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警方公布两起诈骗案例 提醒市民提高警惕

网络贷款相比申请银行贷款方便快捷,但若一不小心踩入坑中,不但贷款不成,反倒被骗去了钱财。记者近日从罗源县公安局获悉,今年以来,罗源县网络贷款类电信诈骗案件呈高发态势,截至目前,在各类诈骗警情中占比达62.5%。对此,警方提醒市民要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今年1月21日,钟先生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平安惠普小额贷款工作人员,称可以为其办理信用贷款。钟先生根据对方要求,添加了对方微信,并按要求发送了个人身份信息。对方随后称贷款审核通过,只需缴纳保险费便为其放款,钟先生扫描对方提供的二维码,先后通过微信、支付宝共计转账15000元,等待多日后对方仍未放款,钟先生这才发现被骗。

无独有偶。今年3月5日,郑女士在家中接到一个自称是“随安贷”客服的男子电话,对方告知郑女士提供身份信息和银行卡信息后就可贷款13万元,郑女士心动不已。在郑女士填写完个人资料后,男子便以办理贷款需交纳激活手续费6905元为由要求郑女士转账。郑女士转完账后,对方让她等通知。谁料,对方次日再次联系郑女士,告知需要再转2万元手续费才能激活账户并放款,郑女士这才发觉被骗。

警方介绍,犯罪分子往往通过开设虚假网站、手机短信、小卡片或在报纸上登载广告等途径发布“无抵押贷款”“低息贷款”“免息贷款”等贷款信息,广泛猎取侵害对象。待受害人与其联系后,便谎称可以无抵押无担保贷款,并且以较低的利率申请到贷款取得受害人信任,再诱骗受害人通过银行转账形式预付利息、保证金、保险费等费用,从而达到诈骗目的。

警方提醒:怎样贷款才安全?

首先,贷款要选择正规机构。即使个人资质存在“硬伤”,也不能企图通过不正当手段去获取贷款,小心偷鸡不成蚀把米。

其次,正规的贷款都有一个审批流程,立即放款是有很大风险的。大家需要保留足够的理智,不要一着急就被他人牵着鼻子跑。

此外,贷款无门槛、贷前乱收费、迟迟不放款是常见三大贷款诈骗套路。无论通过什么途径获取这样的贷款信息,都不能盲目相信,不要透露个人信息给他人,不要事前转款寻求贷款。

(本报记者 陈钦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