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洪幫主|客家辛酸記憶~有尿賣嗎?

當年,一句“酒幹倘賣無”風靡海峽兩岸,殊不知50-60年代,在梅縣客家地區也有一句與此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吆喝詞呢!

那個時候,初到梅縣的外地孩子,一般最早入耳的就是一句“有尿賣麼?“的吆喝聲。在梅城的大街小巷裡,經常可見頭戴笠麻,肩挑尿桶的客家農村婦女,走街串巷大聲吆喝“有尿賣麼?”,這些外地來的孩子雖然聽不懂客家話,但他們都覺得這吆喝聲挺有地方特色的,也十分容易上口,於是來了興趣,紛紛鸚鵡學舌,跟著胡亂喊起來,時間一長,無意之中,這句吆喝聲,竟成了他們學會的第一句客家話。

客家洪幫主|客家辛酸記憶~有尿賣嗎?

(外國傳教士陸續來到梅州,用鏡頭記錄下了

清末、民國時期,梅州大量自然、人文影像)

客家洪幫主|客家辛酸記憶~有尿賣嗎?
客家洪幫主|客家辛酸記憶~有尿賣嗎?
客家洪幫主|客家辛酸記憶~有尿賣嗎?

後來,不知是哪位精於音律的同學,按照吆喝聲的音階高低,給它譜上了音符,奏“5—6—6—2”,慢慢的“5—6—6—2”也就傳開了。

據說,有一次,有個同學在家門口的龍眼樹下練習吹笛子,正好一收尿婦女挑桶從門前走過,她高喊一句”有尿賣麼?”,於是那個同學靈感一來,就調皮地吹出“5—6—6—2”的調子,農婦回頭望了望,衝著門口再喊一句“迪背一一有尿賣麼?”,那個同學跟著又吹出“1—2,5—6—6—2”,只聽這位收尿婦女邊走邊罵道:”唔滴挨扎過摸鬼,還曉得同捱伴奏添!“

嚇得那個同學趕緊躲在樹後,捂著嘴巴暗自偷笑。

那時候,收一擔尿的價格大約為一角錢。對於每月工資只有30-40元,卻還要養家餬口的工人家庭來說,這已算是一個不小的數目。因此,買賣雙方常常會為尿的質量問題,為那幾分錢的價差爭拗,非爭個面紅耳赤的才成交。

當時,社會上流傳過這麼一個“華僑尿”的笑話,說的是一個精明的城裡人企圖將一擔摻了水的尿賣給一個前來收尿的農村婦女,但這種小伎倆一般是瞞不過經驗老到的人民公社社員的,早被農婦一眼看穿了,農婦望了望桶裡的尿,對城裡人說:“鐵淡,這尿肯定勾了水,降五分”,城裡人當然百般抵賴,死活不肯承認,更不願意減價,農婦心想尿是為生產隊收的,是集體的,你明明往尿裡摻了水,損公利己還想狡辯,但自己又苦於沒有什麼儀器來檢測證實,於是眉頭一皺,計上心來,說道:“唔使拗,等捱試奔你看”。

說著,只見農婦慢慢地伸出手,用手指在桶裡的尿液中一攪,然後迅速將另一根沒有沾尿的手指遞進自己的嘴裡舔了舔,煞有其事地咂咂嘴,故作品味的樣子,稍過片刻,她“呸”的一聲,吐出一口唾沫,揮著沾了尿液的手指,對城裡人說:“系刮淡,不信你也嘗試下哩”,城裡人心虛,也不敢嘗試,但嘴上又死不認輸,只好硬著頭皮說道:“秋不夜,捱屋卡有華僑轉來,這系華僑尿”。

何又為“華僑尿”呢?原來,梅縣歷史上是僑鄉,在經濟困難時期,多有華僑從海外寄衣寄物回來接濟鄉下親戚,華僑物品相對國內物品質量要好。因此,在百姓心中認定華僑的東西都是質量最好的,“華僑尿”理所當然就是笑指最好的尿了。

這個小小的故事,雖說又是屎又是尿的有失文雅,品味也略嫌粗俗一些,但它折射出在那個時代梅縣民間的一點風土人情世故,卻令人不禁細嚼、回味、捧腹。

客家洪幫主|客家辛酸記憶~有尿賣嗎?
客家洪幫主|客家辛酸記憶~有尿賣嗎?
客家洪幫主|客家辛酸記憶~有尿賣嗎?
客家洪幫主|客家辛酸記憶~有尿賣嗎?
客家洪幫主|客家辛酸記憶~有尿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