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上的“分馬定律”——要想取之,必先予之

商人到小鎮去推銷魚缸,儘管魚缸做工精細造型精巧,但問津者寥寥. 於是,商人在花鳥市場找到了一個賣金魚的老頭,以很低的價格向他訂了500尾小金魚.老頭很高興----他在小鎮賣金魚多年,生意很慘淡.商人讓擔著金魚的老頭和他一起來到穿鎮而過的水渠上游,"把這500尾金魚全都投進去,你只管放,買魚的錢我一分不少給你."

剛過半天,一條消息就傳遍了小鎮:小渠裡,不可思議地有了一尾尾漂亮、活潑的小金魚!鎮上的人們爭先恐後湧到渠邊,許多人跳到渠裡,小心翼翼地尋找和捕捉小金魚.

捕到小金魚的人,立刻興高采烈地去買魚缸,那些還沒捕到的人,也紛紛湧上街頭搶購魚缸.大家都興奮地想:既然渠裡有了金魚,雖然自己今天沒有捕到,但總有一天會捕到的,那麼買魚缸早晚能派上用場。

賣魚缸的商人把售價抬了又抬,但他的幾千個魚缸還是很快就被人搶購一空.欣喜若狂的商人想,如果不是自己靈機一動在水渠裡投放進區區500尾小金魚,自己的玻璃魚缸不知要賣到何年何月呢?

管理上的“分馬定律”——要想取之,必先予之

有舍,才有得.不捨棄那500尾小金魚,你就得不到幾千個玻璃魚缸的大買賣.

這個故事向我們展示出兩個字——造勢

孫子兵法曰:“激水之疾,至於漂不者,勢也。”湍急的流水,飛快地奔流,以致能沖走巨石,這就是勢的力量。企業在市場競爭的商戰中,只有佔有優勢,才可先聲奪人。所以企業無勢者需造勢,無力造勢者需借勢,有勢者需用勢。孔明自出茅廬以後,極擅長造勢、借勢、用勢。劉備赴江東招親時,趙雲令荊州隨行兵士俱披紅掛綵入南徐,便是孔明造勢之計。其目的在於製造出一種熱熱鬧鬧辦喜事的輿論聲勢。用現代話來說,這既是表明來意的“安民告示”,又是廣而告之的“轟動效應”。結果,這一轟動效應驚動了喬國老和吳國太,孫權和周瑜的假戲不得不真唱下去,最後,劉備得了孫夫人又保住了荊州。

管理上的“分馬定律”——要想取之,必先予之

商戰同樣需要造勢。一個剛開張的新企業,一種剛上市的新產品,知名度低,企業需要造勢以提高知名度,以勢為其鳴鑼開道;一個實力雄厚的知名企業,一種名牌產品,雖然已有了一股勢,仍需繼續造勢,以鞏固市場,提高形象。又人認為,實力本就是一股強勢,人為地再造勢無非是花拳繡腿,這種觀點有失偏頗。有實力自然好,但是實力還應當被消費者認識到,才會對企業產生認同感和信任感,因此造勢與不造勢就大不一樣。企業搬家,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不造勢,路人視而不見,造了勢,就可能引起衝擊心理的強大轟動效應。

管理上的“分馬定律”——要想取之,必先予之

而當一個企業鮮為人知之時,當企業的某個活動不被人理解時,造勢開路最具效應。如果孔明不囑咐趙雲造勢,江東百姓連劉備過江這件事都不會留意,更何言知其來意。孫權、周瑜本無意演戲,孔明卻極想把這出戏熱熱鬧鬧地演下去,演戲以前必然有一番招攬看客的鑼鼓傢伙,披紅掛綵入南徐就是開場前的鑼鼓,鑼鼓敲畢方能引出“二氣周瑜”的正戲。趙雲的造勢明明白白地告訴東吳百姓,劉備過江是來求親的,不是來打仗的,不會給百姓造成威脅,只能因孫結姻給百姓帶來好處,從而使東吳百姓,以及東吳的上層人物喬國老、吳國太接受了劉備的此行。法國軒尼詩公司生產的X·O白蘭地在中國大陸市場搶攤登陸的事例,可以說是與趙雲南徐造勢同出一轍。

管理上的“分馬定律”——要想取之,必先予之

中國有歷史悠久的酒文化,中國名酒廠家林立,中國喜愛杯中之物的大有人在,但是對洋酒卻鮮為人嘗。法國軒尼詩公司認為中國酒品種多、產量大,引進點白蘭地並不會對中國名酒廠家造成威脅,還能起到調劑酒類市場的作用,於是以公關活動為方式大造聲勢。1991年6月,軒尼詩公司裝有5箱白蘭地的四桅白帆船歷經8個月的海上航行,到達上海客運碼頭。在上海,他們請了中國傳統的舞獅和鼓樂隊開道,並在碼頭和五星級花園飯店舉行了爵士樂隊和時裝模特獻技的宣傳活動,為此花費了1200萬美元。從此,這種昂貴的酒敲開了中國酒市場的大門,並進一步擺在了遍及各城市酒家的酒櫃上。

商業造勢常見的方式有公關活動、廣告宣傳、營銷活動、IC策劃等。

管理上的“分馬定律”——要想取之,必先予之

其一,公關活動造勢。這在以上例子可以說明。

其二,廣告宣傳造勢。造勢本來就是廣告宣傳的目的之一。但是並非所有的廣告活動都必定能夠造勢。有的廣告活動東打一槍、西打一槍,散兵遊勇,形不成空間之勢;有的廣告活動間隔時間太長,或實施時間太短,形不成時間之勢;有的廣告活動缺乏創意,似鸚鵡學舌,犯類同之忌,形不成心理之勢。

其三,營銷活動造勢。營銷,說白了就是匠心獨運的經營方法,與眾不同、創薏新奇的促銷造勢。無論是營銷環境、櫥窗佈置、商品陳列,還是促銷妙方、職工形象、服務水平,都是造促銷之勢,以形成贏得顧客的吸引力。有的經營者不善此道,目光仍停留在傳統的經營模式上,以至好產品卻“久困深閨人不識”。市場營銷,有勢易勝,無勢易敗。

管理上的“分馬定律”——要想取之,必先予之

其四,CI策劃造勢。CI作為企業形象識別戰略是一種造勢的新手段,讓公眾識別的本身就是一種力量。在《三國演義》中,趙雲是一位智勇雙全的人物,有長勝將軍的美稱。趙雲的智勇使他無往不勝,敵軍只要遠遠望見“常山趙雲”四字的旗號,就會盡皆逃竄;只要聽見“趙子龍在此”的喊聲,就會驚得落馬。趙雲的旗號和大名就是人們在萬軍陣上對他的形象識別,這一個形象識別同趙雲本身一樣,具有強大的威勢。趙雲的旗號不就類似於企業的標誌,趙雲的大名不就類似於產品的品牌嗎?

IBM公司通過CI設計塑造企業形象,成為美國公眾信任的“藍巨人”,並在美國計算機行業佔據首屈一指的霸主地位。1970年,美國可口可樂公司導入CI,革新了世界各地的可口可樂標誌,形成“擋不住的誘惑”之勢。

管理上的“分馬定律”——要想取之,必先予之

造勢並沒有一個固定模式,環境不同,造勢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披紅掛綵入南徐是熱熱鬧鬧地造勢,孔明空城撫琴退司馬是冷靜沉著地造勢,二者的環境有極大的差異。法國的X·O白蘭地可以熱熱鬧鬧地造勢,美國的可口可樂卻是躡手躡腳地造勢。美國可口可樂公司瞭解到,中國市場不少人對引進洋酒並無反感,對引進“洋水”卻頗有微詞,可口可樂公司如果以鋪天蓋地的廣告開路,很可能會出師不利。因此,他們採取了投石問路、步步為營的策略:先是搞“寄售”;然後又無償贈送生產線,在北京少量投產;最後才推向全國,以少積多,逐漸成勢。

管理上的“分馬定律”——要想取之,必先予之

管理遇到難題,企業陷入困境怎麼辦?

我們將各商學院EMBA課程提煉精華,濃縮成100節精品音頻課程。包括公司治理、領導力、趨勢視野、創業創新、資本運作、戰略管理、團隊建設、財務管理、併購重組、風險控制、上市指導、家族傳承、互聯網運營創新等內容。

如果您感興趣,點擊下面的“瞭解更多”鏈接,開啟您企業發展進階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