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事變,韋昌輝要怎麼才能生存下來?

背景:1853年太平天國攻破南京,由於太平天國的特殊體制,東王楊秀清日益驕橫,接連杖責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丞相陳承瑢,甚至以天父下凡的名義杖責威脅天王洪秀全,各王深受欺辱,1856年9月,天王洪秀全發動“天京事變”,密謀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翼王石達開聯合誅殺東王楊秀清。

誅楊之事韋昌輝毫無疑問參與其中,其實這個時候韋昌輝可以有幾下幾個選擇,其中有更好的選擇可以避免最後身敗名裂。

天京事變,韋昌輝要怎麼才能生存下來?

第一:上策,等待翼王,一同誅楊。翼王石達開此時在武漢,韋昌輝在江西瑞州,相距並不遠,事先韋昌輝和石達開也約定了會師地點和時間,但翼王石達開並沒有按時趕到,這個時候,不必心急,只有等待,等待翼王石達開一起後才動手,因為石達開是和韋昌輝一樣的幾個最核心的老革命主力,影響力大,不拉石達開下水,要是石達開腳踏兩隻船怎麼辦?坐觀火拼怎麼辦?天王是靠不住的,必定天王是最高領導,他很難出來主動攬責,甚至可能會反咬一口,所以在最好的方法就是誅楊之事兒一定要拉石達開下水,一旦石達開沾了誅楊之役的鮮血,他只能選擇和韋昌輝共進退,憑藉洪秀全個人的力量,也無法奈何此兩人,可退一步說,要是石達開一直就是拖著不來怎麼辦?這時可試著派人聯絡尋找石達開,總之,在不能拉石達開下水的前提下,一定不能發動誅楊之役。

第二:中策,誅楊之責,推予天王。翼王石達開果真不來,也可以不必就此錯過如此大好的時機,必定還有燕王秦日綱和丞相陳承瑢助力,按照約定,韋昌輝和秦日綱的部隊攻擊東王府,首先斬殺楊秀清等核心人物,不牽連東殿其他人,東殿其他人若不服想為楊秀清報仇,這時,就應該請天王出面澄清事實,並告知只有天王出面澄清事實才能和平的只除首惡,不牽涉其他人,否則東殿餘黨會報復,若天王不出面,就直接把天王給的密詔(有可能沒有,只是洪秀全默許)拿出來,就說誅楊是洪秀全的意思,爾等只是奉命行事,沒有密詔,也可以這麼說,並解釋不然為何會如此順利,這樣一來,把洪秀全也拉下水來,當時這肯定得罪天王了,不過這沒辦法,在此同時將東殿餘黨的怒火引向天王府,教唆東殿餘黨和天王的部隊火拼,韋昌輝和秦日綱的部隊坐山觀虎鬥,等雙方打得差不多了,北王和燕王的部隊 再出來收拾殘局,但要避免和翼殿發生衝突,暫時和石達開保持友好關係,石達開的家人是萬萬動不得的,這時,石達開即便回來了,也沒有理由責怪北王和燕王,因為濫殺的罪名讓東殿餘黨承擔了,當然,這一策風險非常大,將責任推給天王,東殿餘黨的怒火就一定會轉向天王府?這個很難說,如果不能做不到這一點,那麼後續的很難玩下去,還有一個風險,等天王府、東王府、北王燕王的軍隊都打得差不多的時候,石達開的回師,會不會撿到一個更大的便宜?

第三:下策,不等翼王,先行誅楊。這是真實發生的歷史,韋昌輝在未等待石達開到來的前提下,直接用自己的親兵3000排刀手對東殿發起了進攻,雖然也斬殺了楊秀清等核心人物,但東殿餘黨立即發動了反擊,韋昌輝不支,若不是秦日綱從丹陽趕回天京,韋昌輝很難堅持下去,總算是把東殿徹底剿滅了,但這時,石達開回來了,石達開知道這事兒不能站在韋昌輝一邊,哪怕自己沒有沾鮮血,因為石達開明白北王和燕王由於殺戮過多,現在已經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加上天王府對此事也有意見,北王和燕王的部隊也損失慘重,勢力弱小,石達開明智的選擇肯定是和韋昌輝劃清界限,所以才有了石達開責怪韋昌輝等人濫殺無辜,但韋昌輝這時候哪能承受這樣的說辭,只有將事情做絕,橫下一條心,先滅翼王,再滅天王府,直接奪取最高權力,死命搏殺,死中求活,或許還有那麼一絲希望,但這希望確實太渺茫了,最後韋昌輝失敗了,身敗名裂,為他人做了嫁衣,也許有人會說,要是這時韋昌輝等人忍住怒氣,不對石達開家屬動手呢,這個其實結果也是一樣的,石達開只是少了一個更好的攻擊韋昌輝等人的理由而已,石達開依然可以指責韋昌輝等人濫殺無辜,佔據道德制高點,石達開也必須這麼做,這樣才可以讓韋昌輝當替罪羊,以遮掩自己未能及時前來“勤王”的責任,對於韋昌輝而言,準確的說,他就是權力鬥爭的犧牲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