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建成這麼多年了,對氣候造成了什麼影響?

雪鋒179635949


這個問題在建三峽大壩時已經討論過,並且建立過模型,對當地氣候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前面條友@崑崙還東國提到,三峽庫區海拔175米,663千米長、平均寬度1.1千米的狹長水域,面積最大1084平方千米,影響範圍不到20公里。很顯然只能改變小氣候,對兩岸增溫增溼起到調節作用。

藉此問題筆者想討論一下人類活動改變氣候的能力有多大?還是老話題,是否能“人定勝天”。


一個地區的氣候受大氣環流、海陸位置、太陽輻射、地形地貌等多種因素影響,它是在各種因素相互作用下經過長期發展形成的,很多天氣要素具有大範圍,大尺度,大循環還具有全球化特徵。例如,我們國家冬季風可以從遙遠的西伯利亞寒地,可以翻越高山,跨過平原,掠過長江、黃河,深入到我國華南地區,給那裡帶來嚴寒和降雪天氣,據報道,海南島、越南北部都有過降雪的記載。況且還有西風環流繞地球一圈,這樣全球化天氣系統呢,我們不能因為有了三峽水庫就能改變寒潮帶來的寒冷天氣,同樣道理也更不能盼望夏季風給三峽兩岸帶來增量太多的降水。我們這個小小的水庫在大自然面前能夠給帶來多一點點兒降水、冬季提高0.1℃就已經足已。


我們再把話題轉到藏水入疆,能否讓南疆塔里木盆地完全變成綠洲,綻放生命之花,徹底改變南疆的乾旱環境嗎,這都是痴人說夢的想法。辯證地看,目前新疆2000萬人口集聚在5萬平方公里的綠洲上,只佔總面積的3%。以此邏輯,我們能拓展綠洲達到30%,新疆人口就可以達到2億,這恐怕是要改寫人類歷史上的奇蹟了,千萬不要說“完全”“徹底”。如果藏水入疆,能把原有都綠洲擴大,能宜林的宜林,該宜牧的能放牧,這樣的改變我們也就心滿意足了。千萬不要動塔克拉瑪干沙漠歪主意,目前我們人類還沒有能力讓它變綠洲。

我們人類在大自然面前非常渺小的,古人說的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已經把道理擺在我們面前了,三峽水庫對氣候改變是及其微小的。


地理縱橫


這是一個比較經典的問題,我們都知道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三峽水電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由於建設工期長,而且需要統籌考慮移民搬遷、生態環境保護等諸多問題,因而成為了世界上攔河建壩的範本和標杆。

一般來說,任何問題都有兩面性,即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三峽工程也不例外,不好的一面主要包括大壩的阻隔使得有些魚類無法正常回遊、蓄水後淹沒文物古蹟以及造成庫區地質和生態的破壞等,在這裡就不細說,我們來挑好的來說。

都說湖泊在調節河川徑流、提供工農業以及人民生產生活用水方面以及促進航運、旅遊業的發展等方面具有極大的作用,而三峽大壩建成後所形成的三峽水庫不僅也具有以上積極作用,同時在豐水期和枯水期科學調水防汛抗旱、跨區供電以及能源結構調整等方面也有深遠影響。

由於三峽大壩的阻隔,形成了“潮平兩岸闊”的“高峽平湖”的壯闊景觀,這個世界上少見的“河床型”人工水庫,順長江而上形成長約600多公里,寬度約為1.1公里庫區,其總面積約為1084平方公里(相當於一箇中等面積的縣市),可以說如此巨大的水體(面)在氣候調節方面也會具有一些影響。

在課本中,我們學到了氣候與天氣不同,它指的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或大氣物理特徵的長期平均狀態),其特點是具有穩定性,基本上可以用唐朝詩人劉希夷的“三年年歲歲花相似”這句詩來形容了。

然而,相對於長江流域大部分的亞熱帶季風氣候而言,由於三峽大壩的攔截而形成的三峽水庫對氣候的影響是十分微弱的,而這種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由於庫區水面擴大,水分蒸發較多,雖然空氣較溼潤,但是由於三峽庫區為蜿蜒曲折,氣流相對不暢,局部大氣環流、對流較弱,反而整體降水少;另一方面,由於空氣溼度增大所形成的“氣牆”阻礙南北空氣流動,使得這一區域對悶熱,對於一些反應敏感的動植物會有一些影響;最後,在三峽水庫總庫容約393億立方米巨大水體的影響下,使得這一區域相對變得“冬暖夏涼”。

當然,三峽大壩的影響是全方位的,而且發揮著巨大的綜合效益,其利是遠遠大於弊的!


地理那些事


另外三峽庫區海拔175米,663千米長、平均寬度1.1千米的狹長水體,水域面積最大1084平方千米,這種尺度的水體一個高山峽谷中,是難以影響我國西南,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氣候環流條件的。因為要改變天氣和氣候,需要大氣環流在大範圍、長時間內平均狀態變化,其水平尺度在幾千千米以上,垂直尺度在幾千米-幾十千米以上。舉個簡單例子,就像青藏高原攔截印度洋水汽才能大範圍影響我國的西北地區,但如果想改變這一狀況,單單想通過挖一條水汽通道是無法實現。

當然,三峽庫區雖然對氣候影響甚微,但其阻斷水體造成魚類生態的變化,庫區引發一些地質滑坡等問題,才是我們值得關注。


崑崙還東國


三峽大壩的修建對於氣候影響是必然的,現在主要的關注點在於這種影響是局部性的(10公里範圍)還是區域性的(100公里範圍)。


根據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2017年上半年發佈的《2016年度長江三峽地區氣候狀況監測報告》中指出:三峽庫區2016年整年的年平均氣溫為18.4℃較往年偏高0.5℃;2016年的年降水量為1208毫米,較常年偏多8%。

但報告中指出三峽庫區的氣溫和降水變化與長江上游乃至整個長江流域的變化趨勢是一致的,受其全球大氣候的影響佔主要作用,而三峽庫區對周邊的氣候影響很小。

這次報告得出的結論認為三峽大壩對周邊氣候的影響是局部小範圍內的不超過二十公里。對三峽庫區周邊全年有微小的增溫影響,如果按季節性有冬暖夏涼的影響。三峽大壩的建立保護了下游平原地區1500萬人口以及超過370萬畝農田不受水患影響,在這一點上意義深遠。
圖:NASA的報告中給出的庫區降水變化圖表

三峽大壩一些比較不好的影響包括對長江洄游生物的影響,地質環境植被的不可逆影響。至少目前來看不利的一面還在可接受範圍。



科學黑洞


用”三峽大壩”來比劃中國氣候,我認為遠不如用熊貓去“氣猴”,論氣候,先問猴,拉屎拉哪裡?拉城裡的,此猴已吃屎,氣猴就是氣候,氣候才是氣猴。猴子拉屎全拉城裡去了,不是三峽在大霸什麼氣候。三峽在改良氣候,也正在增強生態,改變了十種九不收的中國現狀。不要把氣候問題強加給中國的“三峽”。氣候沒必要來氣猴,氣候才不會氣猴。猴子太壞,把屎拉城裡,拉水裡,猴子不死,氣候壞死。


李198588733


曾經看過不少國內外對它的負面報道,國內好像也有不少著名水利專家反對的,但我還是相信它是負面多一點!


撥開雲紗


“陽光爆曬……高溫水發電”,說反了吧!無論是發電、洩洪、通航,夏天放掉的是低溫水,留下了高溫水,而冬天正好相反,放掉了高溫水,留下了低溫水。原因很簡單,無論發電、洩洪還是通航的排水口,都在大埧下部而不是上部。庫中的水,夏天上熱下涼,冬天上涼下熱,所以重慶夏天變得極熱,冬天極冷(勝過許多下雪地區)。


如全長極


大壩建成,大壩下游水位下降,江西省鄱陽湖800裡,湖水補進長江,很多時候鄱陽湖變成大草原,長江迴游魚類 無法產卵,稀有魚類面臨滅絕,還在建設的水壩 都在破壞生態環境


石頭283965401


三峽大壩在魚產卵季退水,給減產魚類造成滅頂之災,本在沒退水草皮產卵後,結果退水了,使魚產的卵在岸上幹去,長江魚就這樣滅絕了。


長江水191178265


看看黃萬里的12個預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