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的“近水”與“遠渴”

4月10日,在一場養老保險降費形勢研討會上,人社部社會保險基金監管局巡視員張浩表示,當前,養老保險制度主要面臨三個問題,首先便是老齡化壓力巨大,大部分省份贍養率進一步提高,未來養老保險制度收支形勢惡化。

養老金收不抵支不是危言聳聽。在中央調劑基金運行了半年後,近日財政部首次披露了中央調劑基金的收支情況,從中可以看出各省份離退休人數和老齡化負擔等情況。從2019年預算情況來看,“領錢”的省份和地區要遠遠多於“做貢獻”的省份。

2018年7月1日,我國建立了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各地按比例上繳資金形成中央調劑基金。中央不留存基金,按離退休人數全部向各地定額撥付。作為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第一步,這一制度建立的初衷是要均衡地區間養老保險基金負擔,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可不容易,養老金的蓄水池不滿,出水口卻越來越大。像廣東一樣有能力“做貢獻”的省份和地區,外來人湧入,青壯年佔比高,交錢的人多,領錢的人少。與此相對,需要“領錢”的省份和地區,人口流失嚴重,人口年齡結構偏老。

中央調劑建立起的平衡需要“做貢獻”的省份源源不斷的人口補給,而“受益”方的經濟情況很難有根本好轉,只會變本加厲索取。長此以往,“做貢獻”的省份壓力只會越來越大。在整體社會養老模式壓力之下,資源整體上向上一代轉移,容易削弱工作者與年輕人對人口再生產的投資能力。

養老金這個池子裡面的水,主要來源於個人、企業和政府三個方面,現在個人和企業的繳費都出現下降,如果想要避免將來的養老金體系不出現急速惡化,那就唯有指望政府的財政補貼大幅提升,以此來對沖個人和企業繳費下降帶來的缺口。不過,對財政補貼抱過高的期望也不現實。

解決養老金的“遠渴”,光靠中央調劑來的“近水”還不夠。養老金的開源之路已迫在眉睫。養老保險基金收入組成中,投資收入佔比的份額還是比較少的,財政補貼的份額逐年增大。近年來,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的建設發展仍然比較緩慢。

放在社保費率下調的宏觀語境下,在解決 “交得多”的同時,“領得少”的情況又面臨巨大挑戰。因為我國社保體系一直有兩大弊端,一是繳費率過高,二是替代率過低,也就是交得過多,領得過少。

對於當前的中國,既要應對眼前的經濟增長壓力,又要解決未來的養老危機,僅通過調整社保繳費水平、中央調劑遠遠不夠,唯有增加更多實質性的投入和不斷強化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才可能平衡當前和未來的衝突。

養老金的盤子,不能只“收”不“增”。因為我們可以一起活著,但不會一起老去。

北京商報評論員 陶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