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灵人杰川坊村

地灵人杰川坊村

——平山镇川坊村考

川坊村位于平山县城北,距县城2公里,是黄壁庄水库移民村,东邻郑家庄,西邻高村,南接平山县城,北依滹沱河。现有560户,1900多人,耕地260亩,滩地4000多亩。主要姓氏有张、王、李、赵、刘、齐、田、左、杜、郄、单、秦、高、郭、崔、温等。

川坊在明朝之前就已建村,原名南阳帽村。地处冶河和滹沱河的交汇处,古时是有名的渡口,村民豪侠仗义,打劫过往富豪船只,后来朝廷出兵征剿,这是传说中“炮打南阳帽”的来源。从此,南阳帽村消失。后杜姓、黄姓、温姓人家搬迁至此,以船为家,定村名为“船房村”。清朝末年,一位本村的老秀才取其谐音改称“川坊”,此村名沿用至今。

川坊村原在平山城北五华里的地方,村南是郑家庄、河村,再过高村即到县城,村东是水碾村,东南是胜佛村,北隔滹沱河与杨村相望,西隔冶河与王母村相对,“七七事变”前246户,1377人。土地改革后395户,1457人。随着人群聚集,村人开始垦荒种地,并在冶河旧桥下设引水口,修建川坊大渠,渠水灌溉沃野良田。自此,庄稼旱涝保收,盛产大米、小麦、玉米、谷子、大豆、高粱等,有“川坊水碾不求天”的说法,成为远近闻名的富庶村。民风淳朴,忠勇诚信,和谐共处,爱好广泛,村内建有关帝庙、武道庙、三官庙,并有专门的社火武术班子和秧歌队。

1958年,为修建黄壁庄水库,村子向南后靠3华里,搬迁到条件较差的高岗旱岭,仍沿用村名川坊。1968年,因生活所迫,村子一分为三,449名村民迁到元氏县殷村镇,建起红旗村(市委市政府曾发文,号召全市学习红旗村(川坊迁元氏)党支部书记李振西的先进事迹。);150名村民迁至本县三汲乡林山峡仍用原村名川坊。现在的川坊村村北新建三官庙一座,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八为本村庙会,届时,三官庙香火鼎盛,人流如织,甚是繁华。

在村东北1500米处有东汉时期墓群,在断崖处暴露4座砖室墓,地表有大量绳纹砖和少量泥质素面灰陶片及骨髂等。

1908年本村举人王正伦创办川坊初级小学,1958年,小学随村搬迁,2000年在校生178人,设8个班。村里走出了以硕士教授田建文为代表的大中专毕业生150多人。


地灵人杰川坊村/齐彦文


川坊村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1931年,齐计三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本村发展了王立昭、王益斋、齐子才、张书忍、张书祥入党,建立了川坊村党支部,齐计三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他不顾危险,经常在雇工、长工和青年中宣传党的主张,使一批有觉悟的进步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抗日斗争。抗战期间,齐计三与三哥齐子才被称为“抗日双星”,他们发动整个家族共赴国难,把齐玉琴、齐玉芝、齐玉珍、齐玉茹、齐金枝五个小姑娘送到了铁血剧社宣传抗日活动,这就是著名的“齐家五姐妹”。在齐计三、齐子才的带领影响下,当时川坊村青壮年成立抗日救国会、游击组、锄奸组,打据点、炸堡垒、端炮楼、扒铁路、反奸特、除匪霸,为城东敌占区抗日斗争作出重要贡献。成为城东游击根据地,坚强的红色堡垒。日军对川坊村进行了疯狂报复,到川坊村一次就烧毁了齐计三大哥齐得位等11家抗日群众的50多间房屋。1947年11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彭真同志曾到川坊村看望了齐计三、齐子才烈士的亲属。


地灵人杰川坊村/齐彦文


据统计,在八年抗战中,川坊村担任县领导及团级以上干部8人,区级和连排级干部60多人。共献出抗日公粮160万斤,在解放战争中,拿出了180万斤粮食支援前线,还有一大批青壮年参加了百团大战、解放石家庄、太原战役等支前担架队和运输队,许多英雄志士为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生命,烈士有:齐计三、齐子才、齐远坊、陈二小、陈根友、盖红菱、李八八、李增寿、刘吉全、齐四、齐得新、齐付喜、齐黑娃、齐金锁、齐梅梅、齐润林、齐新春、齐新款、齐要仙、田延杰、王凤元、王更来、王护顺、王化民、王连和、王明贵、王三黑、王四娃、王五吉、王献瑞、王兴治、王银全、张二合、张二娃、张吉祥、张金录、张金山、张进忠、张宗汉、张三妮、张顺吉、张喜元、张喜中、张银录、张元子共计45名。为纪念他们,在村北矗立了革命烈士纪念碑,每逢清明节和重大节日,党政机关、学校都会前来祭奠扫墓,缅怀先烈。

川坊村搬迁后人多地少,滩地属黄壁庄水库库区,农作物常常是十年九淹,在1963年、1996年、2016年三次洪灾中,村里几乎是颗粒无收。在计划经济时代,村民以统销粮为主要生活来源,日子十分艰难。


地灵人杰川坊村/齐彦文



改革开放后,川坊村村民自筹资金投资货车、客车运输,在全县率先成立了汽车运输队,车队曾在县城正月初十庙会上接受过县领导的检阅;上世纪八十年代,村里8个农民成立了民营建筑公司,承揽了平山县四强公司等工程建设;该村还是著名的养牛专业村,当时村民王明录家一户就养牛40多头。九十年代,村里打机井、修学校、硬化街道,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 2016年,村里筹集资金,把通往河滩地的道路修成了水泥路,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如今,村里大部分人家翻修了房屋,建起了二层楼,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正努力开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川坊村人杰地灵,名人辈出:

齐计三(1911-1942),平山县党的创始人之一,是平山、井陉、获鹿三县抗日根据地创建人之一。曾任中共第一届县委宣传部长、中共获鹿县委书记、中共建屏县委书记。1942年2月22日,齐计三到井陉段庄村(当时属建屏县)做征兵发动工作,不幸牺牲,年仅31岁。中共北岳区的挽联是“计三同志千古,为国牺牲堪称民族烈士 ,献身革命不愧共产党人。 ”时任地委书记的王昭同志撰文《掉念计三同志》高度评价他为人民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一生。1945年4月,中共中央组织部编印的《死难烈士英名录》,齐计三名列其中。解放后,当地人民为表达对他的怀念,将贯穿于井陉、平山、获鹿三县的大渠命名为“计三渠”。

齐子才(1908-1946),1932年加入共产党。曾任平山县城东区委书记、建屏县委社会部干事、建屏县委敌工部长、获鹿县委组织部长、获鹿县委副书记兼民运部长。1946年冬,齐子才在东焦村惨遭敌人杀害,时年38岁。

1950年3月,石家庄地区委员会、石家庄地区专员公署、石家庄军分区司令部、石家庄地区工青妇会联名在川坊村修建了齐计三、齐子才烈士纪念碑,将兄弟二人的革命功绩勒石纪念,彪炳千秋。

村里还走出了王翠文、王春、张锡久、李继永、王一民、王益斋、刘林阁、张深、齐博儒、齐君甫、齐复华、齐得平、赵新元等厅级干部以及人民音乐家曹火星的妻子表演艺术家齐玉珍等。其中齐复华曾随毛主席、党中央转战陕北,是中央通讯电台的主要报务员,也是中央联系苏共秘密电台的密码知情者之一;齐得平,中央档案馆研研究馆员,中共中央档案资料保管副处长,是国内外研究毛泽东文献和手稿的著名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晚清时期的武秀才张怀举,上世纪六十年代名医张大元也曾闻名乡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