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的爱情 ——虽平淡无华,却相濡以沫

60年代的爱情 ——虽平淡无华,却相濡以沫

60年代,他们的爱情,没有浪漫,没有甜言蜜语,没有物质,没有所谓的山盟海誓,更没有钻石鲜花、巧克力,有的只是相濡以沫,相互扶持、一起面对平淡、携手共老,更是柴米油盐、锅碗瓢盆奏起的爱情交响曲。他们经历过50年代末的饥荒,60年代的动荡,见证了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享受了国家逐渐崛起的辉煌。在艰苦的岁月中,两个人相守至白发苍苍,我想这应该就是祖辈们的爱情吧!

有时候,我会想在他们那个“媒妁之言”的时代里,能有什么“爱情”?但细细品味之后,才发现“爱”一直都存在。

自我有记忆以来,从小到大,见惯了农村许多夫妻曾为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可就从来没有见过爷爷和奶奶为某件事红过脸,甚至是争吵,尤其是在知晓隔壁邻居四爷爷家的情况后,我更加好奇我爷爷和奶奶的究竟有没有吵过架。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婶婶们的闲聊中,知晓四爷爷和四奶奶经常会为一些小事,或者言语上的不合,就会彼此赌气、冷战,甚至达到半年不说话都可以,当时想想都让我觉得可怕,甚至觉得婶婶们的这个说法也太夸张啦!直到有一次,我到四爷爷家玩,四奶奶做好饭叫我吃,四爷爷在一旁不说话,四奶奶也不叫他,等我们吃完后,四爷爷从新自己做饭吃,这时我才发现两个老人不对劲,回家后跟奶奶说了这件事,奶奶说他们两个又吵架了,这时我才发现两个老人的确会“冷暴力”,冷战时,谁也不理谁,各做各的事,彼此都要强,都不愿向对方低头。反观,我爷爷和奶奶却从没争吵过,哪怕日子再艰苦,总是会用幸福的微笑温暖彼此。

60年代的爱情 ——虽平淡无华,却相濡以沫

为此,我还偷偷的询问过婶婶,她有没有看到过爷爷和奶奶吵过架,拌嘴生气等,婶婶的回答是从来没有过。直到有一次,我问妈妈,她说从她嫁到我们家,很少见到过两位老人吵架之类的事,只是有那么一次,那是在我刚出生那会,爷爷的侄儿来帮爷爷干活,当时他看中了我奶奶的缝纫机,就问我爷爷可不可以便宜卖给他,当时爷爷想着反正留着也占家里的地点,不如做个人情卖给侄儿,就自作主张的答应了,结果那天爷爷的侄儿来家里拿缝纫机的时候遇到奶奶,奶奶知道后非常生气,无论爷爷说什么都不愿卖掉她心爱的缝纫机,脾气温顺的奶奶第一次不同意爷爷的意见,反抗爷爷,让爷爷当时就陷入很尴尬的境地,当时爷爷也没有说什么,就开玩笑的说“好,是你的,都是你的,不卖了,你爱怎么处理就处理”,奶奶却为此伤心了好几天,最后还是爷爷大度的化解了彼此的尴尬。我妈当时还跟我开玩笑说“假如我这样做的话,你爸早就为他的面子狠狠的批斗我啦、、、、、你爷爷他们虽然吵,但你爷爷大气,吵个架都那么有素质、文明,不像你爸”,的却,这样的吵架方式在农村可以说是很文明了,可以说还算不上吵架呢。从这,我可以看出爷爷其实挺爱奶奶的,只是他们不善于去表达自己的爱。


60年代的爱情 ——虽平淡无华,却相濡以沫

有次暑假回家,去奶奶家我才知道前段时间奶奶因为摔倒,把自己的手摔伤啦。那段时间因为叔叔们要上班,我妈他们也有很多事要忙,来不及照顾奶奶,结果照顾奶奶的事全落在爷爷一个人的身上。当时在奶奶家,我和妹妹还开玩笑说奶奶终于可以享福了,不用做家务,还可以尽情的享受爷爷的服务。这时,妹妹突然向奶奶问了句“这段时间我爷爷该不会是第一次洗衣服做饭吧?”奶奶会心的一笑“的却是,你爷爷小时候姐姐很多,根本就轮不到他自己洗衣服和做饭,后来呢,这俩活都被我包了,他也就没机会啦”,从奶奶的口气中,除了淡淡的幸福外,还有对爷爷做家务的那种心疼。

现在,子女们都已成家,孙子孙女读的读书,工作的工作,两个老人也慢慢过起悠闲日子,该玩的玩,该吃的吃,还搬进了新房子,住新屋。在闲暇的午后,爷爷有时会练练毛笔字,或是约着几个好友喝喝茶聊聊天,奶奶则是做做家务,傍晚的时候陪著爷爷散散步,这虽然是平凡的生活,却处处存着爱的痕迹。两个老人一起携手白头到老,彼此搀扶,在生活的细节里彼此关心着,更多的是融入了亲情,兑现了相伴一生的承诺,我想这大概就是对爱情最美的诠释和祝福吧!

生命如油画般,浓墨重彩总能遮掩那些细枝末节。然而,实际上搁浅在人们心间的,反而是细枝末节,正如爷爷和奶奶之间的爱情,与海誓山盟无关,与钻石鲜花无关。平凡的生活却早已使彼此成为生命中不可取代的一部分,而那些白发和皱纹正是他们爱情的见证。

60年代的爱情 ——虽平淡无华,却相濡以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