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单》: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辛德勒的名单》: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不同主题的电影能给人带来不同体验与收获。比如爱情片,我们会体验浪漫心动;比如悬疑片,我们会跟着刺激烧脑。而如《辛德勒的名单》之类,则能让我们经历一场人性洗礼。

01

该片是反战电影中的经典,展示的是黑暗境地中的幽微希望。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中,人性失去平日里的体面遮掩,被逼拉扯放大。于是好的坏的都一股脑儿涌出,藏也藏不住。

矛盾冲突之下,人物个个丰满。就连坏人,也坏得很像人了。

于是回想片中情节时,印象最深刻的居然不是辛德勒的拼命救人,也不是犹太人的顽强自救,而是故事最后,阿蒙·葛斯的结局。

《辛德勒的名单》: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阿蒙站在一个简易绞刑架上,先抚平头发,然后平静喊出“嗨,希特勒”,等待赴死。看似大义凛然的场景,却因为行刑士兵一次两次都踢不倒他脚下的凳子,而生出荒诞意味。明明是重要的生死时刻,所有人关注的焦点也应该是他,但硬生生被脚下的凳子抢了戏。

不知道此时的他是否有想起,曾几何时,自己也面临过相似的场景,不过当时他的身份是行刑人。那把关键时刻卡住的枪,那个本该死却活下来的犹太人,就好像是上帝开的一个玩笑。而现在,风水轮流转,他成了要面临死亡的人。这次,会不会也有一个玩笑在等着他?

不,没有。

椅子最终被踢倒,他的生命,就这样荒诞地结束了。

让人感到荒诞,不仅仅因为这一死前小插曲。更因为突然发觉,这一幕就像他人生的缩影一般:看着最重要的东西被夺走,而自己只能麻木站立一旁,无能为力。

02

阿蒙是一名德国军官,是集中营的管理者,手握数千人的生杀大权。在这个故事里,他无疑是恶的化身。影片也用分外冷静的方式,毫不遮掩地让我们见识了什么叫“杀人不眨眼”。

《辛德勒的名单》: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阿蒙的残暴在登场时便初见端倪。一个犹太女工程师告诉他营房修建方式不对,应该要推倒重修。他接受了建议,但也当众枪毙了这个犹太女人,理由是冒犯了他的权威。他的权威建立在武力之上。

早上醒来,他站在阳台监督出操,发现有行动迟缓者就遥遥一枪,每一枪都有人应声而倒。操场上的劳动节奏果然加快,没有人再敢拖沓。然后他扛着枪,满足地伸个懒腰。这是他的晨练方式。

《辛德勒的名单》: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阿蒙的每次出场,似乎都代表着死亡。但更可怕的是,对他而言,逆我者一定亡,但顺我者也不一定昌。

抓住一个逃跑的犹太人,不惩罚他,却挨个枪毙站在他身边的人,整整杀掉25个人,枪枪爆头。这是杀鸡儆猴,更是一种变态,让人毛骨悚然。在他眼中的犹太人,真的猪狗不如。

《辛德勒的名单》: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03

阿蒙是杀人狂魔,是恶的代表,但是这恶的因子在他心中,似乎并不像铜墙铁壁般牢固。

所以,辛德勒有了可趁之机,告诉他对待那些“下等人”,除了打杀,其实也可以有其他方式,比如宽恕。当然,辛德勒的劝说并不是像神父一般,谆谆教人向善,这样的方法对阿蒙没用。而是看准阿蒙的虚荣,告诉他宽恕才是上位者的特权,为了展现自身强大,他应该学会原谅。

《辛德勒的名单》: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阿蒙果然心动,并且开始尝试。原谅做错事的下人,让下属不要因为小事就随便枪毙人,这些事做来似乎感觉还不错。

大家都觉得惊异,觉得不习惯。而其实最不习惯的是阿蒙自己。于是下一秒,他仿若惊醒,提枪瞄准那个刚刚才被自己原谅的犹太少年。向来例不虚发的他,这次却连开数枪。最终仍然命中,说明他本性难移;而没能一枪毙命,说明他心中早已动摇——但又不得不拒绝承认。

《辛德勒的名单》: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而另一个让他更不敢承认改变的原因,是那个犹太女孩海伦。

阿蒙到集中营的第一天便给自己挑选女仆,但标准很奇怪,要“以前没有干过女仆工作”。结果只有海伦一人符合要求。而让他最后做出决定的,却是海伦被冻得瑟瑟发抖的模样。怜惜在他眼中一闪而过,下一秒,他下意识移开了眼神,甚至不敢(或不能)再直视这个犹太女孩。

《辛德勒的名单》: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随着与海伦的接触增多,最初那一点触动也在扩大,变成越来越强烈的情感。几乎都可以想象,当他第一次意识到这感情的存在时,内心的惊恐会有多么剧烈。因为对原来的他而言,喜欢上一个犹太人,跟喜欢上一只猪并无太大区别啊。于是他努力隐藏,情感想要靠近,理智却制止他的冲动。但越压抑,越失控,双方的拉扯角力折磨着他,几乎将他撕裂成两半。

地下室那一段自言自语的“告白”,就是内心矛盾的大爆发。他让海伦可以回答,但也知道她不敢回答,于是自问自答,反正她心里的想法其实他都知道。他想伸手碰触海伦的寂寞,可真正寂寞的人不正是他自己吗?他告诉海伦喜欢她,但自己又不允许这样的喜欢,于是挥拳相向。这又何尝不是在殴打自己,在打压自己心中的“邪念”呢?

《辛德勒的名单》: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影片也以场景快速切换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一场得到祝福的婚礼,一个肆意的吻。这些都是他求而不得的。于是只能躲在地下室,对心里的想往施暴。地下室里大片阴影,只余几束明光,人物在移动中也于明与暗之间来回,脸部表情明灭不定,可以见出内心挣扎之剧烈。

04

人生有八苦,求不得是为其一。阿蒙明明在集中营里只手遮天,却也不得不经历这样的煎熬。究其原因,是脑海里根深蒂固的观念跟眼前现实的冲突,让他突然生出质疑。从那段“告白”就能看出, 他是知道真相的,关于自己的内心,关于这个世界。

“或许,错误的并不是我们,而是这个世界。”阿蒙如是说。

但知道又怎么样?他仍然无力反抗。

这让我们看到他的虚弱。

是的,并不像表现出来的那样强大,阿蒙一直虚弱。初登场时,他就感冒着,最后也是在疗养院治疗时被抓。平日里,纵情声色和酒精,身材日渐臃肿,鼓起的肚腩看着根本不像一个自律的军官。

肉体上的虚弱,暗示的正是精神上的空虚。

对比其他人,能更明显地看出这一点。辛德勒最初也是个眼中只有钱的投机分子,但当他心中良知觉醒后,就一往无前了。犹太人更是一直坚定,未丢弃自己的信仰,也未放弃活下去的希望。他们都清楚自己要走的路,都明白自己生存的意义。

而阿蒙有什么?纳粹主义?对元首的忠诚?好吧,他确实尽职尽责,集中营被他管理得“井井有条”。但这有让他产生成就感吗?并未见得。可能他在工作上最大的收获,就是借机谋取私利。没有精神上的依傍,那就用金钱来弥补吧。可用物质填补精神空虚,结果只会更寂寞。

作为人,阿蒙没有信仰。海伦或许是一个让他获得精神救赎的机会,但他没有勇气靠近。在这场自己与自己的战斗中,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辛德勒的名单》: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当生命的最后时刻来临,阿蒙表现得确实平静。口中喊着麻木的口号,心中更多的或许是解脱。

对他而言,活着与死去,已没有太大区别。这如行尸走肉般的一生,这茫茫不知其路的一生,总算是到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