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餘蔭山房是清朝舉人鄔彬的私人園林,嶺南四大名園中面積最小也最精緻的,同時還是唯一能基本保存原貌的一座。座落在 廣州 番禺 南村鎮。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始建於同治三年(1864年),當時族人將建祠堂用剩的土地獎勵給鄉試中舉的鄔彬用來建園。鄔彬,字燕天,是清朝舉人,官至刑部主事,任七品員外郎。他的兩個兒子也是舉人,因此有“一門三舉人,父子同登科”之說。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38歲他便以母年邁為由辭去官職,隱居回鄉,聘請巧匠名工,借取蘇杭庭園建築藝術的精華,再結合閩南廣粵庭園建築藝術的風格,動工興建了這座鮮明特色、可千古流芳的名園。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建造歷時5年,耗資白銀三萬兩,於同治十年(1871年)竣工。取“餘蔭”二字作園名,為紀念和永澤祖先福廕。又因這座園林地處偏僻的 東源 坊崗之下,特用“山房”這個樸素名字。2013年,中國園林博物館以1∶1比例將其收錄複製在北京園博園。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餘蔭山房既是嶺南豪園園林中的精品,又是嶺南宗祠文化、書院文化的代表建築。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它是寓宗祠、書院和園林文化融為一體的文化實體,又是軒榭廊坊、亭臺閣樓、水木山川,都藏這一步一步的景色之中。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國人海納百川的精神意蘊,也深藏其中。所以有人用“縮龍成寸”這詞來形容這座園林。能把亭、臺、樓、閣、堂、軒、橋樑、廊堤、石山、碧水、浮蓮全都包含在彈丸之地之中,且迴廊、花窗影壁彼此借景,曲徑幽通。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在人不離居室,即可欣賞滿園詩聯佳作,文采繽紛濃郁,讓你每走一步都會感到驚喜,堪稱建築藝術中的精品。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比起秀氣的蘇州園林,嶺南的園林多了一份大氣和古樸,一個是秀氣的小姑娘,一個是滿懷諸多心事的彪形大漢,懷揣著許多的故事。不過嶺南園林卻不外現,只等待著遊人去挖掘。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園主鄔彬至父親鄔拜颺(諱善言)等祖先的善言鄔公祠,建築凝重,外觀肅穆莊嚴,古韻猶存。建築佈局是面寬三間,進深三間,大門兩側有包臺(鼓樂臺),凡迎接貴賓或有盛大喜慶活動,鼓樂手分立包臺,敲鑼打鼓,嗚金奏樂。門前有象徵宗族權力和門弟高貴的石鼓。享堂前為五級臺階,鄔氏家族的權威可見一斑。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二進為均安堂,陳列了鄔氏家族的歷史和人物資料。其中有些尤為珍貴,是清朝咸豐皇帝誥贈園主祖父、誥封園主父親、誥授園主本人為通奉大夫,誥贈園主祖母、誥封園主母親、誥授園主妻子的聖旨木刻匾。園主鄔彬將其置於堂中,以顯榮耀。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園林建築中運用了諸多圓拱門設計,用“借景”的方法,將門外的景物框入進來,讓你連濾鏡都不用加,往那一放就是一幅畫。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深柳堂”前的花棚架,攀援著一株園主人手植的炮仗花,形如蟠龍繞柱,幹粗如樹,顯露勃 勃生 機,花朵盛開時,從平面上看,綠葉金花鋪滿花簷。從立面上看,懸纓下垂,狀如紅雨一片,氣象萬千。

此炮仗花是 廣州 地區同類植物中最古老的植株。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隱約可見舊時風月的痕跡,任庭前花開花,看窗外雲捲雲舒。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深柳堂是餘蔭山房的主體建築,取名自詩句“深柳讀書堂”,詩書人家的氣質盡顯。寬敞的屋子裡擺飾不是很多,只有零星的幾張桌子椅子和花瓶,地面鋪的是大氣的紅黑白色系磚塊,賈母形容寶釵的房間,如“雪洞”一般,毫無佈置,“淡極始知花更豔”的氣質,大概就是這樣吧。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臨池別館與柳深堂相望,互成對景,與堂前的藤花遮陰又有框景的效果。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在珍貴的檀香木雕屏上刻有晚清三大才子梁山舟、張船山、翁方綱等人的詩句和乾隆大學士劉墉的書法手跡。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深柳堂左邊的臥瓢廬,為硬山頂風火牆建築,是園主賓客憩息之所。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前面一排嵌有藍白相間的玻璃滿洲窗,透過藍色玻璃的重疊變換,可以一窗之內把南方難得一見的“千里冰封”的景象現於眼前。據說還可以看到“香山紅葉”的秋景。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文昌閣為一座江南風格的園林建築 ,閣高15.4米,外觀呈八角形,採用貌似四層實為三層的空間分隔,既加強了立面景觀美,又符合陽數寓意吉祥,每當風起,梵玲叮噹,令人心曠神怡。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150年前基本原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嶺南名園~~~~餘蔭山房

瑜園則是園主鄔彬後人鄔仲瑜於1922年添建的息居之所。它傳承了嶺南建築風格,無論是在建築外貌上還是在室內裝飾上都與餘蔭山房融為一體。園內迂迴曲折,橋、亭、池、館工藝精湛,門窗造型千姿百態。俯瞰瑜園,屋頂參差,高低錯落有致,樹叢簇擁,花木爭妍。瑜園為兩層樓房建築,底層有船廳,廳外有小型方池一個,面積435平方米,遊人可以登樓遊玩,俯覽餘蔭山房的景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