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動植物基因庫”之白尾海雕


雅安“動植物基因庫”之白尾海雕


白尾海雕是是鷹科海雕屬的大型猛禽,又叫白尾雕、芝麻雕、黃嘴雕,多活動於江河及湖泊附近的沼澤地帶。棲息於湖泊、河流、海岸、島嶼及河口地區,繁殖期間尤其喜歡在有高大樹木的水域或森林地區的開闊湖泊與河流地帶棲息。

白尾海雕體長82~91釐米,體重2800~4600克。體羽多為暗褐色,後頸和胸部的羽毛為披針形,較長,頭部、頸部的羽色較淡,為沙褐色或淡黃褐色,嘴、腳黃色。它的尾羽也呈楔形,但均為純白色,與其他海雕不同,並因此得名。

白尾海雕顯得懶散,蹲立不動達幾個小時,飛行時振翅甚緩慢,在白天活動,單獨或成對在大的湖面和海面上空飛翔,冬季有時亦見3-5只在高空翱翔。飛翔時兩翅平直,常輕輕扇動飛行一陣後接著又是短暫的滑翔,有時亦能快速地扇動兩翅飛翔。休息時停棲在岩石和地面上,有時也長時間停立在喬木枝頭。而繁殖期間尤其喜歡在有高大樹木的水域或森林地區的開闊湖泊與河流地帶棲息。

白尾海雕主要以魚為食,常在水面低空飛行,發現魚後利用爪伸入水中抓捕。此外,也捕食鳥類和中小型哺乳動物,吃腐肉和動物屍體。在冬季食物缺乏時,偶爾也攻擊家禽和家畜,如貓、狗、羊等。常通過在空中翱翔和滑翔搜尋獵物。它忍耐飢餓的本領也是猛禽中較強的,可以連續45天以上不進食。

白尾海雕在中國僅有指名亞種,且較為罕見,分佈於中國境內的指名亞種被列入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在黑龍江、內蒙古為夏候鳥,甘肅為留鳥,遼寧、河北、北京、山西、寧夏為旅鳥,長江以南、上海、浙江、臺灣為冬候鳥。冬季於10-11月遷到越冬地,春季最晚於3-4月離開越冬地。據瞭解,白尾海雕在我市天全縣二郎山喇叭河等地有穩定越冬個體,在天全縣城也曾有過發現記錄。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魯妮娜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