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是何意?蘊藏做人的智慧

農村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是何意?蘊藏做人的智慧

俗語是諸多傳統文化中與我們日常生活最為貼近的一種文化,以前俗語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人們生活的很多方面都離不開老祖宗留下來的俗語,因為大部分俗語都能幫人們判別一些事物,學到很多東西。

但是近幾年有越來越多的俗語被人們淘汰、遺忘,因為大部分人都覺得老祖宗留下來的那些俗語已經不適合在這個時代用了,很多都不符合現在的社會發展觀念,所以就很少有人再會學習、用到俗語。然而還有一部分俗語,雖然表面給人感覺沒有任何意義,和人們現在的生活也是完全不沾邊,可是它們的深層含義卻很深刻,對人們很有教導意義。

農村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是何意?蘊藏做人的智慧

今天筆者就給大家帶來了一則這樣的農村俗語,要介紹給大家的這句話就是“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看到這句話可能有人就會想,這和我們現在的生活完全不沾邊麼,能有什麼深刻的道理值得學習。但真的是這樣麼,對此筆者只想說,凡事不要只看表面。接下來筆者就大概的給各位分析一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看看它真的像表面這麼淺顯無用嗎?

農村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是何意?蘊藏做人的智慧

這句話的表面含義很通俗易懂,筆者就不再多解釋了,那為什麼以前人們會有借米、借衣但不借柴、不借鞋的說法呢?相比之下,在以前不是米、衣服更珍貴嗎?

其實不借柴、不借鞋的原因很簡單,雖然以前大部分人的生活比較艱苦,生活條件很有限,但是柴這種東西還是不缺的。那時候沒有高樓大廈,到處都是樹木,要想弄點柴火併不難。如果一個人連柴火都要借,可想而知那個人有多懶了。

農村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是何意?蘊藏做人的智慧

這種自己都不努力的人,根本不值得別人同情幫扶,而且給這樣的人借東西,不知道什麼時候他才會把借的東西還給別人呢!還有一些地區的人覺得,“柴”和“財”諧音,給別人借柴,豈不是把自己的財也給他了,所以對於他們來說,借柴就是個忌諱

農村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是何意?蘊藏做人的智慧

不借鞋的原因和不借柴的原因很相似,在過去大多數貧苦人家穿的都是草鞋,勤快一點兒的人會編好多草鞋放著家裡人穿,根本不用花錢,所以人們認為沒鞋穿的人都是太懶的原因,明明可以自己動手編一雙鞋為什麼還要向他人借,很多人也是不樂意借的。

由這句俗語引申出來的含義是:一個人幹什麼職業並不可恥,不管是做什麼工作,只要努力、奮鬥堅持、認真做了就都應該值得被他人敬佩、尊重。對於那些因自己不努力不付出,整日不求上進而導致自個窮困或者陷入困境的人根本就不配別人幫扶他。

農村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是何意?蘊藏做人的智慧

這麼一解釋的話,大家還會覺得這句俗語對我們沒什麼用處嗎?像這樣表面簡單卻實際蘊含著很多做人道理、智慧的俗語還有很多,大家平時可以多找一些這樣的俗語,學習一下老祖宗留下來的人生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