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索罗斯做空香港,朱镕基和香港政府如何应对的?

1997年香港回归,国际看衰香港的声音络绎不绝,一颗浸润在西方社会百年之久的“东方明珠”如何与一个当时还相对贫困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融合?看衰、质疑、嘲讽……各种声音接踵而来。此时,以索罗斯为首的金融巨头们在接连打败泰国、马来西亚、缅甸、印尼之后,开始将目光对准了正在风头浪尖的金融之城——香港,从而掀起了一场足以彪炳史册的金融战争。

当年索罗斯做空香港,朱镕基和香港政府如何应对的?

山雨欲来的前奏

高手过招,表面上是一招一式的拆解,实际上是攻守双方的内力比拼。和平年代,国家之间的军事往来大多隔空过招,双方都有点到为止的智慧。而经济战则是短兵相接,拳拳到肉,考验的是一个国家的内力修为。

不得不说,1997年是掀起经济战的最佳时机。

此时,索罗斯刚刚完成了对泰国、马来西亚、缅甸、印尼等国的碾压战,在索罗斯的攻势下,这些国家的GDP在几个月之内就遭遇断崖式下跌,尤其是泰国,国民财富一日之内就被索罗斯抢走了三分之一,金融危机甚至导致差瓦列政权更替。索罗斯在这场“热身战”中净赚100多亿美元。

然而,他的真正目标却是亚洲“四小龙”。而此时刚刚回归,正处于命运分岔口的香港就成为索罗斯的第一个目标。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7月中旬,索罗斯忽然大规模抛售港币,港币汇率一路下滑,跌至1美元兑7.7500港币的心理关口; 10月20日,香港股市开始下跌。第二天恒生指数下跌765.33点,第三天继续下跌了1200点,最后下跌达10.41%。10月至98年1月,索罗斯掀起歼灭战,一共抛空1000多亿港元,香港股价暴跌6000多点,许多公司破产倒闭,一些中小银行出现挤提风险。西方舆论戏称,香港已经成为国际投机家的提款机。

但庆幸的是,香港虽然损失惨重,但是港币汇率被暂时保住。首战久攻不下,索罗斯开始转战外围,韩国、日本、俄罗斯、墨西哥、巴西相继被斩于马下,而几个月前发生在香港的战斗似乎只是个前奏,一场更大的暴风雨正在袭来。


“经济沙皇”与“金融大鳄”的幕后角力

战争还在继续,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在金融危机有如火烧连环船般地蔓延至亚洲各国之际,香港背后的身影——中国中央政府的动向成为所有人凝视的焦点。

早在97年索罗斯掀起第一轮狙击时,香港政府就十分清楚,以香港现有的外汇储备,根本无力单独应付可能的金融袭击。于是,香港财政高官秘密进京,得到了中央的将不遗余力地,倾中国外汇储备之全力支持的许诺。这也是在首轮港元狙击战中港府死守港元汇率的底气来源。之后不久,在世界银行年会,朱镕基、索罗斯同时受邀参会,朱镕基当场对索罗斯表示:“中国将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立场,承担稳定亚洲金融环境的历史责任!”此言被视作有“经济沙皇”之称的朱镕基正式向“金融大鳄”索罗斯宣战!

索罗斯当然清楚香港背后中央政府的实力, 此时的朱镕基已经成功带领中国经济实现转型,中央政府的弹药库储备充足,足以应对这场世纪之战。然而,中央政府是会强势出手还是隐忍不发?索罗斯将宝押给了后者。原因很简单,香港素来有自由之港的美称,政府大规模干预资本市场尚无先例,况且还会严重影响香港自由市场的信誉。况且,索罗斯带领的国际炒家还有数千亿美元的资金可以动用,这足以打垮世界绝大多数的经济体。

时间进入到1998年的8月,在肆虐了半个世界之后,索罗斯带领着国际炒家们回到香港。此时,索罗斯在《华尔街日报》上公然叫嚣:“港府必败”!

朱镕基总理也说:“中央将不惜一切代价维护香港的繁荣!”

开弓没有回头箭,谁都知道双方都没有收手的余地,而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两位副行长此时已经带着600亿港币来到了香港,随时准备应战。决战的日子不远了……

决战香江

从8月14日开始,香港政府开始进入股市、期市进行面干预。俗称“官鳄大战”的港府与对冲基金的对决开始进入高潮。香港这一役举世瞩目,如果恒生指数失守,港府的数百亿元将付之东流。反之,炒家们将损失20亿美元以上。

此时,香港股市已经被打垮到6000多点,而在空头市场上,索罗斯带领着摩根·斯坦利、高盛、里昴、怡富、所罗门、惠嘉、霸菱、美林等国际超级炒家,光是8月期指沽单就有10多万张!不难想见,他们只等8月期满就在“提款机”上提款了。

然而,索罗斯眼看胜利在望,却发觉开始有一股神秘的资金,不声不响地把所有抛盘照单全收。8月28日是期指结算日,也意味着多空双方的最后决战正式打响,这一天上午,索罗斯动用400亿资金疯狂抛盘打压股市,可是神秘资金还是不动声色地在低位接盘,却绝不拉高。下午,多方开始进行全面反攻,仅一个半小时就完成了390亿的成交量。此时香港恒指被快速拉高,形势发生了剧烈翻转,面对对方的强势攻击,索罗斯“军团”内部开始出现分裂动摇,许多财团反水加入了多方,买回大量股票并的出手自己的期指空单,最终,当日收盘时,恒生指数和期货指数分别稳坐7829点和7851点,香港财政司司长曾荫权也立即宣布:在打击国际炒家、保卫香港股市和货币的战斗中,香港政府已经获胜。索罗斯大势已去,败局收场。在这场保卫香港的“决战日”中,香港股市交易量达到了790亿港元,大约是平时交易量的10倍。


索罗斯以何种手段做空?

简单来讲,如果说做多就是“先买后卖”,做空就是“先卖后买”。而没有怎么卖呢,就需要借!以股票市场为例,如果你看好某只股票,在50元的价位买入,到100元的时候卖出股票,就是做多;假如你觉得某只股票,你先借来100元股票,然后卖掉,等股票跌到50块的时候,再把股票买回来,还掉股票,卖出价格和买进价格之间的差价就是获利部分,这就完成了一次“做空”。

做空货币和做空股票原理基本一致。

下面举例就做空货币进行一下简单的科普。索罗斯或索罗斯们意欲做空某国货币时,前提是他们需要确定认为该国汇率被央行[微博]保持在“虚高水平”。

通常的步骤是,暂以某国货币X为例。该国央行把X维持在1X兑换3美元的水平。如果索罗斯认为,1X只值2美元,那么他就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做空X:

1.大量借入X。举例来说,索罗斯从该国银行借入10亿该国货币X,归还期限3个月,年借贷利息为4%。三个月后,索罗斯必须持有10亿*4%*3/12=11亿X来偿还贷款。

2.将X拿到该国央行全部以1X=3美元的汇率兑换成美元。

3.兑换后索罗斯拥有10亿X*3=30亿的美元,以及10亿X的欠款。

4.公开做空押注,所有人都知道他期望X贬值。人们可能潮水般涌向该国央行,要求兑换美元,而该国可能很快面临“美元荒”。

5.当该国央行无法以3美元的价格买入X时,他们必须要让X贬值。例如,承诺支付每X为2美元。

6.此时,索罗斯可以将持有的20.2亿美元到该国央行,兑换10.1亿该国货币X。

7.索罗斯使用10.1亿X偿还银行借款和利息,剩余的9.9亿美元变为其个人获利。

8.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该国汇率向相反的防线发展,比如说升至每X兑换4美元,那么索罗斯需偿还40.4亿美元,那么其可能会遭受10.4亿美元的损失。

当然,根据以上的步骤,该国央行也可以采取措施来阻止索罗斯投机该国货币,但每一步都要付出昂贵的成本:

1.该国可阻止本国银行将货币借给“投机者”。但实际中这很难实施,索罗斯可以通过中间方借入,尽管可能需付出额外成本。如果限制该国银行提供大额贷款的话,则有可能影响该国公民和国外客户的正常贸易往来。

2.该国央行可选择拒绝兑换“投机者”要求兑付的货币。这同样很难实施,因任何对该国外汇的限制可能引起公民更大的恐慌,导致他们蜂拥至银行寻求兑换美元。

3.该国央行接受浮动汇率,不再实施固定汇率。而该做法同样可被投机所用,并造成汇率的大幅波动。

4.诸如中国这样的国家持有大量外汇储备,可以坚持长时间不变更汇率。但这也相当于向外汇储备币种的所属国家提供了大量低利息贷款。

5.最佳做法或是围绕“固定”汇率的小幅波动,这样官方汇率可保持接近自由但又可小幅变化的市场汇率。

索罗斯以其强大的财力和凶狠的作风,自90年代以来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兴风作浪,常常对基础薄弱的货币发起攻击并屡屡得手。在做空货币的同时,有时其还利用股市、期指操作发动“全方位”立体攻击。


在华尔街,索罗斯和巴菲特被称为“最伟大的投资经理人”。

深刻的哲学头脑、渊博的金融知识、丰富的投机经验,加上敏锐的投机嗅觉,这是索罗斯在金融大潮中成为成功者的重要原因。

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管理经理加里·葛雷斯坦言:"索罗斯的天才在于,在其他任何人之前便看出了未来发展的整个趋势,他不必看到现实的变化与发展,在他的头脑中,事情发展的过程和结果早就形成了。”

作为索罗斯基金董事会的主席,他拥有的量子基金曾经是美国规模最大的基金。

在近30年的投资历史中,量子基金称得上是全世界所有投资基金中业绩最好的。

当年索罗斯做空香港,朱镕基和香港政府如何应对的?

从最初创立双鹰基金,到后来成为量子基金的总裁。

从以25万美元闯华尔街起家,到1993年以11亿美元的年收人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人,索罗斯通过他建立和管理的国际投资资金,积累了大量财富。

他在1969年注入量子基金的1万美元在1996年底已增值至3亿美元,增长近3万倍。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华尔街有史以来收入最高的超级基金经理人,却生活朴素,没有游艇、高级轿车和私人飞机,外出都搭普通民航飞机、坐出租车甚至搭巴士。

他掌管着数十亿甚至上千亿的资金,在一日之内就能赚进20亿美元,却总是心平气和,处变不惊,保持者一贯的沉着冷静。

索罗斯不仅是功勋卓著的金融投资家,更是国际大师级别的金融理论家。

索罗斯凭借着非凡的投资才华、智慧和在长期的投资过程中形成的独具一格的投资理论,使他能够叱咤金融市场并取得辉煌战绩。

当年索罗斯做空香港,朱镕基和香港政府如何应对的?

索罗斯的独具一格的投资理论,即他始终坚信金融市场是没有理性、难以预测的。

他设法“在混沌中寻找秩序”,创造出独特的投资理论,并试图以这种对经典经济学的突破和颠覆,为其行动寻找根据。

索罗斯将哲学与投资实践相结合,创造了“反射理论”“枯荣相生理论”等一系列对全球投资界具有深远影响的投资理论。

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几十年来,投资市场变化万端,无数投资人在市场无情的折磨下黯然离去,许多投资机构也在不知不觉中烟消云散。

索罗斯却在这险象环生的市场里取得了丰硕的投资战绩。他出色的投资才能和高超的投资技巧更使无数投资者深受启发。

当年索罗斯做空香港,朱镕基和香港政府如何应对的?

他纵横全球金融市场几十年,书写了由平民到具备全球影响力人物的传奇。

几乎所有投资家都将索罗斯视为自己的榜样,仔细分析索罗斯的生平,特别是他的投资技巧和那些经典的投资案例,期望从中寻找到投资窍门,探索出投资成功的捷径。

他的投资经历为世界上所有投资者所惊叹,就像他摧毁英格兰银行、狙击墨西哥比索、掀起东南亚金融风暴,所有这一切都表现出了一个卓越的投资家非凡的战略眼光。

21世纪来临后,进入古稀之年的索罗斯在国际投机金融市场上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当年索罗斯做空香港,朱镕基和香港政府如何应对的?

从2000年投资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失败之后,索罗斯逐渐意识到是该果断退出的时候了。

于是他果断地关闭了量子基金,将所有剩余的基金份额全部用于服务慈善事业,正式向世人宣布退出世界金融市场的历史舞台,从而给他长上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