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西丰县:一村一业振乡村

德兴满族乡位于辽宁省西丰县北部生态农业产业带中点,辖7个行政村、22个自然屯,人口9728人。近来年,德兴满族乡抓住产业兴旺这个实现乡村振兴的“牛鼻子”,依托当地特色生态资源,按照西丰县生命健康产业“三大功能区”布局,积极鼓励、引导广大农户大力发展绿色水果、蔬菜、稻米等符合当地实际的富民产业,持续加大政策、资金、技术扶持力度,不断创新产业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了一村一项产业、大户带动全村发展,家家发展致富项目的良好格局,不断壮大的特色产业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让村集体经济实力强起来,强村富民奔小康的梦想正在一步一步变成现实。

辽宁省西丰县:一村一业振乡村

稻花香飘“富民路”

人勤春来早,离插秧季节还远着呢,德兴满族乡德兴村宏达屯农民李宝昌就开始为水稻育苗做准备了。今年,他要再租6亩水田种水稻,早一点把买房子借的钱给还上。今年69岁的李宝昌是德兴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老伴患有严重心脏病,每年种地一点的收入去了看病买药勉强维持生活。去年,李宝昌加入了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包了20亩地种“稻花香”水稻。合作社不仅免费提供种子、肥料、除草剂,还管秋天收割。当年,李宝昌的水稻亩产900多斤,合作社以每斤2.2元的保底价回收,除去租地、人工和整地费用,李宝昌净剩3.5万元。去年冬天,李宝昌老两口告别了土坯房住进了新房子,开始了新生活。

德兴村位于艾清河畔,清凌凌的艾清河水浇灌着数百亩稻田。2017年,在乡里壮大绿色稻米产业政策的扶持下,德兴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艾清河绿色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村社合一”的管理模式,乡政府投入产业扶贫资金50万元用于发展绿色稻米产业,德兴村、连云村、施德村、隆化村、房身村的498个农户以土地入股先后加入合作社,合作社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为社员提供统一种子、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服务。

经过两年的发展,合作社建成“稻花香”绿色水稻种植基地920亩,亩产达到950斤以上,社员每亩水田收入达1500元。去年,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艾清河绿色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与交通银行辽宁省分行签订合作协议,联手发展订单农业。交通银行辽宁省分行投入资金75万元,为合作社建成绿色稻米加工和包装车间,合作社统一回收社员的水稻,加工成优级礼品米,供应绿色稻米市场。目前,德兴村的绿色稻米产业已经形成了种植、收获、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条。2018年,合作社生产销售优质礼品米42万斤,实现利润60万元。按照合作社、村集体、建档立卡户3:3:4比例进行分配,分别用于合作社持续发展投入、壮大村集体经济以及149个贫困户分红。

“去年,我们村修水泥巷路,绿化植树、路基改造,咱农民没摊一个工,没筹一分钱,全都由村里出了,这是绿色稻米产业给农民带来的福利。”德兴村党支部书记江雷说。

辽宁省西丰县:一村一业振乡村

户均一头“发财牛”

“母牛生母牛,三年五个头儿。养了发财牛,啥也不用愁。”德兴满族乡连云村蚂蚁屯农民赵庄一边给牛槽里添草料一边抚摸着小牛犊自言自语道。

在蚂蚁屯,谈起养牛给生活带来的改变农民赵庄深有感触。四年前,赵庄一家三口跟父母、兄弟一家人住在三间土房子里,在贫困户危房改造政策的扶持下赵庄盖了五间新房,欠下了8万元的外债。2017年,为了帮助赵庄早日还清外债,村主任赵怀宝担保给赵庄申请了10万元扶贫贷款。赵庄用贷款买了8头母牛,建成了简易牛舍,因为养得精心,赵庄家的牛个个膘肥体壮。去年,8头母牛陆续生小牛,正赶着牛市的好行情,赵庄卖小牛就还清了外债。这不,上个月赵庄家的母牛又生了两个小牛,买主上赶着给5000块一头买走。在连云村,像赵庄一样通过养牛致富的农户有80多户,全村黄牛饲养量520多头,养牛20头以上的农户15户,实现了农民户均一头牛。

近年来,德兴乡连云村大力扶持农民发展养牛产业,村委会积极联系农信社帮助农户申请养殖业惠农贷款,先后帮助30户农民争取产业贷款210多万元;村两委班子带着养牛户远赴内蒙古、吉林、河北引进了黄牛新品种,每年利用农闲季节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邀请县里的畜牧专家到村里传授黄牛饲养和饲料改良的新技术,扶持养牛大户扩大规模,通过养牛大户示范带动贫困户发展庭院养牛,配合乡动监所的防疫员走进养牛户家里开展疫病防治……连云村的养牛户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养牛户的效益似芝麻开花节节高。

2018年8月,德兴乡政府向连云村投入产业扶持资金50万元,建成黄牛规模化养殖场,新建高标准牛舍两栋,完善了配套设施,黄牛存栏可达120头。同时,成立了连云村黄牛养殖合作社,吸收10个建档立卡户享受经营分红,引导农户以资金、土地、黄牛参股入社,通过合作社代养、农户认养、大户参股等模式不断扩大黄牛养殖规模,通过品种选育、饲料改良、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的模式,不断提高养牛产业的经济效益,激励着全村农民赶着黄牛奔小康。

辽宁省西丰县:一村一业振乡村

果香引来“八方客”

近日,笔者来到德兴满族乡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葡萄种植小区,远远地看到150多栋葡萄大棚齐刷刷地排列在公路的两旁。葡萄种植大户陈廷国正在给葡萄掐尖、打杈,一串串嫩绿的葡萄穗向着阳光伸展着,三位农民工正在绿油油的葡萄架下忙着浇水。“今年,我们的葡萄升温早,大约能提前10天上市,一斤葡萄最少能卖到12元。虽然,离摘果还有2个多月时间,但是沈阳、长春、哈尔滨的水果客户早就打来电话预订了。” 陈廷国一边摘去多余的葡萄枝杈一边说。

1998年,德兴满族乡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了占地1000亩的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建成日光温室和果菜冷棚200栋,扶持当地农民发展西甜瓜、葡萄、油桃等绿色食品产业,同时,带动当地农业观光采摘和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独具慧眼的陈廷国一下子承包了10个日光温室,带着大家一起种植葡萄和油桃。陈廷国不断学习果树种植新技术,引进葡萄新品种,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果农每棚茉莉香葡萄的产量达到了4000多斤,价格卖到了15元。前年,陈廷国从辽南引进了葡萄一年两熟种植技术,这让种葡萄农户的效益提高了一半儿。

在县乡农业部门的扶持下,两个水果大户分别牵头成立了旺德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欣玉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为果农提供优质果苗、免费技术指导、申请品牌商标、统一销售渠道,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水果种植的产业当中。目前,德兴满族乡建成棚室水果种植小区2个,发展葡萄大棚154个,油桃大棚126个,甜瓜大棚40个,德兴油桃、旺德葡萄、艾清河甜瓜、双榆苹果走出深山沟成为东北三省大中城市水果市场的“新宠”,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德兴满族乡也成为广大游客农业观光和休闲旅游的必到之地。2018年,德兴满族乡水果和旅游产业收入达1000多万元。

经过几年的发展,德兴满族乡德兴、连云、施德、隆化、房身、普济、双榆七个村分别建起了葡萄、油桃、黄瓜、西红柿、山野菜、西甜瓜、苹果、水稻等绿色农产品基地,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村村建合作社、屯屯有基地、户户搞产业、人人当股东”的发展氛围日益浓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