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全歐了”:歐洲“政壇素人” 救世主還是麻煩分子?

【歐洲時報網】如今,在歐洲政治舞臺上,活躍的政客越來越年輕,“顏值”越來越高。他們年富力強,從政經驗不多,甚至可以說是“素人”。他們的到來,極大地衝擊了貫於以年齡與資歷“論資排輩”的歐洲政壇。

綜合北京《新京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3月30日和31日,東歐兩個相鄰的國家——斯洛伐克和烏克蘭先後進行了總統選舉,結果都是“局外人”脫穎而出。

前者誕生了該國第一位女總統——45歲的蘇珊娜·恰普託娃以58.4%的得票率當選斯洛伐克新總統。而在此之前,她只是一位執業律師,政府工作和從政經歷基本為零。

新聞“全歐了”:歐洲“政壇素人” 救世主還是麻煩分子?

恰普託娃3月31日在總統府前接受採訪。(圖片來源:法新社)



而在烏克蘭的第一輪選舉中,喜劇演員澤連斯基在首輪選舉中勝出,以30.24%的得票率領先於現任總統波羅申科(15.95%)和曾經兩度擔任總理的季莫申科(13.4%),進入烏克蘭總統選舉第二輪。

4月21日,烏克蘭將進行第二輪總統選舉,41歲的澤連斯基勝出的可能性很大。

新聞“全歐了”:歐洲“政壇素人” 救世主還是麻煩分子?

圖為烏克蘭總統侯選人、演員澤連斯基3月31日在基輔一處投票站投票。(圖片來源:新華社)


此前,作為喜劇演員的澤連斯基曾在烏克蘭熱播電視喜劇片中扮演過“總統”,這也算是他唯一與政治沾邊的地方。

如果能在第二輪總統選舉中勝出,他將創造“演總統”也能“當總統”的歷史紀錄。

新聞“全歐了”:歐洲“政壇素人” 救世主還是麻煩分子?

圖為烏克蘭電視劇《人民公僕》海報。(圖片來源:IMDb)


其實,像這兩位一樣年輕或缺乏經驗的政治領袖,在這幾年的歐洲政壇頻頻出現,儼然成了一股“風潮。”

論“鮮肉”,前有1977年出生、時年39歲的馬克龍贏得法國大選,當選為法國曆史上最年輕的總統。

新聞“全歐了”:歐洲“政壇素人” 救世主還是麻煩分子?

圖為法國總統馬克龍。(圖片來源:新華社資料圖)


後有2017年10月15日,剛滿31歲的奧地利人民黨候選人庫爾茨當選為奧地利總理,成為世界政治史上最年輕的民選國家的領導人,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歐洲最年輕的國家領導人。

新聞“全歐了”:歐洲“政壇素人” 救世主還是麻煩分子?

圖為奧地利總理庫爾茨。(圖片來源:歐洲時報)


論“邊緣人”,愛爾蘭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理,38歲當選的統一黨領袖利奧·瓦拉德卡則更加“不正統”:移民二代、愛爾蘭第一位公開同性戀身份的政治家等標籤,使他備受關注。

新聞“全歐了”:歐洲“政壇素人” 救世主還是麻煩分子?

圖為愛爾蘭總理利奧·瓦拉德卡。(圖片來源:新華社資料圖)


論“素人”,也有54歲的朱佩塞·孔特,他於2018年6月出任意大利總理,在此之前,他從未擔任過議員,也沒有出任過任何政府職務,僅僅是佛羅倫薩大學的一名法學教授。

新聞“全歐了”:歐洲“政壇素人” 救世主還是麻煩分子?

圖為意大利總理孔特(圖片來源:新華社資料圖)


這波世界舞臺上的“素人政治”讓人覺得有點匪夷所思,事實上也違背政治活動和選舉政治的慣例,但其實深刻地反映了歐洲“舊大陸”的國內政治正在經歷的深刻變化和轉型。

更反映出了選民讓這些“政治素人”上臺執政背後,是對於主流政黨失望,認為傳統政黨沒有代表自己的利益和對現有政治精英的不滿。

新聞“全歐了”:歐洲“政壇素人” 救世主還是麻煩分子?

美國總統特朗普被普遍認為是“政治素人”當選後影響世界穩定的例子。(圖片來源:中新社)


這些新鮮面孔的出現,無異於給西方民眾帶來了一針“興奮劑”,民眾期盼年輕的政治領袖能夠打破固有的政治模式和傳統思維,給社會和國家帶來新的變革和前進動力。

加上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比起老一代政治家,年輕一代更善於運用社交媒體等網絡方式傳遞自己的政治理念,並通過與民眾線上直接交流打造親民形象,提升個人影響力。

此外,在候選人條件相當、政策綱領大同小異的情況下,政治領袖的個人魅力往往能夠發揮重要作用,甚至是決定性作用。因此,年輕、有魅力的政治領導人更容易贏得選民的青睞和精神上的認同嗎,“喚醒”年輕選民的投票熱情。

新聞“全歐了”:歐洲“政壇素人” 救世主還是麻煩分子?

圖為盧森堡首相貝特爾(右)與同性伴侶德斯特內。(圖片來源:法新社)


然而,選民們對政治新人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因此,“政治素人”們也普遍面臨競選容易執政難的困境。

於是,歐洲國家就陷入了一個怪圈:老牌政治家“油膩”不受待見——“素人鮮肉”當選社會問題難解決——民眾不滿——重新選舉……

這樣的循環,能破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