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春季平均薪酬9227元

南派资讯:4月10日,在线招聘平台智联招聘基于大数据对外发布《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及人才流动报告》(下文简称“报告”)。报告显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产业结构丰富,且拥有腾讯、华为、碧桂园、美的等行业巨头,释放出巨大的经济能量和人才吸引力。智联大数据显示,湾区当前的人才净流入率为1.39%,处于人才净流入状态。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9市中,除江门外,其他城市均处于净流入状态。其中,深圳和广州作为两大核心城市,担当着人才流动中心的角色,从外界流入湾区的人才有40.39%都流向深圳,31.42%流向广州,两者占到7成以上。同时,从深圳和广州流出的人才分别占湾区总流出人才的48.35%、29.37%。因此深圳、广州两地的人才净流入率并不高,分别为0.78%和1.36%。相较而言,珠海的人才净流入率最高,为6.07%,表明珠海对湾区外人才的吸附能力和留存能力较强。

粤港澳大湾区春季平均薪酬9227元/月 不愁没工作的行业是…

从粤港澳大湾区与外界的人才流动情况看,湾区人才的前十来源省份和流向省份基本一致,主要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东部沿海省市,以及湖南、四川、河南等人口输出大省。流入方面,流入湾区的人才中,来自北京的占比最高,为11.33%,其次为湖南省和广东省其他地区(不包含湾区九市),分别占7.45%和6.99%。流出方面,从湾区流出的人才中,流向江苏的占比最高,为10.71%,其次为浙江和湖南,占比分别为8.35%和8.18%。

值得注意的是,湾区流出人才中,流向国外的占4.54%,排名第十,远高于从国外流入湾区的人才占比(0.58%),可见湾区当前向海外流失人才的现象凸显,而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粤港澳大湾区春季平均薪酬9227元/月 不愁没工作的行业是…

从大数据分析发现,湾区内部的11个城市吸引人才的地域特征,从外界流入东莞的人才中,山东占比最高,为14.46%;在江门、肇庆、佛山等地,区域人才聚集效应明显,来自广东其他地区的人才占比较高,均为10%左右;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对高端人才的吸纳能力强劲,北京和上海是其主要的人才流入来源地,占比分别为26.66%和12.43%。

在湾区11个城市的流出人才特征方面,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区的人才向北京、上海流动趋势显著,分别占到其流出人才总量的14%和11%左右;肇庆、江门、惠州、佛山等城市人才则主要流向广东省其他地区;广州市人才最青睐湖南,流向湖南省人才占比达11.26%。可见,香港、澳门人才与北京、上海互动频繁,肇庆、江门、惠州、佛山等市人才则与广东其他地区交流密切。

从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人才流动情况看,广东省9个城市的人才市内流动率均高于跨城市流动率,深圳、广州、佛山、珠海、东莞、惠州等地流向本市的人才数量占流向整个湾区的比例均超过了50%。

深圳和广州两地人才留在本地的倾向最为显著,其流向本市的人才占比分别达76.95和73.02%,两市之间的双向流动也较多,互为本地人才除市内流动之外的首选地。广东9市中的其他城市人才呈现受地缘因素影响分别围绕广州、深圳两大中心城市流动的态势,其中,惠州、东莞与深圳流动紧密,流向深圳的人才分别占其流向整个湾区的23.04%、22.12%;佛山、中山、江门、肇庆等市与广州流动频繁,流向广州的人才分别占其流向整个湾区的24.25%、16.14%、19.24%、24.47%。香港、澳门的人才在湾区内部流动中除本地外也更青睐深圳和广州。珠海市作为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及广东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在湾区内的GDP排名仅高于肇庆、位居后两名,在湾区内部人才流动中也并未形成一个高点,对中山、江门等相邻城市的人才吸引力都不敌广州。

粤港澳大湾区春季平均薪酬9227元/月 不愁没工作的行业是…

从投递到湾区企业的简历看,来自湾区外部的人才和来自湾区内部的人才在性别、年龄、学历、收入等方面均有不同。

具体来看,来自湾区外部的人才中,男性占比较高,约76%;人才学历主要集中在本科,占到了47%;年龄主要集中在21-30岁,占总人群的52.8%;工作年限集中在1-5年,占比35.97%;收入水平主要集中在4000-8000元/月这一区间,占比39%。

来自湾区外投递简历的人才当前所在的行业主要有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互联网/电子商务、加工制造、汽车/摩托车、教育/培训/院校、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等。职位方面,销售管理和土木/建筑/装修/市政工程是湾区外人才当前主要从事的职位,占比分别为16.67%和11.45%。

粤港澳大湾区春季平均薪酬9227元/月 不愁没工作的行业是…

而将来自湾区外的人才与来自湾区内的人才画像相比发现,来自湾区外的人才学历水平和收入水平均更高,年龄层稍偏大,工作经验稍更丰富,整体人才质量更高。

从流入湾区11个城市的人才画像发现,流入广州、深圳的人才学历相对较高,年龄更加年轻,21-30年龄人才占比在55%以上,工作年限在1-5年的均占近四成。流入香港、澳门的人才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分别达71.83%、63.05%,位居前两名,且流入香港的人才月薪在10000-25000元的占31.67%,高于其他城市。

流入肇庆、惠州等地的人才以房地产行业的男性为主。其中,现在从事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行业的占比分别达48.81%、34.80%,高于其他城市。肇庆、惠州作为当前湾区仅有的两个不限购城市,近两年受湾区战略红利刺激,房地产市场火热。据中指研究院统计,肇庆、惠州均跻身2018年百强房企买地规模较大的三四线城市前十名。两地形势正热的房地产市场正吸引各地人才前来探金。

按人才来源地看流入湾区人才的画像来看,来自发达地区的人才呈现出“高学历、高收入”特征。如来自北京、上海、国外的人才学历水平更高,现收入水平更高,年龄层集中在26-30。来自北京的人才中,学历在本科及以上的占66.98%,占比在国内省市中最高,且27.32%的人才现月薪在15000以上。来自国外的人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比高达81.73%,36.70%人月薪在15000以上。

粤港澳大湾区春季平均薪酬9227元/月 不愁没工作的行业是…

而来自广东其他地区、江西、广西等地的人才呈现相对“低学历、低收入”特征。来自广东其他地区的人才中,仅31.88%的人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排名最后,约八成的人才现月薪在8000元以下,多为21-25岁的年轻人群。

来自不同地区的人才所从事的行业也有一定差异。除房地产等主流行业外,来自一线城市北京、上海的人才主要聚集在互联网和金融行业,来自北京的人才从事互联网/电子商务、基金/证券/期货/投资的分别占11.77%、4.81%;来自浙江、福建的人才从事互联网也较多,分别占8.19%、6.57%;来自青海、内蒙古、云南、山西等地的人才多从事能源/矿产行业,来自青海人才从事能源/矿产行业的占比达10.75%;来自重庆、吉林、河北等省市人才集中在汽车/摩托车制造业,来自重庆的人才从事汽车/摩托车制造业占比达13.24%。同时,国外人才多发展教育/培训或贸易/进出口行业,分别占比9.18%和7.9%。

从行业人才分布的比例可以看出,北京、上海及国外的人才多分布在知识密集型产业,对人才的学历、素质要求更高,而其他省份的人才多流向劳动消耗大、劳动力需求高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

从各行业的人才供需情况看,互联网/电子商务、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是湾区当前最热门的两大行业,招聘需求人数在所有行业中占比分别为16.49%、10.20%,位居前两名,对行业人才的需求旺盛;计算机软件行业平均每个求职者仅对应0.11个工作机会,行业的人才竞争已呈白热化态势。

此外,湾区的保险行业是招聘需求前二十个行业里唯一一个人才供不应求的行业,招聘需求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平均每个求职者拥有1.18个工作机会,说明该行业存在一定人才缺口。而耐用消费品、仪器仪表及工业自动化等行业人才需求较少,属于当前需求少且人才供给过剩的行业。

具体到湾区11个城市各行业的人才供需情况,报告显示,惠州、肇庆、江门、佛山、中山等地的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人才需求较高,在其总体招聘需求中占比均在20%左右;江门、肇庆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的对求职者来说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潜在机会较多。

深圳、江门、肇庆的快速消费品行业存在人才缺口,招聘需求人数在总体招聘需求中占6%以上,平均每个求职者对应3.91个工作机会,而广州的快速消费品行业人才供大于求。

此外,东莞在保险、专业服务/咨询行业的人才需求较高且供给相对不足,保险行业招聘需求人数占比为4.74%。佛山、惠州、江门的贸易/进出口行业人才短缺,人才需求占比约6%,惠州和江门分别达到了6.92和5.23。

从各职位的人才供需情况看,销售业务、技工/操作工等属于人才需求旺盛且缺口较大的职位,即职位的招聘需求人数较多。其中属销售职位的需求最旺,招聘需求人数占所有职位的13.83%,平均每个求职者对应1.86个工作机会。

软件/互联网开发/系统集成、人力资源等属于热门职位,人才需求较多,招聘需求人数在所有职位中占比分别为8.24%、6.59%,且竞争较激烈,平均每个求职者分别对应0.38、0.80个工作机会。房地产开发/经纪/中介、土木/建筑/装修/市政工程等属于人才相对过剩职位,即职位的招聘需求较少。这两个职位招聘需求人数在所有职位中的占比分别为1.67%、1.84%,低于各职位平均值,职位竞争激烈。

智联大数据显示,2019年春季,粤港澳大湾区总体平均薪酬为9227元/月,在全国主要城市群中排名第三,与排第二的长三角城市群薪酬水平相差不大,薪酬水平高于武汉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

从11个城市来看,各地的平均薪酬排序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大体吻合。经济最发达的香港平均薪酬领跑湾区,为23745元/月。澳门和深圳处于第二梯队,平均薪酬均在1万元/月以上。其他城市平均薪酬在8000-9000元/月的区间内浮动。

值得注意的是,肇庆的薪酬水平较高(8643元/月),超越东莞、佛山等地,仅次于珠海。这与其招聘岗位的行业结构不无关联,肇庆的招聘岗位中,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占比最高(22.48%),且高于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在湾区的总体占比(16.49%);同时,肇庆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的平均薪酬水平(12114元/月)也高于湾区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的总体水平(9914元/月),造成肇庆的总体平均薪酬水平较高。而结合前文的人才供需情况,肇庆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处于人才极度紧缺状态。可见肇庆的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当前处于高薪难揽才状态,也可作为相关求职者的一个不错选择。

智联招聘方面分析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在自身发展基础和战略红利的刺激下,人才吸引力强,当前处于人才净流入和供过于求的状态。其中,广州、深圳是湾区的两大人才交流中心和热门竞争城市,既是与湾区外人才流动最多的城市,也是湾区内广东9市人才流动的中心地,同时也对港澳人才形成一定吸引力。就业机会方面,湾区的保险行业、销售岗位存在较大人才缺口,肇庆等地的互联网人才紧缺,值得求职者关注。

南派点评:要发展大湾区,人才配置是至关重要的要素。在人才的供给上,其实香港将会是一个“富矿”,大量商业方面的人才可以为大湾区的建设提供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