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字从楷书练起有意义吗?有什么好建议?

江铁铮


不能说开始练习书法必须要从楷书(唐楷?)开始,但是楷书对之后的书法学习必将带来非常大的影响,都将产生极大的效益。

不知道题主的疑问当中的“楷书”意指“唐楷”还是广义层面的的楷书。但是,从书法学习的角度来说,从“楷”入手是书法学习过程的必经之路。

李瑞清题跋鼎时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

“楷”即楷模,模范,就是学习的榜样。小篆、隶书、魏碑、唐楷,都是书法历史过程中的“楷书”,历代学习的“榜样”。这些字体之所以成为“榜样”——楷书,就是他们在其时作为“标准”被认可,被学习。单从这一层面来讲,学习书法,从“楷书”练起就没有异议。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书法史称之为隶变,在书法史上占据里程碑的意义。

汉隶定型化了迄今为止的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隶书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就孕育着真书(楷书),而行草书几乎是在隶书产生的同时就已经萌芽了。真书、行书、草书的定型是在魏晋二百年间。它们的定型、美化无疑是汉字书法史上的又一巨大变革。这一书法史上了不起的时代,造就了两个承前启后、巍然卓立的大书法革新家—钟繇、王羲之。他们揭开了中国书法发展史新的一页。树立了真书、行书、草书美的典范。

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真书、行书、草书的在魏晋二百年间形成定型,又是汉字书法史上的又一巨大变革,这是书法史上了不起的时代,造就了两个承前启后、巍然卓立的大书法革新家—钟繇、王羲之。他们揭开了中国书法发展史新的一页。树立了真书、行书、草书美的典范。

再到唐时期,楷书、行书、草书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任何一个时代书法的继承,都是从前期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层面的基础上的接受。所以,我们现代人学习书法没有任何理由排斥“楷书”的继承与学习。无论书什么时候,无论是毛笔还是硬笔,都不排斥“楷书”的基础性。

简单罗列一下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历史,也许能够对广大书法爱好者在书法学习的认识上有些许帮助。

感谢大家对“郭伯一书法课堂”的关注与支持!


郭伯一书法课堂


从科学规律来看,要看年龄段,谨遵儿童成长发育规律。

一、如果是4、5、6岁的孩子(幼儿园和学前),软笔,建议学篆书、隶书,目的是让孩子体会传统软笔书法的执笔,中锋行笔和把象形字当画来做游戏。

这个阶段不建议写硬笔,如尝试写硬笔,建议写横平竖直的字,不要顿笔。

二、如果是7、8、9岁以上及成人,要学横带倾斜度的字,从硬笔开始,要去掉楷书顿笔,横倾竖直,可以专注的练习汉字结构,打好基础后,再写有顿笔的硬笔楷书。 通关后,就可以学软笔楷书(唐楷和魏碑)。 硬笔、软笔楷书打好基础后逐渐学习行书、草书……

三、如果想继续深入学书法,再回过头学习隶书、篆书……








网格书写教学创始人


练字从楷书练起有意义吗?

楷书,最早出现在的时候,和隶书属于同一种类。唐代以前,叫隶书,真书,正书,都可以。宋代以后,隶书和真书有了明确的界限。真正称为楷书的时间并不长,大约六七十年的时间。


古人对于楷书的概念和我们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说的楷书,指的是足以为楷模学习的字,叫楷书。如李斯的小篆,张芝的草书,蔡邕的隶书,钟繇的正书,王羲之的行书,等等。当然,其它优秀的书法家作品,也是楷书。我们今天的楷书,指的是书体,并不是指某人书作。

练习书法要从楷书开始,是因为楷书是规范的官方文字。所有的正式文书,从古到今,都以楷书为文本。大家从小识字开始,就要从楷书开始。楷书是人们最熟悉的字体,从楷书开始练字,一是省去了识字的这个过程。而其它书体,则有识读上的困难,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楷书是根本。行书,草书的写法都以楷书演绎而成。有人说草书出现的时间比楷书早,没错,但那是章草,一种从隶书演变出来的书体。和今草的体势、用笔完全不一样。



再一个原因,楷书与行书,草书的书写速度上相对较慢,点画结构的规律性较强。有利于初学者学习掌握。有人说学习书法,只要喜欢,从任何书体都可以。消磨时间,只要高兴,怎么写都可以。但想把字写好,不把基础的楷书练好,其它的书体就不要想写好。


子衿书法


学书,先入楷,还星先入行书,没有定式,可据人的喜欢而夺。一般从规律上讲,学基本功,点画开始,渐入书,由浅入深,而有的人先实践行书,从中体验楷法,总结结构,及笔法,如此,容易随性率尔,不理智者,则有走弯路。

学书,如学拳,差不多,功夫扎实,基础要牢,楷之法,比之其它,法大于意气。一般较理智,无自已的意,或少有,应允了初学容不得半点浪漫,冷坐,心静,关闭情性,立地成佛,苦研其法,尔后有得。古人字裕,与童子功,有系。

因而,楷为各种书貌之模,字不离方圆之范围。以楷为中心。无论写那种书貌,都有楷之影子。或是从形上或意上,仅一点,稳健,乃楷之最大意。任何书无稳健,都属站不往,早晚倒置而垮,不耐久赏。

孙伯翔老人说,不管先入那一书体,终归到“楷”此意把楷当做“稳固”之基,草书不达方寸,也属不稳健,为浮空,华而不实,其情不真。其意不明,其致不显,其韵不具。

习楷,实为学正,从字从人,达于正规,方有气质鲜明,人才有精气神。

人体验学步,艰辛,学字,如也,知艰才有进步,事物无易,皆存在一个困苦过程。

只有亲躬面壁图强,大志,则会无险阻,学饬整之楷,手到擒来之。固牢身手,奋于其它,以楷器破其它书体。



狂喜淡墨a


首先这个问题得看从哪个角度出发来看待:

楷书字体比较方正,形态美观大方,但书写速度较慢,实用性不强,当然小学生除外。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字体潇洒飘逸线条流畅,在楷书的基础上笔画进行连带牵丝提高书写速度进而具备了更强的实用性;

如果只是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或者单纯的去练好字也就是想把自己的字体写的相对规范一些,那从楷书开始练习完全可以,但练好了楷书再练行书会更顺畅一些,当然为了提高实用性直接练行书也未尝不可。

所以练字是否从楷书开始练习这个问题完全取决于你练字的目的。

在练习过程当中的几点建议:首先选一本自己喜欢的字帖,然后从基本笔画开始,由易到难,每天一个基本笔画搭配几个简单的汉字进行练习,练好一个再进行下一个,书写速度要慢,每天至少坚持认真练习一个小时以上。初学可以适当描摹,但是不能多,最好的方法就是对临,练习的过程当中多注意观察,看清楚笔画长度、角度、起收笔位置,做到少而精,不要贪多。







墨趣硬笔书法









灵虚子道人


从字体而言,字分篆、隶、楷、行、草,而篆隶的笔画随着字体的演进,都融合进了楷书,因此楷书的笔画样式很丰富,这些不同的样式又包含着多种用笔的笔法基本功。像练武术一样,弓步、马步、踢腿、劈叉,这些都是后来连贯套路的基本功。从楷书练起,就是从基本功练起。

行书是介乎楷草之间的字体,它在界线划分上本身就较为模糊,它是一种过渡字体,如果从行书练起,似乎进可入草,退可入楷,但恰恰是因它进可攻、退可守的多变性,这给初学者以不可琢磨。因为它游移不定,导致很难把握笔画的本原面目,时间长了,再返回楷书笔画,往往会因为平时练行书浮滑的习惯,导致楷书笔法动作不到位、用笔交待不清、缺乏厚重感、缺少基本功的肤浅。

草书得楷书境界的绚烂之极。如果不从楷书基本功练起,上来就练草书,很容易变成花拳绣腿。况且草书也不像想像得那么容易,随便划拉,也需要记忆草书符号、遵守草字规则。也须一个一个符号的练,用功绝不比楷书轻松。

建议从颜真卿早年的《多宝塔》练,他这时主要学习继承,是纯基本功的字体,笔画粗重,易入手,又实用。又没有颜真卿成名后创作新体的随意性。


书法世界之我的解释


从楷书练起有意义吗?这个问题问得,,就不该问。首先楷书的范围没有定义,现在一般意义上的楷书指的是唐楷,其实在古代隶书也是楷书,叫真书。在说练楷书的意义,从书法的发展史上可以看出,书法并不是按照楷书,行书,草书的路线发展的。楷书并不是最早出现的书体,甚至于草书都出现的比楷书早,我本人练习柳公权的唐楷,谈谈自己的感受,有不对的望各位指正。我觉得学书当从楷书学起,尤其中晚唐时的颜真卿和柳公权,楷书发展到唐朝无论是结体还是笔法已经趋于完美,完美的你哪怕改变一个笔画字都会变的丑陋,法度之森严。练习楷书放学其法度,学其结体,尤其小孩更须如此,如今总是有种种言论诋毁唐楷,说什么太过完美,容易扼杀个性,我就问你是学习了还是发扬你的个性了,该学习的时候你就老老实实学习,人的个性就那么容易扼杀吗,那是骨子里的东西。你就算老老实实学习唐楷你也写不到跟柳公权一模一样,为什么,因为你不是柳公权,就算你是柳公权再生你也写不出一模一样的《玄秘塔》,为什么?因为此时非彼时,此景情非彼情,情绪会影响书家的状态。至于什么写唐楷容易僵硬更是无稽之谈,你先写个僵硬的再写不僵硬的,总之学书当学楷,唐楷!







秃笔书生



苏銮叶


如果你是从童年开始学毛笔字,比人认为必须要练楷书!执笔、运笔、字的结构………如果你已经是成年人了,突然喜欢上毛笔字了我想就没必要再练楷书了,因为让你感兴趣的也可能是行书、行草,等等。我就没有练过楷书,现在写成这样,还在努力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