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元辰 生活與文學

夜讀元辰 生活與文學

讀罷老師一組話題,莫名其妙想起這樣一個題目。法國梧桐,曾經宜昌街頭一景,站成一種永恆,融入很多人記憶。而枇杷是三峽農家小院一種標配,活著容易,但是活得既有價值,當果熟十分,不僅紅成一種風景,實用起來也讓人饞。這正是文藝憤青一種象徵,生活和藝術關係,被老師一點化,深刻而又漫不經心!

於是,在好好生活中終身去學習,一定也可以接出碩果。很多作家跟老師有種相同經歷,當兵寫作,目的是為了遠離故土,但是元辰老師又是極度孝順,更是眷戀故土一個人,回到夷陵,成為夷陵一方霸主。既是宿命,也是一種報答,更是一種犧牲!呵呵,文學裡怪現象是 越是原來故土,越是被很多人記住,也在文化路上走得更好,這是閻連科在香港中文大學一個語錄。但是,走出去,會更孤獨,生活第一,能估計到家人,在中國孝是最大的事,哪怕跟蘇明哲一樣是愚孝,但是父母在,不遠遊呢?

夜讀元辰 生活與文學

至於英雄難過美人關,那是官場一種引誘,對於文藝憤青是可望不可即的事。不過,元辰老師為官多年,還是能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是文人當官一種好處。因為心中有份堅持!士大夫那份情懷還是有點,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種紅薯。於是有了先天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其實,色是人一種本性,佛祖也不難逃脫這種束縛。記得當年看很多武俠片,很多高僧都貪婪一時之快,跟粉絲有了血肉,生下來變送到寺廟,沒有辦法一般在傍邊建立了一個小家,像極後來官場上二奶村。聽民間小道消息,宜昌某一小區邊就是那些廟傍邊得小家,不過家外有家,據說也很累人。還是元辰老師有見地,“審視人間男歡女愛,確實一言難盡。還是向道向善、勿執著於世界美色為好。”

夜讀元辰 生活與文學

畢竟還是落入俗套,進入一個愛恨交織感悟。世界男女之間,卻是很難說得清,看山不是善,看水也非水,皆因心裡那份騷動。愛到極致便是恨,愛情本質是佔有。因此才有了情殺只流。不過很喜歡老師那個時代愛情,媒妁之言,認識後合適,便是一生守候。老師和師孃愛情,像極了胡適先生。一想到老師彈古琴,寫小說,做香焚香,而師孃卻在把所有文采和智慧都描寫在那不到三分農田上,大家彼此相安,彼此又有一種相依為命的忠貞,這也是一種極其中國畫一種意境。木心說過:過去鎖很好看,你鎖了,他就懂了!

夜讀元辰 生活與文學

現代青年愛情,都是一種交換。沒開始就是一種比較,看把自己這輩子交付出去,是不是值得。根本沒有想到,婚姻其實是一種成長,好的婚姻讓一個事業走到一個高度,雖然對方不一定要懂,因為有你,她一輩子支持,這才是最重要的。錢鍾書對楊絳說了:沒有遇到你,不曾想過結婚。遇到你,就沒有想過結婚是和別人!”不過,老師和夫人之間,雖然沒有片語,但是一輩子走過那麼風雨,依然恩愛,才能保持一種儒雅中自信。讀過老師文字,一是一種待人處事的態度:“必定煩惱很多,心理負擔重,不是好狀態。什麼都要拿得起放得下,放不下暫且拿起,但不要老在心裡磨”

夜讀元辰 生活與文學

文學即人學,因此凡是要做來寫字給人看,必須有一種人生力量,無病呻吟,只能讓你偶爾引起共鳴,真正文學家,必須跟元辰老師一樣,做人一種大格局,做事才會豁達和包容。在百忙之中,替人做嫁衣,實屬中國網絡文學之辛也!

雖然我非文學中人,但是老師每天刊發文章,亦是每天夜半失眠一種良藥,夜讀元辰,亦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營養。不是為了文學,而是更好生活!

2019年4月10日於夷陵吾同齋

夜讀元辰 生活與文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