襁褓中哭泣,有的則因疾病而身體畸形。強烈的視覺衝擊使全球的觀眾動容,幾乎就在短片播放的同時,全球籌款速度再次激增。

直播打賞鼻祖:“波西米亞狂想曲”裡那場神級演唱會

高風亮節讓出一曲的大衛 · 鮑伊(左二)

據報道,在溫布利體育館現場,幾乎所有現場觀眾都眼噙淚水。作為一場慈善演出,情感牌本就是核心,配合音畫的圖像帶來的強大共情直擊大眾的心理防線,不得不說,鮑勃的臨場協調,實在是一個明智之舉。

而在費城會場中,Live Aid又選擇了一曲《天下一家》(We are the World)作結,這首由萊昂納爾 · 裡奇(Lionel Ricci)和邁克爾 · 傑克遜共同創作的公益曲目又十分恰當地傳遞了此次演唱會的公益精神。據統計,這支單曲僅在一年內就籌集到了440萬美元公益善款。

截至Live Aid演出結束的第二天,活動總共籌集善款約5000萬英鎊。其中,最豪爽的單筆捐款是來自迪拜王室,這位金主爸爸一個人就捐助了100萬英鎊。

今天,Live Aid已通過各種途徑累積籌集善款達1.5億英鎊。

  • 將IP進行到底

事實上,強大的吸金力也並非一蹴而就,Live Aid也不是鮑勃一時的興起之作。早先的1984年,鮑勃和另一位音樂人米茲 · 尤瑞(Midge Ure)就已經建立起專門針對埃塞俄比亞饑荒問題的公益組織“Band Aid”。

1984年12月,Band Aid的兩位掌門人召集了音樂圈的一眾好友,一同演唱併發行了單曲《他們知道今天是聖誕節嗎?》(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這支單曲在英國當年的單曲排行榜上高居榜首長達5周,是英國史上銷售最快的單曲,發行一週就售出了100萬張。

這樣看來,與其說Live Aid是一次現象級事件,倒不如說它是一系列事件中最為出彩的重頭戲。這個由鮑勃出品的“音樂+公益”跨界IP,已經讓Live Aid的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一次演唱會。

2008年,Live Aid舉辦20週年,同一個鮑勃,又組織了另一場Live Aid二號。這場演出因為正值2008年G8會議前夕,鮑勃將其命名為“Live 8”演唱會。也是在這一年,當年分別負責英美兩地實況轉播的電視廣播公司BBC和ABC又推出了Live Aid演唱會的DVD版本,並在全球發行,DVD的銷售額也全部用於在非洲的慈善捐助。

打破互動壁壘、打好共情牌、長期深耕系列IP——鮑勃這一套操作使Live Aid成為了一場成功的直播籌款活動。

當年鮑勃在直播中因爆粗秒收300鎊的事蹟,也成為了日後喊麥MC們津津樂道的趣聞。


直播打賞鼻祖:“波西米亞狂想曲”裡那場神級演唱會

本文參考

  1. Bob Geldof: Is That It? Penguin. 1987.
  2. Carl Wikinson: Live aid in their own words. Guardian. October 17, 2004.
  3. Fred Krüger: Cultures and Disasters: Understanding Cultural Framings in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Routledge. 2005.
  4. Graham Jones: Live Aid 1985: A day of magic. CNN. 2005.
  5. 葛傑晨:演唱會直播這四年:粉絲經濟、圈層文化與騰訊視頻音樂的邏輯,中國音樂財經,2018年8月28日,瀏覽日期2019年3月9日。
  6. 喃醬:騰訊音樂的新商業版圖,品玩網,2018年12月14日,瀏覽日期2019年3月8日。
  7. 新音樂產業觀察研究室:解讀《2018中國音樂產業報告》:兩個市場可能決定“天花板”,新音樂產業觀察,2019年1月9日。
  8. 鍾雪晴:在線演唱會,打破傳統演唱會的商業邏輯,億歐網,2015年12月13日,瀏覽日期2019年3月9日。
  9. 鄒銀娣:互聯網時代大型演唱會該有什麼姿勢和商業模式創新,《文化產業評論》,2018年第1751期。

#BAI 科全書019期#

來自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BAI)

閱讀推薦:

直播打賞鼻祖:“波西米亞狂想曲”裡那場神級演唱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