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遭碰瓷?阿里打假17家山寨“天猫公司”!获赔150万!

在中国,天猫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天猫原名淘宝商城,是2008年在淘宝网内部孵化出来的一个项目,于2012年1月11日上午正式宣布改名为天猫。

“天猫”遭碰瓷?阿里打假17家山寨“天猫公司”!获赔150万!

​早在2011年10月31日,阿里巴巴集团就申请注册了10130926号第16类“天猫”商标,随后又陆续注册了多件“天猫”相关商标。

“天猫”遭碰瓷?阿里打假17家山寨“天猫公司”!获赔150万!

截止目前,阿里巴巴集团名下与“天猫”相关的商标共有283件,包括“天猫”、“天猫宝”、“天猫魔方”、“天猫游淘”、“天猫小镇”等商标,涵括多个类别,且大部分已注册成功。

尽管如此,“天猫”仍然是不少商家“碰瓷”的对象。近日,阿里巴巴集团在一起涉及“天猫”的维权案中二审胜诉,获赔150万元。

案件回顾

自2015年1月以来,广东接连冒出“天猫投资”、“天猫化妆品”、“天猫电器”等“山寨天猫”一共17家公司。而这些公司背后,是一个名叫周某的男子,周某更是以“广东天猫投资集团董事长”名义从事经营活动。

2017年11月22日,阿里巴巴集团和浙江天猫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猫公司)以广东天猫公司及旗下企业和周某共同实施侵害天猫注册商标权以及不正当竞争行为为由,向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判令立即停止侵权,索赔1000万元,并申请诉中禁令。

“天猫”遭碰瓷?阿里打假17家山寨“天猫公司”!获赔150万!

广东天猫投资集团公司内景

经过审理,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定广东天猫公司及旗下企业和周某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成立,判其立即停止相应侵权行为并消除影响,并连带赔偿阿里巴巴集团和天猫公司经济损失150万元。

被告不服一审判决,向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被告认为,涉案天猫商标不应认定为驰名商标,其使用经工商局核准的企业名称的行为合法有效,且未给阿里巴巴集团和天猫公司造成损失,一审判决确定的赔偿数额过高。

近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驳回17家企业上诉,维持原判。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涉案天猫商标已被公众熟知,可以被认定为驰名商标,广东天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在门头处突出使用“天猫”标识的行为构成商标侵权,广东天猫公司及旗下企业和周某注册、使用带有“天猫”文字的企业名称,并在企业经营和广告宣传中使用,主观上具有攀比“天猫”驰名商标知名度的明显恶意,客观上容易造成消费者误认为其与阿里巴巴集团和天猫公司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

作为全球知名的电商巨头,树大招风,这已不是阿里巴巴集团第一次打响商标维权保卫战了。

“天猫”遭碰瓷?阿里打假17家山寨“天猫公司”!获赔150万!

阿里巴巴多次维权

2016年4月,阿里巴巴集团和淘宝网以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和不正当竞争为由,将西安、贵州、临沂三地“淘宝生态城”的投资、建设等相关主体告到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要求立即停止侵权及不正当竞争,并分别索赔1000万元。

2018年4月,阿里巴巴集团向美国法院提起诉讼,指控迪拜加密货币公司“阿里巴巴币基金会”(Alibabacoin Foundation)使用一种名为“阿里巴巴币”的加密货币筹资逾350万美元,涉嫌侵犯其商标权,旨在让消费者误以为“阿里巴巴币”与中国电商巨头相关或得到其支持。

2019年3月,阿里巴巴币基金会(Alibabacoin Foundation)宣布,对“以前使用Alibabacoin”引起的任何公众混乱表示遗憾。双方已达成一项协议,将与阿里巴巴签署一项长期的全球性和解协议,阿里巴巴币将停止使用“Alibaba”字样。如今,ABBC Foundation的加密货币被称为“ABBC Coin”。

不得不承认,作为全球知名的互联网巨头,无论是商标注册,还是品牌维权,阿里巴巴集团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对中小企业来说,在日常经营的过程中,更需努力提高品牌保护意识,提前做好商标保护布局。

商标作为每个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在日常经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保护商标就是保护品牌。商标侵权行为不容姑息,企业一定要及时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