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传 第二章 :与书为伍 八岁开始读武侠

8岁那年,查良镛无意中看到武侠小说《荒江女侠》,“琴剑二侠”的行使生涯深深地吸引了他。这是查良镛看到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之后,查良镛到处搜罗武侠小说,一睹为快。

查文清死后,留下了一些家宅和田地。查良镛出生的时候,查家还拥有3600多亩田地,租种查家田地的农民有上百户之多。所以,他的父亲查枢卿实乃“当仁不让”的大地主。查家富有,雇有一些长工、短工料理家务。查良镛刚上学时,就有一名长工负责接送他,下雪、下雨的日子,这名长工还抱着查良镛上学、回家。这位长工是个驼子,半身残废,是查文清辞官时从丹阳带回袁花家里来的;查文清死后,他继续在查家当长工。因为残疾,查良镛很同情他,每次看到别人取笑他,就予以制止,有时还为此哭了起来。他发病的时候,查良镛还时常到他的小房子里看他,拿些东西给他吃。

因查良镛懂事,心地善良,故这位长工待良镛很好。当时长工已是六七十岁的人,但他把少年查良镛视为朋友,还把自己的身世告诉查良镛。原来,这位长工是江苏丹阳人,家里开豆腐店。当地一名财主看中他的美貌的未婚妻,便设计陷害他,并差人把他打成残废,还把他关进牢狱两年,而他的未婚妻则做了财主的继室。他出狱后心怀愤懑,就持刀刺伤了财主,于是又被判刑入狱。后来,查文清当了丹阳县正堂后,才把他救了出来。

这位长工病死后,查良镛一直很怀念他,心里时常记着他辛酸的身世。二三十年后,查良镛曾经以他的身世为素材,写了武侠小说《连城诀》,以纪念在他幼小时对他“很亲切的一位老人”。

金庸传   第二章 :与书为伍  八岁开始读武侠

金庸作品 《连城诀》

在浙江,自古以来学风浓郁,书院林立,藏书之风十分兴盛。在明朝,就藏书之多而言,以地区而论,江浙为首。到了清代,浙江藏书之盛,超逾前代。浙江的藏书家,以杭州为最多,海宁也曾一度次之。

因为家学渊博,海宁查家藏书十分丰富,“查氏藏书”在浙西一带很有名声。查家珍藏着900卷之多的《海宁查氏诗钞》雕版,是查文清生前编写的。这些雕版置满两间房子,查良镛和兄弟们把这些雕版当玩具,还时常钻到这些雕版之中捉迷藏。日子长了,对雕版上的诗词,查良镛也能耳熟能详,随意就能读出几句来。可以这样说,查良镛是在书堆中长大的。他曾经回忆说:“家中藏书很多,我幼时虽看不懂,但找书却方便;而且不单有古书,也有新书,因为我的伯父、父亲、兄长都是大学毕业生。我自小与书为伍,培养出喜欢读书的基本性格,加上长辈的文化修养好,家里房产亦丰,生活不愁,家人间的活动也很文雅,闲来多是下棋、看书……”

尽管那时查良镛年纪幼小,但所涉读的书籍已相当广泛。在现代知识方面,查良镛称小学时代“得益最多,记忆很深”的,是父亲、兄长购置的邹韬奋所著《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世界各地旅行记,以及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报》。查良镛迷上武侠小说,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一天,他在翻查家中藏书时,无意中看到一本武侠小说《荒江女侠》。这部小说是“新文派”始祖、言情小说名家顾明道写的,内容主要是写方玉琴、岳剑秋这对“琴剑二侠”的武侠生涯。书中首创男女二侠双双闯荡江湖之模式,这对后世的武侠小说影响很深。顾明道以言情小说的笔调、新文艺腔的笔法写这本小说,给阳刚味浓烈的武侠小说注入了温婉艳约的柔美,开启了“侠情”武侠小说的新境界。

金庸传   第二章 :与书为伍  八岁开始读武侠

民国25年初版《萍踪寄语》

查良镛粗粗翻阅了几页,书中的内容就吸引住他,令他爱不释手。一连几天看完这本《荒江女侠》后,查良镛禁不住拍案叫绝:“想不到世上还有这么好看的书!”当时,查良镛只有八九岁。

其后,少年查良镛到处搜罗武侠小说,一睹为快。他在当时相当流行的、上海出版的消闲性读物《红玫瑰》中读到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书中桂武、甘联珠、余罗汉、甘瘤子等人物大大地吸引了他,其中“火烧红莲寺”的故事更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平江不肖生在《顺探世界》杂志上连载的描述清末民初武林真人真事的《近代侠义英雄传》,更使查良镛看得入迷。

以后几年,查良镛看过武侠小说有好几十本,其中描写梁山好汉反抗官府的《水浒传》,写包青天安良除暴、一身正气的《三侠五义》及其续篇《小五义》、《彭公案》、《施公案》等等,看得查良镛如痴如醉。

金庸传   第二章 :与书为伍  八岁开始读武侠

武侠题材的开山之作——《三侠五义》

查良镛迷爱武侠小说,只是因为武侠小说好看,人物和故事深深地吸引着他;但他并没有想过要写武侠小说,更没有想到自己将来会成为新派武侠小说的一代宗师。

1937年,查良镛13岁,就读于浙江省立嘉兴中学。刚读完中学一年级,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来读到高中,战火更烈,家乡沦陷。由于战事,浙江北部邻近上海的富庶城市——杭州、嘉兴、湖州的一流中学便成立了联合高中。此后,查良镛随学校辗转于余杭、临安、丽水。没有了家庭的接济,查良镛一度只能靠政府发给的公费度日,穿草鞋,受军训,四处颠沛。然而,也正是早年的这一段艰苦生活,锻炼出了他日后的独立性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